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严钝:华东干部子弟学校在战斗中成长
2018-10-01 16:15:50  来源:《战火中的雏鹰》  点击:  复制链接

  “新中国优秀儿女的摇篮——华东干部子弟学校”这是外人给她的称号。她是在艰苦的战斗中成长的,曾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起,随着战争和胜利的形势北撤、南下。也就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进行着实际的阶级教育与劳动教育。

  学校的前身是华中干部子弟学校,是根据1946年9月苏皖边区政府的指示,由淮南干部子弟学校、建大附中、淮南中学、建大附师实小、新安儿童保育院等五校合并而成的。1947年6月在河北故城又与雪枫学校(雪枫战地服务团)合并,改名为雪枫干部子弟学校。1950年3月在南京改名华东干部子弟学校。

  学校经过五次大行军,迂回曲折地走过五千多华里的长途行程——1946年7月到11月由两淮北撤到山东沂水;1947年2月到4月由沂水到冀南故城;1948年10月至12月由故城转移到山东临淄;1949年3月由临淄南进到淮阴;10月由淮阴到南京。在北撤时期,学校是处在最艰苦阶段。南进时便顺利地由乡村进入城市。到南京后才安定下来,把游击式的学校(宣传队、工作队)转入正规化的学校。

  学校的工作同志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岗位:有老区的,有新区的;有十八九岁的青年,也有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有从部队调来的,有从地方调来的;有大专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中小学校出来的学生;有参加教育工作近20年的,也有刚从学校出来的;有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也有想另找出路不安心工作的。因为有这些特点,再加上当时中国历史空前突变,以致学校的工作同志变动特别大。

  学校的工作人员,自从学校成立时起,便有他们自己的组织——教职员联谊会、工人福利会,1950年9月才统一改为教育工作者工会,来领导大家日常生活、学习。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每个工作同志无论在政治思想上、文化上都有程度不同的进步。尤其是1947年到1948年的土改及近一年的抗美援朝的学习与实践,对大家的思想改造帮助很大。

  学校的同志对学校是热爱的。1947年2月当行军突破临芜公路、津浦铁路的敌人封锁线时,孩子们有的走不动路,有的生了病。没有民佚,负责同志亲自以身作则,带头推动一般同志及年长的学员来推车、抬担架。小先生张文同志为服侍病号,有几个晚上没睡好觉,她还说:“我们一个革命同志做工作,应当像老牛一样,年纪轻轻的这算什么。”在行军中学员背不动被包。年轻的教师为减轻学员的疲劳,经常背两三个被包。行军到驻地,教师夜里起来亲自叫孩子们小便,日里亲自为孩子们擦药、篦虱子,使孩子们感到老师比自己的父母、哥姐还亲热。一个学员家长曾写信给教师:“您们担负了培养下一代革命战士的光荣任务,您们担负了老师兼保姆的艰巨工作,我以无限的敬意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学校的学员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学员来自华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西……。五年来曾受过本校教育的学员共有750多人。这些孩子中有不少是跟他们父母在革命队伍里长大,有在战地参加过游击生活的;有在农村放过牛的;有在大城市如上海工厂做过工的;有的从小在幼稚园受过教育,有的十六七岁才学识字的;有像驯服的小绵羊一般守规矩平日不大讲话的,有受一般社会熏染惯于做鬼脸顽皮的;还有父母早已参加革命离开蒋管区,把孩子留在蒋管区曾受过国民党的反动教育;有军烈属子女;有从我军政部门调来的小战士……因此,学员中有各种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活动。

  学校学员大都懂得民主生活,能运用民主来管理自己。学校成立,开始行军,过军事化集体生活,便把学员编为总队、中队、小队、班。这种军事组织(近一年多以来已改为学生会、年级的组织)积极培养学员中的干部自己来管理自己。生活要有组织,服从领导,公差勤务干部带头。辅导教师经常参加他们的生活,不断纠正偏向。大家在一块好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亲热。每一位新学员来校,老学员开欢迎会,吃饭时代他们盛饭,睡觉时把好的铺位让给他们睡,开始几天公差勤务(如打水、扫地、打饭)不让他们做,物品上有困难的帮助他们解决。使每个新学员到校便感到学校温暖,学校就是他们的家,从而不想家。

  1947年7月,学校发生了一种肠胃发炎的流行病,一生这病就肚子痛得不能起床,有的人痛得在大通铺上或地上打滚。有一个星期忽然病倒了十多个。学员组织了看护小组,轮流看护病号,像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直到他们痊愈。

  1948年10月我们行军到惠民,住在乡下离城约六、七里的村子,大家便趁这个机会到城里去洗澡。学员陈合明(15岁)患了关节炎不能走,便有学员翟东仁、黄元玉把他背进城去和大家一起洗了澡,又把他背回驻地。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一直到今天不但仍保持着,而且在进一步发展着。学校的学员是英勇的、勤劳的、爱国的。在北撤的过程中,学员中有个别人产生疑问:“我们究竟要走到什么地方去呢?”经过一番辩论,便认识到只要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我们,一定会得到胜利。因此,一想到毛主席,大家都能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创造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大家背着极简单的行李,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下行军,从中学会了防空,发扬了互助友爱的精神,胜利地跨过了陇海铁路、津浦铁路,渡过了黄河,到达了冀南故城。

  当行军到沂南仓郎沟时,按上级指示的行军路线要翻过大山,大家创作了顺口溜并集体大声朗诵:“爬过大山头,捡个大石头,打破蒋光头!”就这样大家忘记了疲劳,爬过了大山头。

