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盐城“兄弟”演绎抗战同盟情
2016-08-24 15:39:16  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陈中柱夫妻留影。


中共党员赵敬之资料照片。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盐城地区有一对义兄弟,分属不同政党却有着同一抗战目标。其中隶属国民党的抗日名将陈中柱,从反共到联共,拒绝投靠日伪军怀抱而壮烈牺牲,成为“断头将军”;他的义兄弟赵敬之烈士是盐城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革命教育家,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多处重合,他们身上的炙热兄弟情以及传奇故事至今被当地人传颂。他们牺牲后,紧挨着埋葬在烈士陵园中,诠释了生死与共的情谊。扬子晚报记者近日在盐城市档案馆查看到有关他们的历史卷宗,并寻访他们后人,如实还原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兄弟深情。
 

档案人物

“断头将军”陈中柱

陈中柱烈士生前为国民党员,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抗战期间担任鲁苏皖边区游击总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抗战中,陈中柱战死沙场,首级被敌人拿去邀功,成为“断头将军”。上图为陈中柱的遗照。

A十字路口

两人从小是邻居情同手足大革命后走上不同道路

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作为国民党的一名官员,同时被国共两党追认为烈士,他坦荡赤诚的爱国情怀令人唏嘘。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他的义兄弟赵敬之则是一个不能不提到的角色。

近日,记者在盐城市档案馆见到了陈中柱的相关档案资料,以及赵敬之的后人,一起还原这对义兄弟的骨肉亲情以及传奇一生。

档案资料中记载,陈中柱与赵敬之是同乡,两个人都是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人,他们两人只差一岁,是邻居。两个人自幼情同手足。陈中柱家境贫寒,父亲过早去世,生活拮据。而赵家家境富裕,到了上学年龄,陈中柱因家庭贫困无法去上学,赵敬之便央求自己的父亲出了双份学费,资助小伙伴一起读书。就这样,两个人“合一个口袋用钱”,从不计较且形影不离。因为陈中柱字退之,所以,乡邻们称赞他们“两之并一之”,之后,二人结拜为生死兄弟,陈中柱年长一岁,为义兄。

赵敬之的外孙赵亮告诉记者,1925年,盐城一带遭受灾荒,这一年,他们二人初中毕业。迫于家庭窘困,陈中柱不得不放弃读高中的机会,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不久,他到上海去当电车售票员,而赵敬之则去往南通第七中学读高中。

资料中记载,当时,大革命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上海、江苏等地。1927年7月,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陈中柱在上海先是考入国民党江苏省警官学校,后来得到李万里的帮助,进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官研究班学习,1930年结业,编属黄埔第六期。自此,陈中柱步入国民党军界。

而赵敬之则投奔了共产党。他高中毕业后,考入了由中共地下党主办的上海劳动大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活动,秘密加入共青团,并在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从此,赵敬之开始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奔走于全国各地。

就这样,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两位同甘共苦的义兄弟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

B情谊不变

抗战爆发陈中柱主动上前线政党不同,两人从未中断来往

虽然两人隶属不同政党,然而,两个人并没有因此中断往来。讲义气的陈中柱还为义弟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和便利。

在赵敬之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三十年代中期,党又令我利用与陈中柱同乡学友关系,打入国民党中央军校政训班学习,结业后派往津南马厂孙连仲部任政训处秘书……”当时,陈中柱在国民党中央大学担任军事教官,在他的关照下,赵敬之才得以打入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工作,编属黄埔第八期学员。

1936年,赵敬之因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民主义新释”的文章,引起了军统特务的怀疑,陈中柱唯恐义弟遭遇不测,便秘密通知他暂时躲避一下,于是,赵敬之趁父亲生病请假回到老家。

据陈中柱妻子王志芳的回忆文章记载,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许多官员纷纷携家带财迁往后方,但陈中柱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要求留在前线,率部在津浦线上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后被委任为团长。记者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资料展示中看到,陈中柱参与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和大洞山保卫战,曾率部浴血死守大洞山,激战数日,部队被打散,他身负重伤所幸活了下来。

赵敬之听闻消息后,冒死赶赴大洞山寻找义兄,未果,悲痛欲绝。在徐州失陷后,赵敬之回乡另辟抗日根据地,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组建抗日游击队。此时,陈中柱带着40余名残部回到盐城,经历生死离别后的两个人,相见格外兴奋。

在赵亮父亲整理的陈中柱与赵敬之的档案资料中,记者看到,为了帮助义兄重整抗日旗鼓,经地下党组织同意,赵敬之从新建的抗日武装中动员一部分人归属陈中柱,还利用地下党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内线关系,将陈中柱的部队收编为第四纵队,安排就绪后,他带着百余人的队伍返回徐州,召集被打散的旧部,很快集聚了千余名旧部官兵,又没多久,形成一支拥有3000余人的抗日武装。

C解救义弟

在赵敬之的帮助下陈中柱从“反共”走向“

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大发展的背景下,国民党顽固派极为恼火,遂暗地里掀起第二次反共浪潮。

