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1922-1951),抗联女战士,抗联将领夏云阶之女。汤原作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见证了漫漫十四载的抗战历程,无数的抗联英雄事迹流传于白山黑水之间。除了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夏云阶、冯治纲等著名的抗联将领,还有更多默默无名的抗联英雄应当被我们铭记。
一
【题记】
父母双双战死沙场,抗联女俘落入魔窟,受尽凌辱摧残,仍忠贞不屈。下江的达莱香花,开得如此娇艳,那是因为浸满了抗联战士的血。
(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夏云阶雕像)
1936年11月21日,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夏云阶,在汤原西北丁大干屯遭敌伪武装埋伏,大腿根部受重伤,膀胱被打穿。少年连立即与敌人交火,军部附近的五团十一团随际出击,打退了敌人。夏云阶军长被抬回军部密营,扶到炕上。夏军长对六军政治部主任黄吟秋说,老黄啊,不行了,我对不起党,太冒失了。接着说,你把我老伴和小文送回关里老家吧……黄吟秋说,不要紧,你放心养伤吧,别想那么多(注释1)。密营之中无医无药,病倒几天了还没弄上药来,疼得厉害了,就用大烟顶一下。后来从山下弄来些“七厘散”,也无济于事。(注释1)。密营之中无医无药,病倒几天了还没弄上药来,疼得厉害了,就用大烟顶一下。在痛苦折磨五天以后,11月26日午后两点,夏云阶军长英勇牺牲了。牺牲前,妻女均在跟前,夏军长嘱咐将士们坚持抗日到底。其坚定抗日信念和对妻女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他的妻女并没有被送回关里家,也许抗联部队战事繁忙,也许条件恶劣不允许,也许她们宁愿待在下江艰苦的环境里,同凶残的敌人战斗到底。事实上,夏军长妻女正是这样做的。1936年底,夏军长牺牲后,被抗联指战员称为夏嫂的夏军长妻子,与女儿夏志清,来到了位于四块石的抗联六军被服厂,为前线将士缝制衣衫。
抗联老战士李再德回忆夏嫂,“是个小脚,只是默默工作,不爱吱声。”夏志清还是个孩子,夏云阶牺牲时,她十四岁。被服厂抗联老战士李桂兰,回忆了当年夏云阶妻子和女儿初到四块石的情景:“夏嫂身穿一件蓝粗布的带大襟便服棉袄,脑后挽着一个疙瘩髻,身上罩了一件男人穿的光板老羊皮袄。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十四岁小姑娘的手,小姑娘长得单单薄薄,用一双好看的,胆怯的眼睛看着这陌生的环境。”
夏嫂夜里常常睡不着,她对裴大姐(注释2)说:俺睡不着,俺一闭上眼就想,老夏才活了三十三岁,就撇下俺娘俩自个走了,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说完抽泣不止。裴大姐安慰她,自己三个兄弟也惨遭日寇杀害,被服厂里很多人都有亲人被敌人杀害,想念亲人就是要强忍悲伤,努力工作,給亲人报仇。在裴大姐的的安慰下,夏嫂止住了哭泣,俺今后跟你学,打明个,让俺也跟着你们一起做活计吧。
