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熊希龄“裸捐”抗战,长眠西郊四季青
2016-11-27 15:20:34  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香山古松视觉中国 供图

 

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卢沟桥事变”是不能忘记的。

我们不能忘记中国抗日战争中做出自己贡献的先人。北京3000年历史上第一位“慈善学园”的创建者,1913年当选的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抗战“裸捐”第一人。而他与古都的不了情缘,主要在于1920年创办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其旧址在前清行宫静宜园,并在数十年间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熊希龄先生1870年7月23日出生,是湖南凤凰人。他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后被钦点翰林。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抗战时期,他舍家办慈善,率先裸捐,抗战报国,被誉为中国近代“慈善之父”。1937年12月25日,他为抗战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不幸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1992年5月17日,熊希龄骨灰归葬北京香山熊希龄墓园。该墓园位于海淀区四季青北辛村,目前是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12月20日,熊希龄等人组织成立了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并致电全国人民,发表主张抗战之宣言。他致电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将领,请他们统兵抗日,共赴国难,“愿诸公立赋同仇,联集战线,正当自卫,拼死抗争,以护我疆土,以保我民族人格。”他与赵恒惕等人组织成立驻沪湖南国难救济会,号召湖南人民,“景曾(国藩)、左(宗棠)之遗规,踵黄(兴)、蔡(锷)之殊烈,执戈御侮。”

1932年10月15日,熊希龄决定捐献全部家产,用于抗战救亡与慈善事业。为了发挥这笔捐献的最大效用,这个项目以熊希龄夫妇(其夫人朱其慧)二人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组成了董事会,并订立了管理章程。这笔捐赠计大洋275200余元,白银6.2万两,这是熊希龄从清末到民初任职25年来的全部积蓄。

1932年2月12日,他以香山慈幼院院长的名义发布通告,开展全院性的抗日救亡总动员,随后对家人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分别作了安排:他作为香山慈幼院院长,组织校务维持委员会管理校务,统筹负责前方死难将士遗属的抚恤教养;女儿熊芷则组织女红十字救护队,前往战区救护伤兵。其女婿朱霖是飞机制造专家,当即奔赴前线,参加航空队的飞机维修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华北战起,熊希龄夫妇刚抵上海,8月13日,日军又进犯上海,淞沪抗战烽烟又起。当时,熊希龄的住处,“无日不闻枪炮飞机之声,无日不见房屋被火之光”,亲友纷纷劝他离沪远避,熊希龄却悲壮地说:“国难当前,余亦国民一分子,应为国家社会稍尽义务,以求其良心之所安,故决计留沪,与红十字会同仁从事救护工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熊希龄避居上海租界,精神痛苦异常,决心离沪返湘,继续为抗日募捐。只因当时长江航运中断,陆路战事阻塞,他无奈地挤上一艘法国邮轮去香港,拟绕道广州返湘。不料18日抵港后,由于忧心忡忡,劳累过度,25日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1-27 15:22: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大后方的“钢铁记忆”

下一篇:一个日军战俘和他拍的照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