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康 敏:大名县抗战时期历史情况回忆
2018-09-05 09:26:34  来源:《大名文史资料》  点击:  复制链接

  一、大名沦陷后的混乱局面。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十一月十二日日军侵占大名城,第二日下午,日军在李茂堤一带用大炮向卫河东堤赵站一带开炮轰炸数十发,以后又占领了龙王庙。敌人组织安抚队、维持会和伪县政府。安抚队队长是绍业,伪县长是“李狗”(绰号),维持会会长是马x x。

  国民党军南退,日军虽占领大名,但一时无法统治广大农村。在这种情况下。大名县农村“吃干队”四起,司令多如毛(大名卫东“吃干队”不下数十支)。据我知道的,在我村附近,就有窑场村的“杨成华吃干队”,驻石家寨村的“马如合吃干队”,花二庄的“安xx吃干队”,还有从冠县窜入大名卫东的绰号叫“西北风”的吃干队,等等。他们口头上打着抗日的旗号,在自已控制的村庄范围随便向农民要粮、要款、要枪,不给就扣压人质,进行毒打,有的进行私仇报复。如马如合在石家寨村铡了活人。因吃干队之间经常互相争夺势力范围,往往也打起来,互相吞并,弄得人民恐慌万状,不得安宁。因为他们不抗日,光要东西,所以农民给他们起了一个绰号叫“吃干队”,他们违犯了群众利益。不少村庄以地主名流士绅为主,以保护一村、数村为名,也组织了地主武装。又形成了吃干队与地主武装的对杭,更加重了广大农村的混乱和不安。这种情况在一九三七年冬和三八年春尤为严重。

  二、我党对丁树本、陈明韶部队帮助发展的情况。

  一九三八年春,丁树本、陈明韶(以下简称丁、陈)到濮阳、清丰、南乐、大名、魏县一带活动,起初人很少,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个旅,丁是司令,陈是副司令兼三旅旅长和大名县长。陈主要在大名魏县一带活动。他们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打着国共合作,抗日救国的旗帜,提出了三大主张:坚决抗战到底,军民彻底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宣布,不管哪个党派,无党无派,只要是抗日的,都可以到他们那里工作。

  共产党为了发展抗战力量,做好丁、陈的工作,派去了不少干部、进步青年,帮助丁、陈组织了总政治部,旅政治部,开办了进步青年学习班。我就是一九三八年五月到三旅政治部学习班工作的。当时三旅政治部的主任是共产党员陈子敬,以后换成共产党员贺亦然,组织科长是共产党员冯洋舟,民运科长是共产党员陈镜三,宣传科长是共产党员李一凡;三旅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是共产党员江东初,工作人员、宣传队员都是一些民先队员,当时我就是宣传队的民先队员。为了加强丁、陈部队的政治工作,党又把一些共产党员、民先队员派到团、营、连去做政治工作。如冯洋舟到九团任特派员,共产党员鲁持久到九团二营任教导员,派康敏、权屹夫到九团任连政治指导员等等。参加县政府工作的有共产党员解蕴山,任民运科长。在民运科工作的还有任乐亭、刘亚南、陈蕴贤等等。杨友云任粮株科长。这些同志在党的领导下都为帮助丁、陈发展力量做了大量工作,并通过这些青年学生团结了上层、联系了中下展群众,扩大了丁、陈的影响。

  (二)对当地的吃干队司令采取了争取、分化、瓦解、打击政策。许多吃干队被争取改编,吃干队司令成了丁、陈的团长、营长、连长。如魏县的杨二科成了九团的团长,马如合成了丁、陈的营长,花二庄的安xx成了丁、陈的连长,杨法贤成了他们的团长等等。后来这些人大部分投降了日军,当丁汉奸,有的被我们镇压了。平息吃干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三)在丁、陈的统治区,除李大磊同志领导的四区大队外,没有发展我们自己的武装部队。

  对陈的部队,我们派去了一些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建立了旅、团、营、连的政治机构,并都受我党的领导和控制。向士兵和农民群众宣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讲抗战必胜的道理,宣传抗日形势和胜利的消息,大唱抗日歌曲,演抗日节目,写抗日标语等等。鼓舞人民抗日情绪,发动群众支援抗日战争,支援前线。还宣传了官兵平等,制止了官打兵的军阀主义现象。

