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郑山玉等:华侨的骄子——李子芳
2018-09-28 15:17:48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李子芳这名字被许多人所知。他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李子芳同志遇害时,年仅32岁。他是一位深受我军广大指战员爱戴、敬佩的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是党的好干部,也是华侨的骄子。

  1910年5月3日,李子芳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永宁岑兜村。父亲李菲螺,早年出洋菲律宾谋生,当码头工人。母亲施荷糖,在家务农,在子芳5岁时被瘟疫吞噬了生命。不久,父亲在海外营业破产也患病辞世。为谋求生活出路,14岁的李子芳,被迫随乡亲飘洋过海,侨居于菲律宾岷里拉,在店铺里当学徒,后得亲友资助,以半工半读形式人岷里拉中西学校读书。在这期间,开始接触到一些进步书报,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

  1927年初,正当国内处于大革命高潮中,李子芳回到了祖国,先后就读于泉州的培元、晋中和黎明高中等校。这时他进一步攻读革命理论和进步书刊,如《向导》、《新青年》以及他从南洋携回的有关唯物史观等哲学著作,开始寻找革命道路,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时值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他不畏艰险,坚持斗争,抨击时弊,组织学潮。因此,他被学校当局认为是“过激派”,被开除出校。1931年,他到泉州东郊清江小学任教,这时他仍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葭传革命道理,更加激怒了反动当局,受到当地国民党党部的监视,一学期未满,就被迫离开。不久,他前往南京中央大学旁听,随后又转回家乡,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济会"组织,在泉州、厦门一带从事地下革命斗争。

  参加红军长征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李子芳于5月间经厦门互济会介绍,赶赴漳州石码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4军政治部组织部任统计干事。6月,东路军回师江西,他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年底,红四军政治部改编,他调任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在中央苏区,他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的激烈战斗。193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进行战略大转移。长征中,李子芳仍任红1军团组织部干事,其中一度调任军团直属队政治干事。在空前艰险恶劣的环境中,他虽是知识分子出身,在部队中还被称为“大学生",但他非常能刻苦耐劳,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无畏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难关,他还尽力关心和帮助战友克服各种困难。当时部队大量减员需要补充,干部调整变化频繁,他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卓有成效地协助军团领导做好各种繁重复杂的组织、政治和思想工作。由于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和在斗争中显示的突出才干,在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1936年他被提升为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并当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

  随后,李子芳参加了东渡黄河的东征,出师秦陇的西征,迎接2、4方面军北上会师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西征期间,我们党为争取实现西北地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局面,对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开展了统战工作。在此期间,战事稍缓。红1军团政治部抓紧时机,他组织师以上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请军团政委聂荣臻和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邓小平等亲自授课。每次考试,由聂、邓出题,邓小平评卷,李子芳和1师师长陈赓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考世界知识,他俩都考了上110分——因为成绩殊优,邓小平特嘉奖10分。平时,李子芳还给同志们讲解天文、地理、航海等常识,颇得同志们好评。1937年秋,李子芳到“抗大”参加第三期学习。

  年轻的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我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奉命组成新四军,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抽调了大批干部充实新四军的各级领导,李子芳也于1937年10月奉调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1月底,他与40多名党政军干部告别延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于12月初抵达武汉。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见到了叶剑英、叶挺。随即投入了组建新四军的紧张工作。当时,军政治部正、副主任袁国平、邓子恢均未到职,李子芳除参与全军的组建工作外,还特别肩负起筹组政治部的一切事宜。他遵照叶军长、项副军长关于兵马未动,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先行的指示,向全军发出号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完成新四军大会合。按照我军政治工作的要求,带领政工干部迅速把政治部机关组织起来,并对新四军的政治工作,特别是组织工作、干部工作、青年工作,还有保卫、宣传、民运、特工等工作,都做了具体分工,较快地开展了工作,为保证新四军各支队的集中、整编、教育和动员、开赴抗日前线,起了积极的作用。李子芳有一句名言:“组织部是干部的家。”在他领导下的新四军组织部,工作有条不紊,充满生机,干部到了组织部,就好l像到了自己家里,亲切温暖,心情舒畅。李子芳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对党的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凡是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困难多大,他都千方百计去完成。他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的毅力,干起工作来有一股拼命精神,经常为完成一项任务,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干,同志们称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为了提高同志们的马列主义水平,他坚持不定期地举办干部学习班,亲自为他们上课,还经常深入学员宿舍,帮助学习,与学员促膝谈心,深得学员的爱戴。他还经常了解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处处关心干部的疾苦和进步。李子芳在干部问题上很讲原则,讲团结。他是从八路军调到新四军工作的,他常说:“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兄弟。”他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一道工作。l针对新四军是由红军游击队从各个山头下来组成的状况,李子芳认为首先要承认“山头”和地域问题;其次要照顾“山头”和地域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克服“山头”和“地域”观念,否则,部队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不能同心协力地去打击日本侵略者。他领导下的组织部还建立了干部交流制度,促进了“山头”、圈“地域”问题的解决。在他领导下的组织部,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效率很高,如3团连长林浩成要求到教导队学习,便去组织部找李部长,不巧他开会去了,由组织部干部科符科长接待,符科长问明林连长的来意,立即打电话与团长黄火星联系,经同意后,林连长马上就在组织部办好了去教导队学习的手续。

