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破家亡的关头,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所能做的,要么是投笔从戎,要么是在文字里开辟另一个战场。巴金选择了后者。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巴金写文章、编刊物,还翻译了大量反法西斯战争作品,以如椽大笔记录了日军的罪行和民众的困难,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抗争精神,实实在在地鼓舞和激励了中国军民,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种各样形式的纪念活动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但对文艺战线的活动关注相对较少。为了展现巴金等爱国知识分子在抗战期间艰苦奋斗、鼓舞人民坚持抗战的不屈精神,上海市作家协会、巴金故居共同举办的“火——巴金的抗战岁月”图片文献展,于7月25日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展,展期至8月6日。
据上海作协党组副书记马文运介绍,本次展览的名字“火”对巴金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其著名的“抗战三部曲”就是以“火”命名。展览共分三个篇章,“印象”篇记录了巴金在抗战期间的行动轨迹和“身经百炸”的经历,“收获”篇呈现巴金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编辑、翻译等实绩,最后的“坚守”部分则是与巴金有过交集的文人作家共同坚守信念、戮力抗战的群像。
除了照片和文献外,展厅中还穿插着大量的抗战木刻版画,以及包括《春》、《秋》在内的抗战老电影,还复刻了少量巴金的创作场景。
巴金控诉日本罪行诗文一组。
重要作品大都完成于抗战时期
“现在正是应该重燃起斗争的烽火的时候了。”(《给一个敬爱的友人》)同当时亿万的中国人一样,炮火打碎了巴金安宁的梦想,不得不开始了流离失所和“身经百炸”的生活。从淞沪抗战、广州沦陷、武汉保卫战到上海“孤岛”时期,以及昆明、桂林、重庆等大后方的艰苦生活,巴金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足迹横跨了大半个大半个中国。
在颠沛流离中,巴金目睹和经历了日军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苦难。1937年9月8日日军轰炸了上海松江车站后,他在给日本社会主义者山川均的信中写道:贵国空军轰炸松江车站的‘壮举’,在贵国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罢……血肉和哭号往四处飞迸……飞机不停地追赶,全飞得很低,用机关枪去扫射他们……对于这样冷静的谋杀,你有什么话说呢?你不能在这里看见更大的鬼畜性和残虐性么?”
从上海到广州、昆明再到桂林,类似的场景一遍遍冲击着作家巴金,他必须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了发出“我控诉!”(《只有抗战这一条路》)的呼声,也为了鼓舞和激励中国人。在整个抗战期间,巴金完成了很多其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作品,包括《春》、《秋》、《憩园》、《第四病室》以及《寒夜》,他从抗战前一个有影响的作家,成长为中国作家中旗帜性的人物之一。“而反应抗战生活的《寒夜》,被认为代表着他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马文运说。
在《火》第一部的后记中,巴金说,“我写小说,不仅想发散我的热情,宣泄我的悲愤,并且想鼓舞别人的勇气,巩固别人的信仰。我还想使人从一些简单的年轻人的活动里看出未来中国的希望。”在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看来,战争、国难,使巴金从大家庭中走出来,看到了民众真实的生活和苦难,蜕变成为一个成熟的作家,“抗战时期的创作在巴金整个创作生涯中是最重要的。”
巴金在《秋》特装本上的题词。
通过翻译倡导全民抗战
巴金在抗战时期,除了进行个人创作外,还担任了《呐喊》(后改为《烽火》)、《文丛》等刊物的编辑,并且翻译了很多反映反抗、斗争的外国文学作品,如《处女地》等。
在翻译方面,巴金尤为钟情于介绍反映西班牙内战的文艺作品,包括《西班牙的血》、《一个西班牙战士底死》、《西班牙在前进中》、《西班牙的苦难》等。“一方面,巴金希望用具有相似命运的西班牙人民的抗争,来鼓舞中国军民;另一方面,这也和巴金推崇‘全民抗战’的思想有关。”周立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火》三部曲中,巴金借笔下人物之口反复强调说:“这次是全国抗战,全民抗战”,“在这个大时代中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认为“我们个人的幸福是跟大众的幸福,跟抗战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尽管巴金所推崇的“全民抗战”与中共所倡导的全民抗战有着不小的区别,但并不影响其发挥在唤起民众抗战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
《烽火》中刊出的插画。
《春》、《秋》电影签订合同首次公开
本次展览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巴金于1941年与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签订的《春》、《秋》两部电影拍摄合同(复制品)首次公开。
据周立民介绍,这份合同是巴金之女李小林女士偶然间在家中发现,为了更好的保存和妥善利用,她将其捐赠给了巴金故居。周立民认为,我们一直在说巴金用文字激励民众的抗战精神,那么到底是如何影响到民众的?从这份合同,我们就可以确实看到巴金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和传播。
除了观看展览,观众还可以在现场领取一份巴金给青年朋友的回信《做一个战士》的传单,切实感受下巴金的文字对于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激励。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2-07 15:21: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