  由于对党中央提出的执行统一战线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领会不够,害怕人家说我们破坏统一战线,没有单独建立我们自己的武装,也没有在丁、陈部队中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也没有对士兵进行阶级教育和马列主义宣传教育。这些主要是与这一地区党的领导干部受了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口号影响产生的右倾情绪有关。

  三、第一次反共高潮,丁、陈走向反动的情况。

  一九三九年春,随着蒋介石国民党在全国掀起反共高潮,丁、陈也开始了反共。他们的抗日三大主张不提了,却提出了许多反动口号。如“全国一个政府。”“一个领袖”。“抗战高于一切。”“一切服从于抗战”。“精诚团结”。等等。接着是禁止政治工作人员唱八路军革命歌曲,禁止向士兵上政治课,暗搜政工人员的背包和进步书籍,降低政治工作人员的政治地位,制造政治人员和军事人员的对立,打击陷害政治工作人员。如权屹夫任八团七连政治指导员时,行军后住在一座大庙里,把枪挂在了墙璧上,外出散步,连里军事人员偷了权的枪,反诬权屹夫丢掉了枪,要陈明韶执行军纪,实行枪决。三旅政治部李一凡,陈镜三等为权据理力争,斗争十分激烈。陈明韶伪装为难的样子,提议在一个军政干部大会上讨论这一案件。会上,军事干部为一方,强调士兵丢枪按军法应该枪决,干部政工人员丢枪也应与士兵同罪执行枪决;政工干部为一方,强调枪挂在连部,偏偏权的枪丢掉了,内部肯定有鬼,要求深入调查,弄个明白。双方你来我往,斗争十分激烈。陈明韶借口民主,在大会上表决。因军事人员占多数,表决结果多数人赞成枪决权屹夫。于是把权扣押起来,准备枪决。事后因李一凡等同志多次周旋交涉,才把权放了出来。

  因政工人员无法在陈部工作,冯洋舟脱离了陈部,接着(约在一九三九年四月)丁、陈下令通知一、二、三旅的政工人员一律到濮阳受训,到濮阳后,三旅政治部主任贺亦然离开陈部,其余人员都编入学习班,除少数忠于国民党的人任班长、排长、连长外,对他们不信任的进步青年不管原来任什么职务,都编成一般学员。训练中一律军事化,站队稍有迟到就要受训。在学习班并勒令共产党员、民先队员报出自已的政治身份。在这种情况下,除个别民先队员屈服于他们的压力进行了登记外,绝大多数都坚持斗争,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共产党员高静亭、张之光被八路军驻濮阳办事处要走。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罗士高、总救国会主任晁哲甫还没有离开丁、陈队,在训练班分别担任国际形势和民运工作课程。当时国民党员李克昌(参谋长)、吴冠军(三青团负责人)等反动人物都向学习班进行过反动讲话,我们都进行了坚决斗争。如在丁树本进行反动讲话时,由陈镜三同志带领大喊拥护他三大主张的口号,弄得他下不了台,吴冠军进行反动讲话时,我们咳嗽声一片,使他讲不下去,向学员道歉说:“讲话太长,影响了大家休息。”停止了讲话。因为我们这些青年都积极热情为抗战作了很多工作,他们找不出我们身上的大问题,没办法处理我们,只能在政治上施加一般压力。因为他们害怕我们这些青年,训练班五月结束后,不让我们再回部队做政治工作,而是成立了几个大宣传队,把我们统统编成宣传队员。鉴于已无法在丁、陈部队工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密秘串联,纷纷准备离开陈部,这时恰巧日军进攻濮阳城,几个宣传队转移到城东二十余里的青龙头村,纷纷逃出陈部。我就是和权屹夫、鲁持久一块儿逃出陈部到冀南三专署干部学习班的。