  李子芳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关心群众疾苦。如当部队驻防在泾县田坊一带时,遇有很多从京沪一带逃难来的群众。一天,子芳同志经过一个破庙,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躺在地上,面呈菜色,他心中十分难过,便把仅有的一件毛线衣和刚发的零用钱,送给了这位老大娘。这位老大娘感激不尽,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连连叫着:“红军是救命恩人。”李子芳身为高级干部,却无半点架子,平易近人,因此同志们都乐于和他接近。星期天,大家经常到组织部和李子芳那里去玩。同志们把李子芳看成是自己的亲人。

  战斗在上饶集中营

  1941年1月,蒋介石国民党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变发生前,军部决定先把老弱病残的指战员撤至江北。李子芳因阑尾炎刚刚开刀,且有严重肺病,也属军部指定的先撤人员,但他坚持要与部队一起行动;他不顾自己的病痛,坚决贯彻军部决定,领导组织部迅速办理其他所有先撤人员的组织手续,使许多年老体弱多病的同志得以事先顺利渡江,安全撤至敌后。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及部队9000余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之众的重重包围。军部领导再次决定李子芳与宣传部长朱镜我(胃病出血)先行撤出,但他俩都坚决不肯。李子芳表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部队,要死,就和大家死在一块!,,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革命到底的伟大献身精神!

  在敌众我寡的恶战中,我军全体指战员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伤亡十分惨重。李子芳也因极度疲劳,病情加剧,时时吐血,但他始终强撑病体,从容镇定地率领政治部机关随军冲杀。当战斗到了最后关头,叶军长决定部队分散突围,李子芳立即组织政治部机关和从各处阵地撤退下来的部队,进行突围战斗。他蚕鼓动所率人员:“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夺血路而走。”他还以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勉励大家:“突围出去后,不管情况濯如何,对革命不要灰心丧气……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远的了。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我军经七昼夜浴血奋战,弹尽粮绝,最后仅有少数部队突出重围,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李子芳也因身体有病,十分虚弱,行动艰难,不幸也落人了敌人的魔掌。李子芳被俘后,被皖南国民党部队监禁了一段短时间,即与我军其他被俘人员六、七百人,分别被押送到人间地狱——江西上饶集中营。他们中还有叶挺军长、3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新2支队司令员冯达飞、军政治部秘书处长黄诚、敌工部长林植夫等高级干部。

  从被俘的第一天起,李子芳就置生死于度外,下决心为革命捐躯,斗争到底。还在被押解途中,他就抓紧对战友们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号召大家不要悲观失望,不要丧失革命斗志。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则,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抗战到底。事情并未了结,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坚持革命气节,坚持斗争。”李子芳还关切地嘱咐被俘的女同志:。。敌人对你们会使用各种卑鄙手段,拉拢、软化、威逼、利诱等等,你们之间要亲密地团结,不要给敌人分化。同志们要翟坚持斗争,坚持团结,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他还严肃地暗示政治部被俘的同志“不要忘记我们(政治部)应该做的工作,这是对兰仃警竺考验。”

  在上饶集中营,李子芳起初与一批战友被囚禁在国民党第3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李村的一个牢房里。这个牢房与叶挺军长的单独囚室紧邻,两室间同敌人抗争、斥骂之声互可听见,李子芳与难友们经常利用机会与叶军长传递纸条,向军长报告牢中情况,表示同敌人斗争到底、直至胜利或牺牲的坚强决心。叶军长当时尚未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同志们的英勇斗争使他深为感动,也给他带来了党的关怀和力量,他殷切地勉励大家:“团结一致,斗争到底!”