夏云阶牺牲一年零三个月,1938年3月15日,发生了“3.15”惨案,伪三江省日伪,对下江地区地下组织和抗联密营、被服厂,进行了大规模围剿,许多抗日志士被捕,许多人受尽折磨死在监狱中,也有许多人在敌人围剿中英勇牺牲,这其中,就有夏嫂和女儿夏志清。
四块石被服厂被围剿是判徒赵老七带敌人来的,激烈的战斗之后,伤员们转移了,担任掩护阻击敌人的抗联战士牺牲了好几人,雪地上凄惨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夏嫂腹部中弹,肠子淌了一地。另一位牺牲的抗联女战士韩姐,仰面倒在地上,乌黑的长发披散在雪地上,血染红了身下洁白的雪,夏志清跪在母亲的尸体旁悲痛欲绝,不肯离去,只想着和母亲一块英勇赴死。已经脱离险境的被服厂主任李桂兰回来救夏志清,拽着她向外冲,突然,夏志清肩部中弹,二人摔倒在地,双双被俘。李桂兰被绑在一棵树上,夏志清脸色苍白,紧紧地靠在她身旁,伤口的血浸透了棉衣,染红了前胸。一个微弱的声音喊着:李大姐……抗联战士张世臣双腿被炸得骨断筋折,鲜血一个劲地流着,一步步地在雪地上向她们跟前爬,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野。夏志清要搀扶张世臣,被敌人用刺刀挡开。李主任,你要能活着出去,千万给俺娘捎个信。告诉娘,俺今生今世死在他乡,回不去老家了,俺革命成功了……凶残的敌人没让他说下去,一个日寇抽出战刀,向张世臣砍去。只听“咯嚓”一声,张世臣身首异处,头颅滚出老远,嘴还在一张一合地动着……夏志清目睹这骇人的场面,惊呆了,许久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那年的春天,是个被鲜血染红的春天,下江山野的达莱香花格外地鲜艳,一簇簇地,迎着寒风努放着,那是被抗联战士的鲜血染红的!
(夏志清出狱后与蔺掌柜女儿合影裁剪下的图片)
夏志清刚刚十六岁,短短一年零三个月,失去父亲,又失去母亲,亲眼见这么多战友牺牲,血淋淋地在她眼前死去。她受到了太大的刺激,脸色惨白,浑身颤栗,胸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李桂兰和夏志清被押至舒乐镇日本守备队,夏志清失血过多,昏死过去,敌人把她紧紧地捆在马背上,押回了守备队。舒乐镇伪镇长、镇长的二太太、舒乐小学校程校长、判徒周兴武等特务汉奸轮番上阵利诱劝降,李桂兰坚贞不屈,夏志清也宁死不降。敌人无奈,将她俩带到汤原县,关押在县公署监狱,严刑烤打,过大堂,受尽凌辱折磨。李桂兰的女儿刘颖女士在回忆录《忠诚》里叙述了李桂兰和夏志清在汤原监狱关押的情景:
“阴森恐怖的牢房里,随时都可能传来刽子手令人心悸的提刑喊声。夏志清小妹妹常常在夜间被吓醒,想起牺牲的爸爸妈妈就啼哭不止。过了端午节,天气变得越来越暖了,即使是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也觉察出了暖流的侵袭。从山里穿出来的棉衣棉裤都穿不住了,衬衣早在几堂刑讯中被皮鞭子抽得一条条,一缕缕,上边学粘着一层层的血迹。头发都梳不开了,身上也长了一层黑溙,身上头上生了不少虱子,头上的虱子是黑色的,身上的虱子是白色的,捉也捉不过来。牢房里,她们每天从棉衣、棉裤里往外掏棉花,几天后,一身棉服就成了夹裤夹袄。只是脚上的那双蹚头马(皮靰鞡)却实在穿不住了,桂兰和夏志清俩每天只好光着脚丫子……”
(四块石被服厂主任李桂兰)