  四、抗战时期,我对元城县情况的回忆。

  一九三九年秋至一九四二年春,我在冀南青救会和肥乡县青救会工作。

  一九四一年,日军回师华北,提出强化治安,向我根据地全面进攻,对冀南区和大名县(现在卫河西部)进行多次残酷扫荡,到处修炮楼,挖封锁沟;在经济方面进行掠夺封锁;在政治文化方面进行欺编奴化。大片根据地被分割,抗日战争进入了极其艰苦、困难、复杂的阶段。大部队、抗日政府、团体的活动很困难,对敌斗争转为小型、分散、隐蔽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建立游击小组、武工队。加强敌伪、会道门工作,进行合法斗争,建立小块根据地(三五个村)。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大部队和一部分干部转向太行山。强调干部地方化,把一部分外来干部调回本县工作。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一九四二年春调回元城县工作的。当时元城县境内,除龙王庙是大名通向南乐、清丰县重要交通要道上敌人的据点外,广大农村和冠县、苹县、南乐县的许多村庄连成一片,仍保持着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结合部的大块根据地。当时冀南区党委、军区领导机关和宋任穷、陈再道、黄敬同志都在这里活动,指挥着全区斗争。这片极据地还是正规部队—南下支队、冀南区骑兵团的后方,保存着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对敌军事力量。

  一九四二年夏,伪军以几千人的兵力,对元城县进行扫荡,并驻在元城县的南李庄、张铁集、孙甘店等村,准备修炮楼安钉子,长期驻下去,实现他分割根据地的计划。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在陈再道同志亲自领导指挥下,分析了伪军内部的矛盾,选择了几股敌人中驻在中间的一股(南李庄,最顽固的敌人,力量也最大)进行了打击歼灭。以骑兵团为主攻,卫东支队和南下支队一部作为增援部队。把主要打援力量布置埋伏在小村以西沙丘树林里,准备打击龙王庙增援日军。南李庄战斗,夜十一点左右打响,战斗十分激烈,一夜之间,把盘踞在南李庄千余之敌干净利落全部消灭,黎明我军撤出南李庄。在战斗结束之前,驻在龙王庙的日军增援南李庄之敌,和我埋伏在小村以西的伏兵交火,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为南李庄战斗胜利结束,争取了时间(这次战斗称为“掏心”战术)。南李庄的歼灭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张铁集、孙甘店的敌人撤回了龙王庙。日军为了报复,第二天到南李庄杀死群众数十人。

  南李庄战斗不久,伪军杨法贤部伪军X X部分别在曹任村、小村安了较大据点。以后以日军为主,接着又在孙甘店、铁卜营、束馆安了较大据点。以这些较大据点为依据,又陆续在黄庄、孝廉村西、冢北、大寨、丁庄等修了炮楼。敌人在这些据点和附近村庄,到处要砖、要料、要粮、要钱、抓夫、四处抢夺,搞得家破人亡,民不聊生,根据地也有所缩小。

  敌人虽然在元城县安了许多据点,但由于军民坚持斗争,特别是卫东支队(李大磊同志任队长)不断打击敌人,敌人不敢轻易外出,敌占区面积很小,元城县北部百余村与冠县一些村联成一片,仍保持着一块较大的根据地(县委机关主要在这一带活动)。孙甘店、铁卜营、冢北以南四、五、六区每区都保持了小片根据地,区委、政府、救国会的干部均在区内坚持斗争。一、三区少数村庄,虽是敌占区,但多数村庄与大片根据地联在一起,二区完全是根据地。

  五、元城县的灾荒和党领导群众渡过灾荒情况。

  一九四二年大早,麦收大大减产,秋收几乎未见收成,秋后麦子没种上;四三年春,大早继续发展,大秋种得很晚,形成了元城县的严重灾荒。敌占区的灾荒来得较早、较重。四二年一些群众就没有饭吃,部分村庄开始死人,外出逃荒、卖衣、卖物、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普遍发生。伪军和土匪到处抢粮抢物,敌伪据点吃饭也很困难,因此敌人带着敌区大批群众常到根据地抢粮。当时保护粮食已成对敌斗争的主要工作。一九四三年春,灾情继续向更严重方面发展,将树叶、树皮吃光,群众用的皮绳、皮套、皮条也都煮熟成了充饥的食物。大批地死人,大批人外逃,封门闭户。一些村庄几乎成了无人村,荒凉一片。仅南李庄就死了一千多口,孝廉、铁卜营、沙河路、小村、小湖等一些大村死人都在数百人以上;一些小村也都在数十人、上百人。一些死者的尸体也无人掩埋。敌区群众卖一亩地也仅能买几斤粮食。群众到根据地赶集,每次散集都有一、二十个小孩被弃在集上。根据地灾荒虽然来得较晚,但在四三年春也向严重方向发展,群众杀猪、屠羊、宰牛普遍发生;接着一些群众卖衣、卖物,死人、外逃、卖儿卖女的也有少量发生。抗日机关团体生活也十分困难,从河南、山东一带运回一点粮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有时甚至连一顿饭也吃不上,吃一把小葱几颗豆粒。

