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杨维武:罗炳辉将军驰骋江淮
2018-09-28 15:56:50  来源: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点击:  复制链接

  饮马长江北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罗炳辉出席了会议。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重申党的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总战略。

  全会结束后,罗炳辉和张明秀,偕姬鹏飞、王雨田,乘坐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派出的卡车南下,经豫、鄂、湘、赣四省,在江西景德镇换穿新四军服装,月底抵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受到了叶挺军长和项英、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等同志的热烈欢迎。

  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协助陈毅司令员工作。那时,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蒋介石率领的军队节节溃退,日本侵略军的气焰正盛。罗炳辉和陈毅一起,指挥部队在苏南建立根据地,打击日伪军,威胁着敌人的指挥中心——南京,鼓舞了敌占区人民的抗日信心。

  1939年春,日本侵略军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在加紧对蒋介石诱降活动的同时,加紧了对敌后抗日军民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不仅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而且还诬蔑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的积极抗战为“越界行动”、“游而不击”。于是,限制、缩小新四军的活动范围,抢先恢复敌后政权、收编地方武装。这就造成了敌、顽和新四军尖锐复杂的三角斗争形势。

  同年5月,为了发展江北抗战的大好形势,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新四军在安徽庐江的东汤池,组建了江北指挥部,由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指挥;调整和整顿了第4支队;以原4支队第8团为基础,由罗炳辉负责组建了第5支队。

  同年7月1日,5支队在定远东南的藕塘正式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5支队下辖3个团,共3000余人。

  罗炳辉在5支队成立大会上,发表了誓师东进的讲话。他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新四军第5支队正式成立了!我们这个支队,虽然国民党不承认,但人民群众承认。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为了更好地完成东进抗日的任务,必须搞好整训,提高杀敌本领。”从那时起,罗炳辉率部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津浦路东和路西地区,同日伪、顽进行了紧张激烈的斗争,参加了创建、发展、巩固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当时,江北指挥部赋予5支队的任务是:挺进到皖东来安东北的半塔集,并以此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半塔集北面紧邻盱眙,东面是天长,南面与六合接壤,是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确定以半塔集为中心。在罗炳辉的带领下,支队党委一面抓紧组建,一面迅速研究执行东进的方针和部署,立即开展了东进的准备工作。首先派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带领8团2营和侦察连、民运组等组成的先遣队到津浦路东侦察。由于津浦路以东地区处于苏、皖两省交界地区,南到长江边,北到洪泽湖,东到高邮湖,西到津浦路,均在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势力范围内,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在先遣队出发前,罗炳辉专门把方毅找去,反复强调执行侦察任务的重要性,并告诉他到敌后如何开展工作。为加强联系,还决定让方毅带上一部电台。

  以此同时,罗炳辉利用行动前的时机,积极抓紧部队的整训,经常到训练场地言传身教。他不仅对作战部队严格要求,对机关和政工干部也一样严格要求。

  方毅率先遣队赴津浦路东进行了一个月的侦察后,返回路西。罗炳辉认真听取了汇报,并根据路东的情况,对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作了安排。

  同年8月下旬,罗炳辉和政委郭述申率8团、1 5团向东挺进。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通过了日、伪军严密控制的封锁线——津浦铁路,到达半塔集。不久,10团也到达路东,此后,各团分别在路东各县,配合由大批干部和战地服务团人员组成的民运队,深入农村,相继建立工、农、青、妇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扩大部队,建立游击队。这期间,罗炳辉几乎跑遍路东7个县每个大的集镇,做士绅和商人的工作。一天,罗炳辉来到六合县的竹镇集,同那里的士绅、商人开座谈会。他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欺骗宣传,以及士绅、商人的疑虑心理,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的纲领,开门见山地说:“列位都是通史达理、耳目灵通的人士,我新四军自进驻以来,所作所为,有目共睹,可有谁见到我军打过几个土豪,占过多少地盘?请诸位不要听信顽固派的谣言,谁在真抗战,谁在搞摩擦,凡有良心的中国人都能看得清!抗日救国,匹夫有责。在这民族危亡之际,我党我军的一贯政策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一切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罗炳辉开诚布公的一番话,说得士绅、商人们频频点头,消除了疑虑,还为5支队捐了20几担粮食、2000多块钱。一位姓马的回族士绅,还办了3桌素席招待。不久5支队在竹镇集附近建立了一支游击队,成员多数是回民,那位姓马的回族士绅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年底,罗炳辉率领的5支队已完成了在路东地区展开的任务,并且扎下了根,各项工作都有很大进展。5支队所属的3个团不仅得到充实和扩大,还组建了支队教导大队。各县的游击队都组建起来,各种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从而使津浦路东地区的抗日局面迅速打开,为5支队同敌、伪、顽的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打来安城