偏僻荒敝的汤原县城,两位抗联女兵的被俘,立刻像寒风掠过一样,刺痛了人们的心,老百姓纷纷传着,说打下了两个抗联的,一个是夏军长的女儿,还有一个比她大两岁,姓李,长的都挺好看,挺可怜的。抗联战士王钧(注释3)的母亲王妈妈来探监了,她是卖了自家活命的小船,换来几块大洋,买通了看守才进了监狱大门。几人流着眼泪抱在一起。王妈妈说,戴洪宾让想法救你们,可是地方党组织都被敌人破坏了,人被抓的抓,逃的逃,没办法啊!看守不断催促,王妈妈把两双鞋塞給她们,还没说几句话,就被赶走离开了。
抗联部队指示地方党组织想方设法营救夏志清和李桂兰。李桂兰没有救出来,他被敌人确认为:“虽为妇女,确严守党纪,顽强的不肯自供。性情阴险狡猾,无同情之余地,亦无悔改之意。”处以死刑,押解哈尔滨(后改判十年徒刑)。夏志清年纪小,在监狱关押四个月后,最终由地方具保出狱。
二
【题记】
将军唯一的女儿,美丽的抗联女兵,流落民间,倍尝苦难艰辛。下江的风雪严寒记得那个苦难的女性,她在荒敝的大地,艰难地活着……
2017年11月14日午后,我静静地坐在李惠文老人简陋的客厅里,听她絮絮地诉说她的母亲夏志清,一个66年前就逝去的生命,那个生命逝去时,还不满三十岁。
李惠文说,夏志清是由汤原商会的会长张子建,和另一个商人蔺喜宾蔺掌控給保出来的。具体是怎么保出来的,是汤原地方士绅出于民族气节主动做的,还是王钧母亲等地下党组织争取的,目前暂无从考证
以下是采访记录:
笔者:请您谈一下您母亲夏志清出狱后的情况。
李惠文:我妈妈是由汤原商会的会长张子建,和另一个商人蔺子宾蔺掌控給保出来的。当时举目无亲,无家可归,就在老蔺家呆着了。老蔺家女儿和她同岁,我妈妈生日小,腊月二十八的。在监狱四个月左右,又负了伤,在监狱出来后,她身体很差。我妈妈最后是全身浮肿,又有风湿性心脏病,就是当时坐的病。老蔺太太对我母亲像亲女儿一样,当时蔺家开店经商,卖啥的不知道。
在老蔺家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在汤原道德会(注释4)连吃带住呆着。怎么去的道德会不知道,应该是张会长、蔺掌柜、老蔺太太和我母亲共同商量的,把她安排在道德会的。因为她也没有个家,她自己又不好意思总在人家待着。有一个崔永春,是向阳乡下好像是长青学校的退休老师,他说,他曾在道德会里和我妈妈在一起了,像同学似的,他说,你妈长得挺好的,老实,不太吱声,在道德会挺可怜的。
大概是在1939年下半年左右,在道德会呆了几个月以后,我母亲就结婚了。是老蔺太太张罗的,跟我第一个父亲组成了一个家庭。两个人啥也没有,但是人家老蔺家还是满张罗的。原来有个照片,是跟老蔺家儿媳妇照的,穿戴都一样,老蔺家虽然也是大家,但那时大家也都挺节省,对我妈跟他们家的同等待遇。
我亲生父亲叫张玉臣,山东黄县人,6岁时成了孤儿。当年是二十二三岁,属龙,忠厚、勤快,人挺机灵的,认几个字,在店铺里做雇员。掌柜的让他管个账,也干活,打杂,啥活都干。我父亲是怎么死的呢?是扛咸盐袋子,累吐血了,累伤力了,店铺里来回进货啥的,那时候叫痨病,叫肺痨。怎么也得病半年以上,我是44年7月20出生的,我父亲是春天死的,青草发芽的时候,我父母在一起不到五年吧,三个孩子,活了两个,我姐、我,我姐身上还有个男孩,没站住。苦日子刚寻思能够(出头了),好像是两个人能够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就死了。(当时)我母亲带着我姐,顶多有老蔺太太,还有姓杜的,姓那的,姓徐的,都是姐妹相称,邻居照顾一下(帮助出殡)。都是善良的人,看我妈妈可怜,天下贫人都有同情心,那时候,我母亲身体就相当不好。我父亲去世没到百天,我出生了,我是遗腹子。
