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回忆《救亡日报》(广州版)
2018-03-04 14:31:41  来源:《广州抗战纪实》,作者:夏 衍  点击:  复制链接

  上海沦陷后,大批文化工作者和救亡青年都撤退到武汉和广州。而广州则又是一个对外——特别是对东南亚华侨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中心。为了争取《救亡日报》早日在广州出版,我们先派了一个由林林、姚潜修、叶文津、郁风、于立群组成的先遣队到香港。这五个人中,只有叶文津是广东人,他在香港有亲戚,因此,他是这个先遣队的主要联络人员。据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所述,他于1937年11月27日离沪经港赴穗。我已记忆不起林林他们赴港的确切日期,但郭老到香港后第二天就遇到林林等人,因此他们动身的日期该在上海沦陷后不久。我大概是12月初到达香港。据我回忆,我们是在12月10日左右离港去广州的。

  当时正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两党关系还比较融洽。特别是由于粤系军阀和蒋介石之间还有一些矛盾,因此郭老抵广州后由一位前十九路军的团长给介绍拜访了余汉谋。余对《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表示欢迎,并捐助了毫洋2000元作为开办费用(郭老在《洪波曲》中说:余汉谋答应每月捐助毫洋1000元,似有记误之处。因为假如每月捐助毫洋1000元,我们不至于在开办二三个月后就感到经费拮据了)。同时,通过郭老的关系,在长寿路找到了报社的办公地址。并经一位姓陈的橡胶厂主的帮助,在官禄路(现名观绿路)找到了一处宿舍。这样,《救亡日报》就在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了。不久,郭老就和于立群同赴武汉。《洪波曲》中所说:在车站送行时,我曾对于立群说:“到了那边,不要和别人‘拍拖’呀!”这是事实。因为上海抗战初期,于曾和我谈过要去延安学习,我同意了她的意见。后来情况改变,我察觉到郭老需要有她这样一位助手,就又同意了她留在武汉。

  《救亡日报》当时没有印刷所,是委托一家当地报纸代印的,每日印数8000份;也没有发行机构,是委托新华日报驻穗发行所代办的。工作人员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之外,周钢鸣、彭启一和国民党方面来的汪馥良、张镛也相继到了广州。潘公展派的另一位总编辑樊仲云则到了香港以后就停下来,为香港的国民党党报工作,一直没有到广州来。1939年后,他就偷偷回到了上海,参加了汪伪组织。由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当时在广州对于“外江佬”是看不顺眼的),我们又争取了一些广东籍的同志参加了报社的工作,其中有华嘉、陈子秋、谢加因、蔡冷枫等。欧阳山、草明、司马文森、黄新波等也当了我们的义务记者。我们还是照上海的办法,工作人员一律不支薪水,写文章不付稿费,每月只发5元的生活费(有人记得是3元)。和上海不同的是,对外地来的人由报社提供宿舍,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后来还有不少流亡到广州的人参加了报社的工作,如高灏、高汾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马路上拣到了一个10来岁的名叫阿华的孤儿,作为报社的勤务员,他一直跟着报社到了桂林。

  这里要补述一下,在经过香港时,廖承志曾转给我们一份周恩来发来的电报,指示两点:《救亡日报》必须争取公开合法。因此,一、社内的党组织不和当地党组织(广东省委)发生联系,也不吸收新党员。有事由我和十八集团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单线联系。有难于解决的问题,则可去港向廖承志请示。二、抗战开始后有不少在欧洲和美国的党员、爱国人士将回国参加工作,他们经过广州时,指定我以《救亡日报》总编辑的身份和他们联系,有证明文件或我熟悉的,可根据他们的希望介绍到大后方或解放区;没有证明文件和我不熟悉的,则要他们去香港与廖承志联系。因为当时国共两党关系较好,故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曾派了蒲风(饶彰风)以作家身份和《救亡日报》经常联系。