  来安县城位于津浦铁路南段东侧,是苏皖边境敌我争夺的一个要点。日军几次想占领它,以作为津浦铁路南段交通安全的东部屏障。

  1939年9月2日,5支队正在来安、盱眙两县交界地区活动时,获悉驻滁县和张八岭的日军一个大队、伪军两个大队共800余人,打着太阳旗,趾高气扬地向来安进发,日、伪、顽想乘5支队初来乍到,立足未稳之际,妄图一举消灭。罗炳辉等决定狠狠教训一下来犯的敌人,扩大5支队的影响,鼓舞路东军民的抗日士气。他一面命令部队星夜赶到舜山集。

  南的梁庄,一面派人与国民党来安县长通报。第二天,驻滁县和张八岭的日伪军分两路进犯来安城时,罗炳辉命令部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伏击敌人,煞煞鬼子的气焰。正在这时,派往来安县城的参谋飞马回报:“来安县长和所属常备大队已弃城逃跑。罗炳辉痛骂:“他们哪有抗日的样子,真是中华民族的败类!”于是带领部队进人阵地。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天黑。敌人被这猝不及防的拦腰一击,丢下一路尸体,仓皇夺路窜进了来安县城。当天夜里,按罗炳辉的布置,5支队便衣武装一部摸进县城,在日伪驻军中间,分别骚扰,把战火点燃后又悄悄溜出县城。敌人惊破了胆,吓昏了头,竟自己互相干起来。急骤的枪声、小炮声响了一夜。天亮时“狗打架”刚刚止息,罗炳辉就决定派人把来安县长张北非找回来。并说:“这县长还要由他来干。搞统一战线,既要敢打,还得会拉。拉过他一个,能影响一大片。他回来,搞团结,欢迎;搞摩擦,不怕。反正是我们网里的鱼。”当天下午,来安县城已被我5支队占领。张北非一见到罗司令员,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连称:“罗公!久闻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贵军驱走日伪,救了县城黎民,张某感激不尽!”张北非在继任县长期间,也办了一些有益于抗战的事,还为驻来安附近的部队筹办了一些粮食和款子。

  第二次打来安城,是1939年11月。为了巩固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罗炳辉率5支队从来安作战略转移,主力不在来安附近。日本鬼子一个小队和汉奸王国六所部伪军400多人,妄图对5支队实行报复,又偷偷摸摸进了来安城,他们在县城十多里的八仙山设下埋伏,搞突然袭击,企图歼灭5支队有生力量。

  罗炳辉根据侦察得到的情况,对敌我双方作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争取主动,趁敌人主力隐蔽在外之机,袭击县城的作战方案。他指出:“敌人占据着地主豪绅的深宅大院,他们对周围的情况不熟。而我军则可依靠人民群众和本地战士,深夜拆去城墙,从暗道中进入敌人心脏,给他来个中心开花。”紧接着对战斗作了详细部署。当我军发起猛烈攻击,一举攻占来安城之后,埋伏在八仙山的敌人慌了手脚,方知进了罗炳辉设下的圈套,被杀了个回马枪。

  第三次打来安,是1 940年5月,正值麦收时节,鬼子和伪军出动1000多人向来安进行大“扫荡”。敌人准备了大量的运输工具,趁夜间冲进来安,抢夺粮食。老百姓立即向司令部报告,加上部队派出去的情报员提供的情报,罗炳辉立即召开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为了减少伤亡,决定采取火攻。命令8团1营从城东北角下水道进人城西,2营攻占城东老油房,成钧同志率10团攻占城东南的水口。三路队伍犹如一个三角形,将敌人紧紧地围在正中。深夜12点,战斗打响了。我军的轻重机枪齐发,手榴弹、炸药包在鬼子的火力点上开花。战斗前,我军在炸药包里加了较多硫磺,投向敌阵易于燃烧,还将手榴弹捆上破布,上面浇上桐油,既爆炸又燃烧,转眼问敌人的营房一片火海,鬼子在烈焰中鬼哭狼嗥。这次战斗共消灭日本鬼子100多人,伪军200多人,余下的日伪军慌慌张张地向滁县方向逃跑了。这时,8团团长吴华到指挥部向罗司令员汇报战况并提出准备黎明前撤出战斗,以防鬼子增援的想法。罗炳辉满意地说:“一个指挥员不但要坚决执行命令,还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战斗情况,机动灵活地决定变化后的战略战术。”这是第三次攻打来安,又称火烧来安。从此,敌人慑于我军变化多端的战略战术威力,不敢轻易来犯。5支队驻地的马集、施加集、水口、雷官集、大英集东南边到四号墩等地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