  1941年7月,李子芳又被转押至石底监狱,这里仅有一幢房屋孤悬于三座小山之中。敌人为了隔离我军负责干部和其他被囚同志的联系,特在这里设了专门的禁闭室,同时被转押到这座监狱的还有黄诚、军部军医处副处长王聿先、5团团长徐锦树、军部人事科长廖振文、敌工科长陈子谷以及指导员胡崇德、王传馥等我军重要干部十来人。

  李子芳到石底监狱不久,便很快地建立了秘密党支部,他被推选为支部书记,黄诚、徐锦树为支部委员。根据当时严峻的形势和恶劣的斗争环境,李子芳要求大家对于严酷的斗争“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强调“只能在斗争中求生存,放弃斗争就会落人敌人的陷阱"。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总结、吸取“皖南事变”的惨痛教训。李子芳还用长征的事迹,教育大家“学习当年红军那种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象红军那样,去向敌人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针对敌人的欺骗、利诱和劝降活动,党支部对党员加强了革命气节教育。有一次,特务头子姜移山向大家劝降,党员同志一起高声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从而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狱中斗争的胜利。敌人妄图迫使我军负责干部屈服、自首,不惜软硬兼施,费尽心机,使尽解数。但是,在李子芳和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下,同志们顶天立地、英勇刚强,经受住了敌人非人的折磨,痛斥集中营特务头子张超的无耻谎言,揭露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破坏抗战、诬陷新四军的罪恶行径,挫败敌特们一次次的诱降、迫降阴谋,取得了狱中斗争的重大胜利。

  关于在狱中斗争的前途,李子芳提出:要力争越狱,“设法、逃出去,为党、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不能越狱的最坏打算——“斗争到底,准备牺牲”。李子芳估计到敌人不会放过他,而自己身体又不行,越狱跑不动,他坦然而安祥地对大家说:“我从被捕开始就作了牺牲准备的。敌人要下毒手就让他来吧,只可惜我为革命做的工作太少了!”他的肺腑之言和他那坚定彻底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这年深秋的一个夜晚,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徐锦树、廖振文、胡崇德三同志经李子芳和党支部批准,先行越狱,他们顺利地越出事先挖好的墙洞,迅速向预定地点奔跑。但不幸因天黑迷路,最终没能逃出虎口,徐锦树在与追兵搏斗时英勇牺牲,廖、胡二人也相继重新被投入囚牢。事后,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张超带着一帮爪牙来到监牢,杀气腾腾地威逼李子芳和黄诚承认他们是越狱事件的“指使者”,并要交代所谓“阴谋计划"。李子芳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张超:“徐锦树他们的越狱完全是正义行动,也是狱中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意志!今天你们既不敢公开审判我们,监禁就是非法的,因而我们也有越狱斗争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在这里受尽你们的折磨和迫害,老实告诉你,我们要不是身体衰弱,也会越狱的。如果这样,那又是谁来指使的呢?”他还正告敌特们:“想威胁我们,办不到!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越狱事件后,敌人加强了镇压措施,刑讯逼供,不少同志被打得皮开肉绽。李子芳和黄诚被钉上脚镣,一举一动受到严密监视。敌人为割断李子芳和黄诚对囚室战友的联系,先后把王传馥、王聿先、陈子谷等调出石底监狱。当战友们分别之际,李子芳坚定地指出:“敌人的怀柔政策,软化手段已经破产,凶残的镇压将更加残酷,斗争将会愈来愈艰苦。但是,不管情况如何恶劣,我们都必须坚持革命气节,决不妥协屈服。”他指出战友们到新牢房后,要多想些斗争办法,只有斗争才是出路。同志们没有辜负李子芳的教育和期望,他们到了新囚牢后,更加英勇坚强地投入了战斗,大大推动了其他监狱的斗争。不久,王传馥、陈子谷和其他战友一起组织领导了威震敌胆的茅家岭暴动;王聿先也随后参加了著名的赤石暴动。

  “留得青山上云霄”

  石底监狱剩下了李子芳、黄诚、廖振文和胡崇德4人。在敌人淫威面前,李子芳始终泰然自若,坚贞不屈。1942年春夏之交,日寇大举进攻浙赣线,进逼上饶。国民党反动派不战自溃,第3战区长官司令部要后撤,上饶集中营也决定向福建转移。刽子手在匆忙逃跑前,竟然丧心病狂地杀害我军一批负责干部和革命同志。5月上旬,李子芳和三位战友被特务们秘密地毒杀于狱中,李子芳牺牲时年仅32岁。李子芳同志牺牲了,但他在狱中写下的铿然有声的诗句,永远为人们所敬仰。诗云:

  铁军战士不弯腰,岂能怕死去求饶。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山上云霄。

  铁军战士不发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情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9-28 15:18: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朱东旭:战斗在皖南的英雄刘奎

下一篇:张 牧:缅怀范政同志几件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