我父亲去世后,母亲生活陷入了绝境,那时候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还有个活呀。实在没办法了,老蔺太太又给张罗找人家。
我继父叫李春起,南向阳村老李家人,比我母亲大18岁,老李家在南向阳村是大户人家。我继父在街里天增德(注释4)当外柜,烧酒炸油地,跑乡下收粮啥的。不识字,人特别好,也有能力。所以老蔺太太非得做主,跟我妈妈说。然后我这个父亲呢,心软,他确实看我母亲挺可怜的。他的弟弟,我叔我婶,不同意。因为啥呢,家里有点家产,怕我妈年轻,有生育能力,涉及到分家产,继承权的问题。坚决反对,然后给介绍村里不能生产的,年龄相仿的。我爷爷做为老人挺向着我父亲的,没太强逼。完了老蔺太太就做主,家里那边用什么扛着呢,就说我和我姐不能带,说这俩小姑娘不能带,带孩子不行。带孩子不行,我妈也不吱声,心里苦就自己装着吧,就听老蔺太太的。老蔺太太就打保票,说孩子不带,这孩子我管,说这俩孩子你都不带,你就把夏志清接回去,我就信得过你。然后这条件就答应了,我父亲把我母亲接回去,他们家有实力,办得挺排场。但是,没过三天,我父亲就亲自把我和我姐接回去了。他那心肠那么软,当初他只不过是推辞(应付)一下。
(李惠文接受笔者采访)
1947年土改,我父亲家被斗了,连炕席都揭走了,锅腕瓢盆都拿走了。我父亲对我妈说,你去找冯仲云(注释5)吧,那时冯仲云是松江省主席。让他在哈尔滨安排你们母女的生活,你再找个好人家,不能跟我遭罪了。然后他写了封信,我父亲有个朋友在哈尔滨,姓孙,我们叫他三叔。我父亲写封信给他,说你给他们娘几个换换衣服打点一下,然后送到冯仲云那,让冯仲云帮助安排她们的生活,事后必有重谢。托他带我母亲去找冯仲云。
我母亲不吱声,带着我姐俩,揣着信去了。他就领着我们俩,直接找到冯仲云那去了。跟冯仲云一说,冯仲云就答应给我父亲找个工作,都联系好了,在一家粉笔厂。说是让老李过来,他们家这种情况,运动过后还要纠偏,开始不是过左嘛,然后过来呢,你们在这生活。冯仲云答应完了,家里有旧衣服啥的,给拿了一些,还拿了一床旧被子,米色的。完了,我母亲才到老孙家我三叔那。我三叔说,三嫂,你这事乍想的。我妈整半天说,乍想的,你三哥不来吧,我也不能来。她知道他对我们好呀,在那大家庭里,一点也不让我妈受委屈,也不让我们受屈。所以就回来了,再撵也不走了。我父亲说啥也不去,你是革命人,我是被斗的,我成分高,我去要牵连你,说啥也不去。所以我妈也没去,到最后,就过着苦日子。
(李惠文与汤原抗联后代联谊会会长谢伟在夏云阶将军墓碑前)
笔者:在冯仲云家呆了多久呀?
李惠文:在那住好几天,我还有印象呢,我在床上掉下来,脑袋咯个包呢。47年,我4毛岁了,有记忆了。
笔者:冯仲云对你们挺好的?
李惠文:那当然,冯仲云对汤原的人一直都挺好的,那对抗联的人感情是非常深的。我姥爷是他培养入党的,他的自传里对我姥爷一直评价挺高的。
回来之后可就是苦日子了,那时下地,我妈身体不好,我爸不让她下地,那也得下呀。那时候一人分八亩地,分个老牛车,那是分的,我父亲认干。那是后分的,不分啥也没有了。还没缓过来呢,我母亲病重了。她不吱声,她也不说啥,顶多是我这个父亲和我唠点啥。
笔者:您母亲身体状况怎么样?
