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党校是培养县委书记以上干部的,由于学生人数并不多,因此学校机构不太大,以几十人编为一个队,队建立党支部.彭康同志县华中局宣传部长,并主持华中党校的日常工作。当时温仰春同志是华中局组织部干事,协助彭康同志主持党校工作。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同志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有时也到党校来指导工作。
我在党校学习结业时,组织上决定要我留下来,担任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协助校长彭康同志搞好建大的工作,同时要我主持校党委的工作。
当时华中建设大学成立四个系:民政系,主任贺希明,副主任姚耐;民运系,主任李代耕,副主任方章;财经系,主任陈穆,副主任陈修良;文教系,主任陈同生,副主任朱达章。另外,华中党校结束时,还有一些县委以上干部和部队团以上干部没有学完,因此建大成立后,将这些同志成立一个高干班,同时,调来建大的学员中,有一些区委书记和区长一级的干部,又成立了一个区干班。这样,建大共设了四个系和两个班。高干班主要是原来在党校学习的县团级以上干部,因此他们是自己学习,自选支部书记和队长。
新铺镇是个很小的镇子,镇上只能住校本部、一个系和高干班、区干班的人员,其他三个系都住在镇周围的小村子里。举行全校性的大活动,都在镇西面的一个庙里和庙旁的广场上。
华中建大第一期是1945年5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的,在此以前,各地的学员就陆续来到。学员中有一部分是上海地下党介绍来的青年学生,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工人。如在北京市园林管理局的一位黄同志,来建大前是原南通农学院的大学生,现在是园林专家,朝鲜牡丹峰的园林布局就是她参与设计的;李代耕同志的爱人叶茵,也是学生,她的外语很好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现仍在北京;李代耕同志原是水电部副部长,已经去世了;余瑾,也是上海学生,我们叫她小余,曾任上海市财政局副局长。上海地下党动员来的学生,有的是学生,有的是靠近党的积极分子。原广播事业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梅益同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译者,在进步知识青年中影响很大。他在上海地下党中是与根据地有联系的,上海有不少青年学生来根据地是通过他介绍的。还有些学员是从各根据地来的。当时华中局给各区党委发了招收建大学生的指示,阐明创办建大的目的,规定各地为建大招收和选送学生的对象、名额及到校时间。由各根据地送来的学员有青年学生、地方干部,还有是从部队来的。第一期学员总计约有六百人。
第一期的学习基本上是短期训练。学习内容分两种。一种是政治课,都是我们干部结合形势给学员上课的。如结合党的“七大”召开,由饶漱石讲《论联合政府》,彭康校长讲《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梅益同志来根据地后,也到建大讲过国际形势,新四军敌工部长刘贯一同志讲敌军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做大报告,全校师生员工都参加,没有具体教材,一个星期上一、二次大课,组织讨论、作辅导报告、解答问题,都由各系具体组织进行。另一种是业务课,由各系具体组织。学校集中了一些教员,不少还是我们干部兼职的(那时似乎有教授、讲师头衔的很少),结合解放区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不少讲义。前一阶段主要是学政治课,后一阶段主要是学业务课。
那时的建大并不太正规,过着军事化生活,没有教室,也没有桌椅,学生开会、听报告,都坐在背包上。纪律是很严格的,同群众的关系也很密切。我们住在老百姓家里,天天要给老百姓挑水,农忙时要帮助老百姓搞夏收。学生自己也开荒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早晨,学生都要上早操。学生的文娱生活很活跃,每天吃饭前、开会前,都要站队、唱歌、学生自己还排演一些短剧和大合唱。有时也请外面的文工团来演出,如新四军军文工团来演《雷雨》,二师文工团来演《占鸡岗上》等,都是晚上演出,在古庙前面的广场上临时搭台,没有电灯,是用汽油灯照明的。当时还有同学创作《建大颂》,并在大会上唱过。
8月,日本投降了,党中央要新四军接管南京,朱总司令下命令给冈村宁次,要他向我们投降,实际上他是不肯的。这时国民党军队正在美帝的支持下抢占大城市,在这种形势下,中央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向城市进军,迫使敌伪军投降,二师部队正在攻打六合县城。根据华中局的决定,这期建大提前结束,一部分学员即由我带队,到六合去配合二师部队接管城市。六合县城有五万人口。华中局要我们以六合作实践,把学生组织起来,学会接管城市,为以后接管大、中城市作准备。我带去的青年学生热情都很高,工作很积极。
六合解放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央决定毛主席要到重庆去谈判,江南的新四军要北撤,不可能再接管南京了。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华中的新四军三师和山东的八路军主力要转移到东北去,开辟东北根据地。9月,淮阴和淮安相继解放,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搬到淮阴,建大校部和参与接管城市学习的学员也奉命转移到淮阴,我们在六合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由于不少中、小城市相继解放,很需要人,这批学员就分配了工作。
以后党中央决定华中局和山东分局合并,成立华东局。华中局要我和向明同志打前站,到山东和罗荣桓、黎玉同志商量,由向明负责地方党,由我负责军队。我们带了参谋和电台于11月从淮阴出发,过陇海路到临沂。此后建大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最后,我希望一些较年轻的同志把建大校史研究工作搞好,作为借鉴,坚持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培养好新时期的建设人才。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07 11:46: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忆冀南“破路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