  三打来安,日伪胆寒。罗司令员和5支队威名大振。敌人慑于新四军声威,不敢轻易来犯了,路东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

  半塔保卫战

  1939年底,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先是盘踞在大别山区的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部,在津浦路西向我新四军发动进攻;继而是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重兵,在津浦路东向我进攻,形成了对新四军第4、第5支队东西夹击的态势,严重威胁着我军的生存和发展。

  为粉碎顽敌的进攻,坚持皖东敌后斗争,中原局、江北指挥部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集中力量于津浦路西,先反击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桂顽,以巩固路西阵地再挥戈东进,击破韩顽的进攻。

  3月初,桂顽138师一个团和第10、12游击纵队等部队向我津浦路西地区发动进攻。4日,我军4支队开始反击。进攻大桥的顽第12游击纵队大部被歼,毙伤俘顽支队副司令高业勤以下1000余名。奉命增援路西的5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在罗炳辉、陶勇司令员率领下,于7日在滁县施家集全歼顽保安团近千名,缴获机枪19挺,步枪900余支,军用物资一部,并在管家坝击溃顽军一个营。接着,罗炳辉又率5支队主力与4支队7团相配合,在八斗岭击溃向我进攻的顽军138师一部。

  韩顽为配合路西桂顽的进攻,消灭我留守路东的部队,以其主力17师、独立第6旅和常备10旅、秦庆霖常备旅、六合常备团共10个团1万多人的兵力突袭我路东地区,于3月21日分三路大举进攻半塔集我5支队的领导机关以及附近的留守部队。当时,我军留守路东的部队只有5支队10团的两个营、15团一个营(两个连)、8团一个连,支队教导大队、特务营和新编的游击队共2400余人。面对数倍于我的顽军,全体指战员毫无畏惧,奋勇抗敌。

  这时,罗炳辉正在路西。他在4支队司令部驻地会见了刘少奇、张云逸同志,同他们商量了我军在路东的作战方案,并以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名义,指示留守半塔的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等同志:“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指日可待。”这个指示,对留守半塔的全体指战员是一个巨大的支援和鼓舞。在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方毅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关于固守待援、积极防御的指示,以顽强的战斗,顶住了顽军的疯狂进攻。半塔的教导大队和外围的部队密切配合,坚守半塔7天7夜,击退顽军10余次猛攻。

  奉陈毅电令,挺进纵队副司令员叶飞,率领4个营星夜驰援路东,于27日进到汊涧以南地区,对进攻半塔地区顽军的侧后构成严重威胁。在路西作战的5支队主力、苏皖支队和4支队7团取得反顽作战胜利后,在张云逸、罗炳辉率领下,兼程东援,于27日赶到半塔西南的张山集一带,从而造成对顽军两面夹击之势。由于战场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不利于顽的变化,韩顽部队遂于29日由进攻转为撤退,半塔之围即告解除。

  在固守半塔的过程中,显示了罗炳辉抓根据地建设和重视群众工作的效果。当时参加领导半塔保卫战的路东省委书记方毅同志,在《深情怀先烈——忆罗炳辉同志》一文中写道:“虽然炳辉同志在第一阶段战役中因增援路西,未亲临指挥战斗,但由于我5支队自挺进路东后,在他的亲自领导和深人群众的工作中,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争取了中间人士的同情,所以在战斗中得到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支持,运送粮食,传递情报,抢修工事,送饭送水,护理伤员,特别是半塔地区的农民自卫队积极参战,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与炳辉同志平时努力工作分不开的。”

  3月29日起,罗炳辉率5支队主力,在苏皖支队、挺进纵队的配合下,向进攻半塔的韩德勤部大举反击,半塔保卫战由坚守进入了反攻阶段。

  3月29日拂晓前,罗炳辉率支队警卫营先敌到达莲塘。当天上午,3000多顽军向莲塘以东苏皖支队的阵地进攻。罗炳辉从望远镜里看到兄弟部队的阵地吃紧,便命令警卫营教导员程启文带着仅有的机动力量,一个重机枪排和两个步兵班,向敌人的右侧后袭击,牵制敌人,以减少兄弟部队阵地的压力。这时,顽军一个连正向前运动,程启文立即指挥两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一齐开火,进行压制射击。顽军猝不及防,立即掉头溃逃。5支队警卫营的指战员趁势猛追过去,击毙顽军数十人,活捉顽军副营长以下70余人。