  那时,在祖国的原野上正进行着艰苦的解放战争,物质条件很是困难。没有盐吃、没有菜吃,便向群众学习制盐、种菜、做豆腐、生豆芽。同时把每天吃两顿干的一顿稀的改为吃一顿干的两顿稀的;把每月吃15天白面改为5天或7天吃白面;把每月吃四、五次荤菜改为吃两次或三次荤菜;在故城驻地,还组织一部分人力自己碾米磨面。仅一年半便节约了150万元去支前;没有裁缝,便自己组织起来缝衣,总计四次完成了缝制棉衣393套,单衣271件,单裤405条,背心64件。节约经费657300元,献给前方253125元;学会缝鞋、捻毛线、搓麻线绳、织毛衣、毛袜子、毛手套,生产所得252400元,支前献出44600元(个人另外献金不在内)。生了疥疮虱子没有药,在北撤途中,利用山东的温泉来洗澡除病;生了冻疮,便组织开展踢毽子等运动来抵抗冻疮的发展。孩子们都会说:“我们要好好保护身体,长大了去打美帝国主义,打老蒋。”

  学校学员知道要依靠老百姓,爱护老百姓,群众观点是较强的。在山东和冀南的农村期间,结合当地群众的需要,参加土改,帮助群众搞夏收、秋收生产。结合时事向群众进行参军支前的宣传教育。1947年6月至1948年6月,帮助群众夏收秋收544亩,挑水1800担,拾柴770斤。动员小先生73人到12个村庄进行工作,组织“基本儿童”150多人,受宣传影响的村庄26个,儿童1000多名。进行街头宣传7次,演剧12次,出大众黑板报47期,在墙壁上写大标语55条、墙头诗12首、土地法大纲全文一幅。在土改中每次大会我们全体人员都参加,平时经常有部分同志帮助地方工作。这样既教育了群众又锻炼了自己。

  学校学员损坏了老百姓的东西,学校都要赔偿。小学员陆明打破老百姓一个瓦盆,最后全队唱歌、喊口号向老百姓赔偿道歉。小学员为了扎毽子,拔老百姓家的鸡毛,便编了一个剧公开表演,向老百姓道歉。

  当学校南下的时候,村上的老大爷、老大娘、青年农民、小朋友们都赶来送行,并抢着帮我们背行李送出五里路。这是学校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具体表现。

  行军中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宣传、做群众工作和教学。小学员们从饭包里、口袋里掏出铅笔、小本子学写字(有时没有笔和本、就用手指或树棍在地上学写字),但学员们政治、文化进步得很快。有年长失学的学员在一个月内认识300多字,并能写能用。有60%以上的学员读一二年书,就达到四五年级以上的文化程度。

  学校学员课余时间没有什么可调剂生活。1948年春,年龄大一些的学员便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制做了胡琴(能拉成曲子)33把,组织了一个胡琴队,每天晚饭后,到处可以听到胡琴的声音。大家精神上感到无限的愉快。

  学校自1946年7月到1949年3月这两年多时间是最艰苦的阶段。一年365天,没有寒假暑假,大家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上课时间占得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行军、宣传、社会活动、生产劳动方面。但也就因此,无论大小学员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思想意识、作风都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学校还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了流动教学的经验,打下了革命学校的基础。

  近两年多来,因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大陆全部解放,政权一天天巩固,学校也跟着时局的发展,顺利地由乡村转入城市。在这个阶段,物质条件一天天改善,生活改进,过去游击式的生活逐渐转入正规生活、正规化的学习,这便是学校新型正规化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学校在青年教师、工友和学生中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学生中建立了全国学生统一的组织——学生会。过去在乡村中推动乡村群众与学校支前;这时便推动了城市人民与学校,一方面支前,一方面协助政府做维持社会的工作。如在淮阴,与全市及城区附近学校取得密切联系,并利用庆祝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等大城市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机会,把全市各学校学生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戏剧、腰鼓整个推动起来了。当学校离开淮阴的时候,一般团体青年、学校学生有的送旗帜,有的送东西,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兴奋。

  到南京一年多来,因为物质条件进一步改进,学习完全走上正轨,一般学生文化学习突飞猛进。健康方面,每个学生都做一次体格检查。历年来在战争生活中把身体拖坏,因而致病的都得到安心休养、医治。与群众关系,进一步发扬了过去的优良作风,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如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本校学生教南京市52个工厂一千多工人学会打腰鼓,举行了千人腰鼓大游行,我校负责指挥、带队。南京郊区土改时,我校积极参加土改宣传。抗美援朝开始以来,我校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高了同学们的政治觉悟。1950年12月,上级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军事院校,本校自动报名的有72名,占全校16岁以上青年学生的70%以上。

  现在学校已走上正规化的新阶段,今后要在教师上好课,学生学好课,做好健康工作的教学方针原则指导下,一方面发扬本校过去的光荣革命传统——贯彻阶级教育、劳动教育,同时要根据新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美德,讲民主、守纪律、活泼、勇敢、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及生活习惯。

  学校成立到今天,培养的学员前后有132名青年成为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参加了医务、会计、机要、政治、军事、文化团体等各方面的工作。今后,我校还必须更进一步努力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干部踏上建设的岗位而努力。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01 16:16: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孙家琮:母校——战火中的盐垦中学

下一篇:江 群等:在革命熔炉中投入党的怀抱——三个女学员的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