  当时在广州有不少有名望的教授、文化工作者,现在记得起来的就有尚仲衣、钟敬文、石辟澜、姜君宸、左恭、孙大光、梁威林、左洪涛等。因此,文化界经常有集会讨论问题的机会。这些同志也经常给《救亡日报》撰写评论和文艺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由于我缺乏办报的经验,这时《救亡日报》的版面还是和上海时期一样,没有什么改进。新闻性较弱,而以长篇的文章、文艺作品为主。这个问题,直到报社撤到桂林以后才有所察觉、改进。

  《救亡日报》在广州时期,有值得一记的几件大事。一是1938年4月,廖承志、潘汉年以中共代表身份从香港到了广州。广州文化界,包括一些国民党人士在内,曾开过一个盛大的欢迎会。廖承志发表了对时局的讲话,对当地进步文化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同年4月下旬,我和叶文津一起到武汉向郭社长请示今后办报方针,我和郭老一起去见了周恩来。他对我们的工作作了很具体的指示。三、同年5月的广州大轰炸。在这之前,广州可以说是“升平世界”。说来也很奇怪,日本空军来轰炸时,广州市面上照样人来人往,若无其事,因此,这次大轰炸损失就特别严重,市民被炸死的数千人。我当时正在官禄路宿舍写文章,附近落下一颗炸弹,竟使写字台上面的电灯泡撞到墙上而爆破。接着我们全社动员,去采访轰炸后的惨景。遍地都是被烧焦了的尸体,这是我毕生看到的最惨的情景。我曾给《新华日报》写过一篇报道《广州在轰炸中》。由于这次轰炸,汪馥泉仓皇逃往香港,不久后,张镛也因贪污问题被揭发,而离开《救亡日报》,从此之后,这份报纸就没有一个国民党方面的人了。

  在当时广州有大小报纸十多份,而《救亡日报》又是知识分子看的报纸,因此销路不广,2000元毫洋几个月后就赔蚀殆尽。这时,广东省长吴铁城的秘书黄祖耀(苗子,是30年代在上海和我相识的一位画家)给我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广州白报纸价格很高,因为这些纸从香港进口时要付一笔关税。你不妨用郭沫若代表的名义去见一次吴铁城,请求《救亡日报》所用纸张进口时予以免税,数量可以多报一些。然后把多余的纸张在市场上出售,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经费。”我照计而行,果然得到了吴铁城的同意,这样我们就用出售多余白报纸的办法维持了报社的经济。

  经过了大轰炸,广州老百姓深受家破人亡之惨,大量地向香港、澳门撤走(当时从广州到港澳不需要任何手续和签证)。我记得有几家地方报纸也相继停刊了。但是我们这张穷报纸,全体工作人员还是同心同德,坚持到底。10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攻广东,由于没有认真的准备,日军登岸后就长驱直入,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这些情况老百姓是都已知道的了。从这之后,党政机关就开始在晚间悄悄撤退。不必说那些国民党官吏的家眷,早在日军登陆之后就撤退到香港。大约在10月15日左右,我们曾约了一些文化界的朋友商量,经过讨论,决定凡是有合法身份与职业,可以随同余汉谋司令部和省政府撤离者,都可以先撤到韶关一带。这样,郁风、司马文森、黄新波等同志就参加了动员委员会,在沦陷前几天离开了广州。

  提到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可能现在四五十岁的人记忆怕都很淡薄了。可是,这对于亲身经历过这场浩劫的人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救亡日报》在许多报纸相继停刊,连长堤一带的报贩都已难找到的时候,还是坚持每天出版。我们动员了全体人员亲自上街卖报,直到21日日军逼近广州东区时,我们散发了当天的报纸,一行12人徒步离开了报社。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悲怆的,也可以说是悲壮的。

  注:作者当时是《救亡日报》主编。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04 14:35:0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抗日根据地到三八线上:战争年代他们怎样过春节

下一篇:参加广州御侮救亡活动及军训的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