  正站在高处指挥的罗炳辉,观察顽军侧翼骚动,立即抓住战机,扩大战果。为迷惑顽军,便命令一个参谋,带上支队司令部仅有的6名骑兵通讯员,进行佯攻,包抄顽军侧后。为了造成强大“骑兵”冲杀的声势,在每匹马的尾巴上捆上松枝,拖起滚滚灰尘,敌人的阵地顿时陷入混乱,丢盔弃甲而逃。战士们称赞罗司令员指挥得好,像三国时张飞在当阳桥边那样,出奇制胜。

  罗炳辉发现顽军溃逃,立即率5支队主力发起追击,一直追到三河南岸一线。与此同时,5支队第10团追击北逃的盱眙县常备旅秦庆霖部,在途中歼其主力营,俘营长洪端以下300余人,乘胜攻占秦顽巢穴盱眙县城。1 5团在游击队配合下,在竹镇集消灭了顽六合县常备大队。从津浦路西到路东增援的4支队第7团,配合挺进纵队,向韩顽独立第6旅实施反击。韩顽主力溃逃到三河以北。

  以保卫半塔为中心的路东反顽作战,历时10天,共歼韩德勤部及土顽达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路东几个县的土顽全部被消灭,顽政权亦被一扫而光,取得了路东地区反顽斗争的全面胜利。

  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对我在淮南地区取得反顽作战的全胜和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至此,津浦路东的县、区、乡党组织普遍建立,原来的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8个县的区、乡政府相继成立,地区性的政权机构路东联防办事处和军事组织联防司令部也组建起来。这是华中较早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以此为立足点,向西防御,向东发展,开辟了淮宝,联系了淮北,支援了苏北;南与江南新四军沟通,北与八路军相连,为实现党中央关于从华北到江南连成一片的战略部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半塔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在华中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陈毅同志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毛泽东主席于1940年5月4日在《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文中,专门讲到了皖东反顽的问题,高度评价说:“4、5支队反对韩德勤、李宗仁向皖东进攻的自卫战争,……不但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而且是使顾祝同不敢轻易地在皖南、苏南向你们进攻的必要步骤。"

  梅花桩战术

  淮宝根据地的开辟以及皖东根据地迅速建立,对津浦铁路南段及运河沿线日伪的交通线和伪化政策的推行,都是一个很大威胁。因此,日伪军多次集中兵力,对津浦路东、路西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妄图摧毁皖东抗日根据地。蒋介石与日伪相呼应,积极配合,制造借口,悍然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上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面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将新四军以及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统一编组为7个师,将皖东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张云逸副军长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新四军军部赋予2师的任务是: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顽军的进攻,坚持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巩固淮南津浦路东地区,阻击顽军李品仙部东进,以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前卫阵地。

  在敌强我弱、日伪军频繁“扫荡”的情况下,罗炳辉根据多年从事游击战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对付“扫荡”进攻的敌人,他制定了以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阻击迟滞、扰乱、歼灭等内容的梅花战术。其特点是:①部队宿营按三角形的住地部署,如遭敌袭击,避免一窝一堆,使敌人优势的火力难以发挥作用,可以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而且任何一部分都能机动或对敌实施反包围。②便于部队疏散隐蔽,人数少好分散,敌人不易发现,反而容易偷袭敌人。③对来犯的敌人可实施多点打击,当敌人进至梅花桩式的阵地时,可从侧面打击,或两面、三面甚至四面同时以火力杀伤,以至用大刀、手榴弹、刺刀消灭敌人。在数十次战斗中,由于运用梅花战术,减少了部队的伤亡,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充分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12里岔伏击战和金牛山反袭击战的胜利,就是运用梅花战术的范例。

  驻天长、仪征、扬州、六合地区的敌人,一面积极修公路,筑工事,架设电话,巩固其点线据点;一面继续“扫荡”,蚕食、骚扰,企图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罗炳辉遵照军部指示,率部于4月上旬到达仪征、扬州地区,配合兄弟部队打击日伪军,扩大抗日根据地。4月10日起,罗炳辉率部在仪征以北地区分头实施袭击:15团攻占了金家集,独立4团袭击了天长城,使敌人顾此失彼,难于应付。当谢家集、甘泉山等地的战斗还在进行时,罗炳辉命令两个连事先赶到仪征以北的十二里岔,按梅花桩式设伏,准备打击仪征出援之敌。不久,日伪军果然进入伏击圈,顿时,四面枪声齐应,手榴弹不断投向敌群,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经半小时激战,除1名日军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12团袭击谢家集后,奉命撤至金牛山一带宿营。罗炳辉根据捕获一个伪军班长的口供,利用这一带的有力地形,指示12团按梅花桩式部署兵力,分散配置,分别放出流动警戒,以防敌人偷袭。