李惠文:我父亲说,你妈腿疼,她也是大骨节。我母亲脸色总是青白的,没有血色,她本身长的白,也确实是心脏不好。到最后她全身浮肿,肚子都肿的挺大。不(仅)是临死那一年,总是反反复复,我父亲心肠特别好,一次次地拉着她上街里看病。她也是怀我小妹妹的时候(病重),人家都说心脏病怕怀孕,特别是怀孕女孩。从我记事,我那时是8岁,到七岁,或者是6岁的时候,我父亲就总拉她去街里看病。街里有祖先生、朱先生,还有周先生,都去看过。好像在祖先生那看的,让戒口,不吃咸淡一百天。这期间,我父亲就给她买点梨啥的,抽点那小盒的黄盒的哈尔滨烟,嘴里没味呀。再就是我印像最深的就是经常喝口醋。一点咸淡不吃,到八十多天,真消肿了,看着挺好的。然后就商量我爸吃点咸的吧,结果就反复了,这一反复再找大夫,就再没治好。
笔者:您母亲去世的情况请您再谈谈吧,尽管这个话题很伤心。
李惠文:她是1951年腊月初一去世的,(1951年12月28日,星期五。)应该是搭1952年头了。她是1926年到汤原。1922年生人,腊月二十八的生日(1922年1月25日),她还不满三十周岁。
那天一早上,腊月的时候,正赶上我和姐姐都感冒。那天我大姐夫的哥哥在江南死了,我父亲去给拉灵车出殡,起大早套上牛车就走了。临走去棚上拿火柴,我母亲说,你别迷着孩子眼睛。怕棚顶上掉灰,那是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母亲上午得喂猪,牛走了,她得喂猪,还得做饭。她得给我们姐俩做饭呀。那就是已经迈不动步了,但是还坚持。到下午,我母亲出去一趟,回来爬到炕上,然后就窝到我父亲行李上。你说她瞅没瞅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都感冒,在那炕上窝囊着。北炕是我老婶,就看出不对劲了,就趴她耳边说,三嫂呀,你是不是感觉不好呀?她点点头。然后我老婶就找我姐,就是我父亲的大女儿,那年十七岁,刚出嫁。前后院住着,就叫来了。就开始找鞋找衣服,找啥呀,啥也没有。我母亲箱子里有衣服她舍不得穿。喂猪的做饭的衣服,嘎吧其掌的,做鞋也来不及了,找一双跟脚的,挂脚上了。她脚肿了,穿不上鞋。前院有我叔叔,加上村上的队长啥的,大家帮忙抬地下,人就没了。好像也看不出对我们留恋,就没了。这时候一忙活,太阳快落山了。我和我姐姐呢,还不知道哭,我小妹妹就让人抱别人家去了。
后来我总是回想,我母亲她不是窝囊啥也不是,她有主见,有思想。最后是一点能力没有了,一辈子这样就认了。她外柔内刚,特别刚强,父母相继牺牲,那么多的战友在她面前死去,命运多舛,使她充满了仇恨,现实又这样无奈,她寡言少语,不爱谈吐,不哭诉,所有的苦都埋在心底,锁在眉宇间,都和她经历的这一切有关。
到了晚上十了点钟,我父亲回来走到南向阳那有两棵大树。碰到这边上街里送信的。说你们干啥去呀?说哎呀三哥呀,我三嫂死了,去街里送信去。那个三嫂呀?说你家三嫂呗!他愣了,走时好好地呢,看不出就不行了呀。说是西北角老夏家,有个她娘家人,去送信去。我父亲就傻了。
她死前好像有预感,我小妹妹才6个月,她感觉这孩子养活不了,就自己做主送人了,谁也没告诉,送给北向阳一户人家。孩子送出去两天,又让人给抱回来了,说孩子连哭了两宿,不要了。我母亲没有奶,我小妹瘦,干干的,一提溜一个团儿,我十岁的姐姐就用嘴嚼干巴馒头喂她。我小妹到了(最后)也没留住,我母亲去世不几天,我继父就一狠心把我小妹送人了。不到七个月大,那是我父亲的亲骨肉呀。然后就让他的大女儿帮衬着,爷俩全力照顾我们这姐俩。
教育局副局长于文德的父亲那时是南向阳村长,我母亲去世以后,他和我父亲说,三哥呀,这俩孩子这么小,太难了,你送到烈士孤儿院去吧。在那里人家一样培养,照顾的比你好。我父亲说啥也不干。
我父亲跟村上说,你们放心吧,我知道孩子姥爷姥姥和妈妈都是革命的,我指定把这两孩子培养好,我要培养不好,你们就斗(批斗)我。我大姐自己有家有孩子了,还是每年放下家里的,来给我们姐倆制弄换季衣服,一住就是一个月。等到我上班了,我那两孩子,一直到我三十岁他去世,都是我父亲帮我带的,70多岁的人,吼了气喘地给我带孩子。
你看我没妈,我可骄可骄地了,所以在我的脑子里,我这个继父啊……(拭泪)到现在,南向阳的坟,走那大荒地,我年年去上坟。
笔 者:还有别的情况吗?