此时,陈中柱正当第四纵队司令,赵敬之继续以盐城农职中教师的身份做掩护,宣传党的主张,引导青年抗日救国。资料记载,1938年初,陈毅率兵在江苏南部地区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陈毅“巩固苏南,向北发展”的方针,决定联合李明扬、李长江,孤立韩德勤的斗争计划。此时,赵敬之身份被国民党顽固派发现而被捕入狱,关押在东台韩德勤的省保安处内,严刑拷打,却宁死不屈,韩德勤打算将他活埋。赵敬之的夫人及其幼女获知消息后,向陈中柱求助。在那个政治立场特别敏感,足以影响到陈中柱前途与命运的时候,他还是利用自己的关系将赵敬之保释出狱,接到泰州家中,安排治病疗养,直到痊愈。

档案资料中显示,赵敬之疗伤期间,常与陈中柱深谈,赵敬之趁机讲述了只有合作抗日才有出路的道理,经赵敬之启发,陈中柱对新四军有了更多了解与认识。时隔不久,郭村战斗爆发,这次战斗是陈中柱人生的转折期,他开始从反共到联共。

新四军东进抗日时,在郭村休整。李长江下令攻打郭村,并令陈中柱派兵出击,陈中柱迫于军令派出部分兵力前去参战,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不得不停止进攻。苏鲁皖地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和陈毅司令员在泰州文明旅社谈判,达成谅解,两军合作,决定一致对外。陈中柱参加了这次谈判,他对陈毅司令员的远见卓识、大将风度很是钦佩。谈判结束,双方交换战俘,陈中柱特派副官室主任率部推了十几车毛巾、鞋子等慰问品和十余箱子弹送到新四军驻地刁家铺,以表示友好情谊。

再后来,韩德勤调兵攻打黄桥时,陈中柱顶住压力,信守诺言按兵不动,间接支持了新四军夺取黄桥大捷。

D拒绝降敌

成为日伪军“眼中钉”陈中柱牺牲后,头颅被割下

记者从陈中柱妻子王志芳的口述文章中看到,陈中柱将军曾对陈毅将军说过,为抗战,不会吝惜自己的鲜血,今后,绝不会再拿枪打自己的兄弟,要为保民卫土尽犬马之劳。他说到也做到了。

1941年初,陈毅秘密召见赵敬之,派他前往陈中柱处,告诉他李长江即将叛变的消息,要陈中柱提高警惕。王志芳回忆,赵敬之曾秘密到泰州乡下与陈中柱密谈,陈中柱表示,新四军是真心抗日,抗日不分政党,枪口要一致对外,自己是中国人誓死不当汉奸,请陈毅将军放心。

1941年初春,李长江叛变投敌,并在泰州城换上日伪旗号,公开汉奸嘴脸。李明扬的十个纵队中,只有陈中柱、丁作彬没有投靠汪伪。由于李长江的叛变,李明扬军事力量大大削弱,陈中柱、丁作彬的坚决抗日,让日寇大为恼怒。为了消灭这支力量,日寇和伪军开始联合进行清剿扫荡。

由于陈中柱领导的第四纵队是威猛勇敢的代名词,日酋南部襄吉为此巨额悬赏陈中柱的人头。1941年6月,大规模清剿的主要矛头对准了陈中柱指挥的第四纵队,敌人来势凶猛。在激烈的战斗中,陈中柱拿着望远镜冲在前面指挥战斗,由于他身材高大,很快被日伪军发现,一梭子机枪子弹扫过来,陈中柱身中六弹壮烈牺牲。敌人打扫战场时,发现他的尸体,将头颅割下,带到泰州邀功领赏。

当地老百姓用门板钉了一口棺材,将陈中柱将军的无头尸体下葬,并插上了一块木牌。档案资料中提到,陈中柱太太王志芳是一个传奇人物,当年,25岁身怀六甲的王志芳,带着六岁的女儿,通过关系,闯入泰州日军司令部,从南部襄吉手中要回丈夫的头,请人将头颅与埋葬的尸体缝合,葬在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一户农民的田地里。

陈中柱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中将。46年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国共两党皆追认为烈士的人之一。

赵敬之在之后的抗战过程中,坚持在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办学,经他教育和培养过的青年学生,后来很多人成为建国后党政军部门的骨干。1947年,赵敬之在勘察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返回途中,穿越串场河敌人封锁线时,被国民党便衣队发现,他纵身跳入水中,敌人一排子弹扫射过来,不幸被击中,壮烈牺牲。

1986年,盐城市政府将赵敬之烈士的棺材从串场河畔迁入盐城公园的烈士陵园中,一年后,政府批准了王志芳女士的请求,将陈中柱将军的陵墓由泰州也迁到烈士陵园,安葬在赵敬之烈士的墓旁。从此,这两位生死结盟的义兄弟相陪相伴,共同为人民敬仰。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8-24 15:42: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难忘家乡的抗战

下一篇:杨光:民兵抗战屡出奇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