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 永不褪色的记忆
2018-09-04 08:41:09  来源:梅州日报网  点击:  复制链接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记历史,一个崛起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 今日, 2018年9月3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值此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之际,梅州报人用镜头聚焦我们首发的6名抗战老兵事迹,回首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感慨中国人民抗日的伟大胜利,翻开那永不褪色的记忆。

  夕阳垂暮,英魂不朽。我们的老兵,曾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用血肉之躯铸就民族脊梁;我们的老兵,曾在战场烈火中匍匐前行,用英魂铸就不倒丰碑。硝烟已经远去,东方朝阳已经升起。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记那喋血年代的不屈与抗争! 致敬,抗战老兵们!

  刘湘:打仗时靠吃野草充饥

  刘湘,1922年生,兴宁径心镇人,1942年应征通讯兵,后编入中国远征军第53军116师347团,参加过腾冲战役。

  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刘湘,由于身体虚弱,说话稍显吃力。但每当有人问起抗战经历,老人总是目光炯炯,挺直身板激动地说:“当年我参加过把日本人赶出腾冲的那场战斗,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

  1942年,年仅20岁的刘湘主动报名应征通讯兵,入伍后他先步行到韶关,再通过湘桂铁路到广西桂林学习通信知识。“几个月后,我就被分配到远征军,随着部队沿怒江步行向缅甸进发。”据他回忆,当时部队在高黎贡山作战时,由于供给不足,大家只好吃野草充饥。“根本顾不上好不好吃,不吃的话就会饿死。”

  腾冲战斗中,刘湘在炮兵部队负责搬运榴弹炮,亲历了这场惨烈的战役。“我们战死很多兄弟,但最终胜利了,把腾冲城从日军手里夺了回来,腾冲胜利入城仪式上,很多人都掉泪了。”

  经历过战争,刘湘对今天和平的生活倍感珍惜,当记者问起是否后悔参加抗战,他满怀激情地说:“我从不后悔,现在谁敢再来侵犯,我们还打!”(陈思杰)

  陈鉴新:抗战兵有“铁脚印,神仙肚”

  陈鉴新,1919年出生于兴宁,是原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114团少校参谋,曾参加第二次粤北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现年99岁的陈鉴新已瘫痪多年,家中仅有一名保姆照料,床头散落各类药盒,耄耋老兵的晚年不免有些落寞。

  抗战爆发后,陈鉴新就读的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今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遭到日军轰炸,目睹同学被日军炸死的他悲愤难忍,先后考进中央防空学校、重庆綦江战时干部训练团政训科进行军事专业培训。毕业后的陈鉴新在韶关新兵补训处任指导员,从事政工的他却一直怀揣奔赴抗日前线的梦想。之后,陈鉴新经由老乡介绍到长沙第4军90师270团任上尉参谋。1944年6月,日寇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长沙失守后,25岁的陈鉴新随所属部队退入衡阳,编入第10军190师任参谋。衡阳保卫战爆发,陈鉴新成为1.7万多名坚守衡阳孤城的守军之一,持续在弹粮匮乏的战场英勇奋战47天。后来辗转加入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114团任少校参谋。“中国抗战兵不仅‘敢打敢冲’,还是‘铁脚印,神仙肚’。”陈鉴新说。(江婵)

  江夏贤:双枪响 敌风丧

  1938年秋天,山东省淄博市马鞍山一带的抗日战场,一个13岁的少年,手执双枪,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交锋,击毙日军数十人。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的一名抗战老兵——江夏贤。93岁的江夏贤老人,自1938年起加入国民革命军,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几十场大小战役,直至1950年才解甲归田。

  1938年至1942年,回忆起在淄博一带的四年抗战岁月,这位耄耋老人目光炯炯。“那时候自己父母双亡,家中孤身一人,想着自己牺牲了也无所牵挂。”据江夏贤回忆,当初在队伍中,由于自己年纪较小,而且经常手执双枪,时常被队伍称赞:“勇敢”“前进”。