  元城县形成大灾荒的原因:一是没有水浇地,连年大旱。四二年大旱,夏季收成不好,秋季大减产,秋后麦子没种上。一九四二年春,旱情继继发展,麦子无收、大秋种得根晚,推迟了秋收时间。二是连年战争,长期受到兵匪的抢掠,影响了群众生产,家中没有余粮。三是敌占区敌人、汉奸大肆掠夺,拆房屋、要粮、要款、要物、抓人,敌人修炮楼,挖封锁沟,在经济上进行封锁,使物资无法流通。

  根据地党政军杭日团体领导群众救灾渡荒情况:

  面对严重灾荒,党把领导群众对敌斗争和生产渡荒列为同等重要的两大工作。在生产救灾上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打击敌人外出抢粮、抢物,发动组织根据地的群众藏粮,防止敌人抢粮,加强敌边区的对敌斗争,争取边区,扩大根据地,缩小敌占区。领导敌边区群众欺骗敌人,不交粮款、少交粮款。对于顽固、忠实于敌人、欺压群众的伪军、伪村长、情报联络员,坚决予以打击。

  (二)组织根据地群众运粮。由部队、民兵带领、掩护运粮队,越过敌人重重封镇线到河南范县、山东哪城一带运粮。根据每人挑、背运回粮食的数量、时间、路程长短按比例分成,路远、时间长的多分,一般是对半分,或四六分、三七分。这样即解决了部队干部的部分吃粮问题,也救济了群众,对根据地渡过灾荒起了很大作用。

  (三)在根据地几个主要集市上设立粮食贸易站。贸易站即卖粮食也买粮食,对稳定粮食价格起了一定作用。

  (四)机关部队实行精兵简政、开荒种粮种菜,解决群众困难。

  (五)在根据地领导了群众借粮斗争。在根据地,一方面是群众挨饿,没饭吃,另一方面是一些地主富农家中存有不少粮食,有的把粮食埋藏起来;受潮虫蚀霉烂。佃户长工忍饥挨饿,地主一点粮食也不给,群众很有意见,要求组织起来向地主借粮。根据群众的要求,党领导了这次借粮斗争。为把这一斗争搞好,县委确定以刘靖宇和康敏为主,先在白果村搞了试点。试点的做法是:①在支部的领导下由农救会具体领导,对全村挨饿户进行摸底;②由农会提出借粮领导小组候选人名单,通过酝酿选举产生领导小组负责人;③对地主、富农余粮进行摸底,确定被借粮户;④由领导小组动员说服被借粮户进行借粮,对确有余粮拒不借出的,在会上开展说理斗争。经过这些工作,一般都能借出一些粮食,但也有面抗拒不借,引起群众痛恨,到地富家庭院落挖地分粮的;⑤把借到的粮食根据每户缺粮人口.困难程度按等级分粮。

  白果村借粮试点对推动全县借粮斗争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借粮试点经验的推广,在全县各区、包括小片根据地在内,都开展了这一斗争。政策规定,一般不借中农的粮食,但也有中农存粮户脱离群众,借了他们粮食的。借粮中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借粮户认为借粮是合理的,应该的;被借户则认为,借粮是不合理的,非法的。后一种思想在少数干部中也存在。实践证明,元城县的借粮斗争对巩固抗日根据地,安定群众情绪,渡过严重灾荒起了很大作用。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9-05 09:27: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纪明:大名县第四区建立抗日武装的过程与反磨擦斗争

下一篇:张力耕:抗战时期党史情况片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