李惠文:我母亲这一生呀,净遭罪了。我母亲到我这个父亲这吧,连续生两个男孩,都会说话了,会跑了,一周岁到两周岁之间吧,都没站住。
笔者:什么原因?
李惠文:一个疹后肺炎。那时候出麻疹,疹后肺炎挺严重,不好治。还有一个是生那个闷头(痈疮之类的顽疾)吧,大腿那长个包,走街串巷地(寻医),有个李埋汰这么个大夫,我这个继夫呀,年轻时得那个骨结核呀,用他这个药看好了,就又去找他,用他的药,药里有红钒。我母亲带孩子去亲戚家,我叫二大爷的,去他家玩去,吃小米饭了。小米饭和红釩起反应了,就死了。所以我母亲觉得对不起我父亲,因为我父亲对她特别好。
笔者:您母亲生前再没见过抗联的战友吗?
李惠文:1951年秋天的时候,当年和她一同被捕,狱中相依为命照顾她的李桂兰,到汤原看过我母亲,给我母亲旧币2万元。后来李桂兰的女儿刘颖说,她母亲是1944年出狱的,那时候刚刚有了工作,在鹤岗矿井当矿灯工,还没落实政策。生活稍稍稳定一些了,马上就来看我母亲了。后来我母亲去世时,就找这个钱,找也没找着,也不知道让她掖那去了。
1951年9月20日,冯仲云代表中央上汤原来慰问,我母亲也带着我小妹到会了,那时她就病得不行了,已经到计时了,就那样她也没跟冯仲云说自己的病,冯仲云走后三个来月,我母亲就死了。
笔者:您送人的小妹妹后来有消息吗?
李惠文:我小妹的养父原来是汤原粮食系统的,叫李青山。我家孩子的爸爸老杨后来就上粮食局打听,人家说是有这么个人,后来搬到罗北县去了。七一年“林彪事件”之后,省地宣传队进驻工厂,我家老杨是纺织机械厂的老工人,宣传队有个姓张的,他找老工人唠嗑谈心,这个姓张的是罗北粮食系统过来的。老杨一听吧,就打听。人家说我给你写信问一下,就给罗北粮食局写了一封信。那边很快就回信了,说有这么个人,已经退休了,他有个女儿叫李素杰,在邮电局当话务员。这不就找到了嘛,我就赶紧写信,我妹妹接到信后感到非常突然,以前她一点也不知道。她就光知道哭,回家以后就装着没事似的。她爸妈呢,人家领导跟他们谈了,表示愿意让孩子相认,可也没跟我妹妹说,两下就各揣心腹事,就这么瞒着。后来我二姐单位有人去罗北,她托人家去看我妹妹,人家去了,见到我妹妹了,她正值班呢。就在单位哭呀,大声地哭呀,啥也不说。完了说,你告诉我姐吧,我明天去照相,把照片给她邮去,然后我就去看她们。我大姐听说了,就赶紧上我家来,说咱俩去看她去吧。我说我上班呢,再说了,咱俩去只能咱俩看看,把她接汤原来呗,咱全家都看看。十月二十几号,我正上课呢,单位就来人告诉我,说是你妹妹来了,领导让我告诉你一声,单位派人去车站接去了,让你别着急。我一听,那有心思上课了,我说吧说吧就下课了。结果也没接着,那时候电话也不方便,老杨去火车站,我去客运站,都没接着。这回我父亲不吱声了,我父亲那时在我家给我看孩子呢,掉眼泪了,躺那儿,说没养着,指定是恨我呢,人家不回来,人家爹妈可能也不让。这说话功夫,外面有人喊,一小有个郑立武老师,就站在外面喊,李老师呀,你妹妹来了。结果是接差了,她没从闸口出来,从小门出来的,上学校去找我,让郑老师给送家来了。