  1942年,日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动进攻。抗日战争时期,马鞍山是扼沂蒙山区通往清河区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我们当时为了守住这个关口,很多同志都牺牲在敌人的燃烧弹下,周围惨不忍睹,但日本人侵略中国,我们必须把他们打出去!”谈及此景,这位老人仍旧咬牙切齿。

  在采访最后,他说道,希望后辈能够牢记耻辱,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刘润涛)

  宋友欣:三兄弟勇赴国难一人生还

  宋友欣1928年出生,家中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四弟因家里贫穷很小就被卖了。在他的印象中,二哥喜欢在庭院“习武”,武功很好。当年,他一人挑着盐到江西换米,辗转江西寻乌、会昌、湖南长沙等地。1943年,在江西的时候,身上的盐被抢光了,因没有路费回家,就应征入伍。他当时所在的番号是102师师部,是一名无线电通信兵,师长陈阵去哪,宋友欣就跟着去哪。宋友欣记得,在湖南长沙的时候,有一次与日军打仗渡河才走出长沙。1945年8月15日,宋友欣在韶光市乐昌九峰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赶紧飞奔回家,但回到家中才得知大哥、二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消息。(林丽妙)

  曾运华:选择当兵就不能怕死

  曾运华,1921生,兴宁合水镇人,1938年自愿报名从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66军159师2连3排,参加过昆仑关战役。

  “当时日本人都打到汕头和潮州了,我不去不行。”1938年,年仅17岁的曾运华,眼看着日军将战火蔓延到自家门前,毅然选择从军抗日。

  1939年爆发的昆仑关战役,被称为中国抗日史上最惨烈的攻坚战。据曾运华回忆,与日军激战时,他亲眼看着机枪手中弹牺牲,他强忍悲痛接过枪,成为了一名机枪手。“打了三天三夜,子弹都用光了,就直接拿刀冲上去砍。”日军被击退后,便派来上百架战机进行轰炸。“我们没来得及疏散,伤亡惨重,当时我也受了重伤。”曾运华指着自己手臂的一处硬块告诉记者,这就是那时留下的弹片,至今仍未取出。同时,他左手的两根手指也在这次战斗中被炸断。

  身体恢复后,本应带伤回乡的他,带着对日本飞机的仇恨,在回家途中又进入广西桂林十字崖航空学校,接受高射炮连的训练,后来到广西漓河桥防守三年,保卫边境生命线,曾用炮弹击落一架日军飞机。

  当被问及在战场上是否害怕时,曾运华说:“逃跑的话人家还是追着你打,不如冲上去跟他拼,既然选择了当兵就不能怕死。”(陈思杰)

  钟德元:华侨少年参加两次大会战

  “战斗在夜里打响,我紧紧攥着刺刀,听号声一响,就拼命往前冲锋。杀了好一阵,把鬼子逼回海上。但后来鬼子用船炮轰、放飞机炸,我们就打不赢了。”在藤椅上,钟德元细细地向记者讲述着在淞沪战场的经历。看着这位101岁的老人,旁人极难想象,他曾是拼过刺刀、见过毒气、挨过弹片的抗日英雄。

  1937年,日寇进犯。年方二十的平远籍华侨钟德元戎装入伍,以著名的淞沪会战为开端,开启了抗日生涯。是年,他随军南下,在湘皖赣打游击4年之久。期间,他曾生擒3名日军,立下喜人战绩,但左腿也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至今仍留着深深的疤痕。

  然而,正如钟德元所说“只爱国,不怕死”。1942年,他以通信兵身份重回战场,加入长沙大会战。“当时战况紧急,我冒着枪林弹雨,徒手抢修通着电流、发着烫的电线,实在受不了就吐口唾沫,缓解疼痛。好在最后打赢了!”讲到这里,钟德元非常高兴。次年,日军败势愈显,钟德元也因伤回家,娶妻生子,结束了这段传奇的抗战生涯。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9-04 08:42: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徐良泉:抗战兄弟

下一篇:韩天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都队的始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