  果然不出所料,扬州敌军警备司令纠集仪征、天长和扬州的日伪军700余人,携带大炮3门、掷弹筒10余个、重机枪5挺,于4月16日夜从扬州乘车进到谢家集,旋即在樊集集中出发,穿过后河大安乐桥,分兵两路,一路直扑12团团部驻地陈庄,一路逼近3营驻地万云、丁岗。由于12团是按罗炳辉指示的梅花桩式布防的,所以敌人无法形成包围圈。敌人以爬行的方式,沿田埂秘密接近了陈庄和万云。3营的哨兵见黑影闪动,即鸣枪报警,敌人也接着开了火。枪声就是命令,部队立即投人了激烈的战斗。在旅长梁从学的指挥下,3营立即对敌发起反冲锋,敌人想向四周运动,占领有利阵地,可受到四周梅花形小分队的袭击。在一片喊杀声中,7连与敌激战半小时后,全歼了侵占万云之敌,控制了东侧桥头,切断了敌人退路。与此同时,9连在7连配合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争夺,终于占领了丁岗一带。侵占陈庄的敌人,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了新的反扑,企图夺回丁岗高地,以掩护其向东逃跑。8连迅速投入战斗,一个班长迂回到敌人后面,用大刀砍死了敌重机枪手,消灭了守敌。罗炳辉见退至陆家洼的敌人开始退却,即令12团3营紧紧追击。敌人阵势大乱,狠狈逃窜,途中又被消灭了一部分。敌军被手持长把大刀的我军指战员砍杀得吓破了胆,有的举枪下跪,哀求饶命。

  这次金牛山反袭击战,是我军以劣势装备击败优势装备敌人的范例。这一仗共毙、伤日伪军500余人,俘日军2名、伪军30余名,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5挺、步枪40余支、掷弹筒2个,还有大批弹药和军用品。

  第二天,敌军派人来谈判,要求收尸,罗炳辉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立即指示部队予以同意,并规定地点以及不准越界限,否则将开枪射击。日军按照指定地点和要求,将遗尸运走。

  日、伪、顽对罗炳辉都十分惧怕。日本侵略军曾被罗炳辉独创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麻雀战、大刀队杀得丢盔弃甲、丧魂落魄。据守在津浦铁路上的伪军,慑于我军的威力,对我军过路只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部队过完了,命令他们叭叭打几枪,好向日本人交差。

  在半个世纪前,在苏皖边区人民群众中传唱过一首妇孺皆知的歌曲:

  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

  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

  布下了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

  罗司令摆下“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

  活捉他几十双,胜利品也挑它几十筐。

  扬州的鬼子泪汪汪,汪精卫也大着慌。

  这首歌就是著名的《金牛山上打胜仗》。

  十二里岔伏击战和金牛山反袭击战的胜利,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当地军民的抗战热情,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清剿”。

  1942年2月,罗炳辉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作《关于2师工作汇报》时,对梅花战术作了详细的汇报,说明了它的形成及运用的情况,说明了它的长处和带来的新问题,说明它需要继续试验和完善的方面。

  刘少奇在总结报告中讲到梅花战术的问题时说:“在目前敌强我弱、敌后环境差的条件下,梅花战术是一种新的战术。罗炳辉同志在这方面的发明努力是一个模范。华中这些年来,也还只有罗炳辉同志搞的这个梅花战术,这是值得奖励的。”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关于军事建设方面的总结报告中,也专门讲到梅花战术问题。他说:“我同意少奇同志的意见。这个战术是罗炳辉同志以及2师负责同志具体研究出来,并且经过部队的实战演习,再拿到部队作教育,这种精神是完全对的,要继续发扬。

  刘少奇、陈毅对梅花战术的肯定,对罗炳辉和2师广大指战员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以后,罗炳辉运用梅花战术,对付日军的“扫荡”、进攻等作战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9-28 15:57: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夏征农:皖南脱险纪实

下一篇:李 洛:英烈含笑于九泉——追忆江上青烈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