一见面一家人都哭了,完了我大姐我二姐就都来了。我父亲说,当时确实是困难,养活不了你了,别恨爸爸。我妹妹说,我不恨你,我知道家里的难处。我妹妹那年21岁了,那家养父母对她挺好,就是家里面困难。因为工资少,老太太爱喝酒,还总吃偏方,那点钱吧,不够用。
我妹妹相当外道,她也是苦日子过贯了。在家里住了一阵儿,那时候时兴棉猴,我要给她买个棉猴,她一听说,就走了。等我买回棉猴送去了,我父亲一个人在那抹眼泪呢,她走了,回罗北了。我父亲身体不好,吼了气喘的,我妹妹后来有时给买点药邮来,每年过来看看他。后来不几年,75年的时候吧,那年我妹妹刚结婚,还带我妹夫来看他,住了几天。她们回去不久,我父亲就去世了。
后记:
夏云阶将军唯一的女儿夏志清,身陷囹圄,流落民间,令人唏嘘。下江的山,下江的水,下江的山水该记着这位悲惨的女性,她如此地悲惨,那是因为她的父母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民族。
1965年,李家坟地,地势低洼,坟茔杂乱,那里其实已经变成了了乱尸岗子。李惠文姐妹和家人去给夏志清迁坟,挖开那泥土,露出了已经腐蚀糜烂的看不出样子的尸骨。李惠文滠嚅,这是我妈妈嘛?咱们不会起错吧?她表姐说,是我大妈,你看那腿骨多长啊!我大妈个高,长得好看!再看那墓穴里,已找不出什么痕迹了。
墓穴旁边的野地里,达莱香花正盛开着,一簇簇地,迎着下江凛烈的风,开得那么鲜艳!
注释1:夏云阶,山东沂水人,1926年闯关东辗转来汤原县,东北抗联六军军长。黄吟秋,人民革命军六军、抗联六军政治部主任兼秘书长,夏云阶牺牲后代理军长三个月,后调离六军,任满州省委特派员。小文,夏志清乳名。夏云阶牺牲前与黄吟秋对话,引自黄吟秋早年口述资料。
注释2:裴大姐即裴成春,抗联六军被服厂厂长、党小组长。全家参加抗日,三个弟弟均牺牲抗日战场。裴成春1938年11月23日与敌作战中英勇捐躯,时年36岁。
注释3:王钧,原籍汤原县香兰三道流。六军保安团政治部主任,三路军三支队参谋长,建国后任黑龙江省剿匪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省体委主任。
注释4:天增德,汤原县一家大商号,主营烧酒炸油等业务,外柜主要负责乡下原料收购。
注释5:道德会,伪满州国的奴化教育机构,以道德说教麻痹人民,削弱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意志。夏志清出狱后寄身道德会,既是无奈之举,也可能是地方士绅保护烈士遗孤的策略。
注释6:冯仲云,北满省委特派下江地区巡视员,东北抗联三路军政委,夏云阶入党介绍人,建国后任松江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05-21 09:47: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传福—我以我血沃中华
下一篇:铁血特工牺牲在抗战胜利前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