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较年轻的抗日经历者,他的全部抗战经历,都是在20 岁以前。
1928 年1 月,我在长沙灯笼街出生。1940 年,成为孤儿的我在乡人的引导下,决定参军谋生。我当时仅有14 岁,几乎没有可能进入战斗部队,便来到长沙第十军,报考第十军驻长沙的无线电速成班。
那个无线电速成班,主要招收初中肄业的学生,也就是读过初中,但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但有一个条件很苛刻,那就是必须懂英语。我去报名的时候,连高小都没有毕业,又没有学过英语,但我有一个优势是别人没有的,所以他们就录取了我。
这个优势,是我在离开学校来到长沙曾住到在航空司令部工作的姑父那儿一段时间。当时那里有一个电台,姑父有空就带我去,就跟着学了一些收发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主考官听说我的这一经历后非常高兴,当即就将我收录进培训班学习,我也由此成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
1941 年6 月,在今长沙荷花池兑泽中学的旧址中,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紧张学习生活。除了学习报务知识外,14 岁的我还要参加一定量的军事训练。结束在长沙的速成班训练后,我被分配至第十军军部通讯营无线电班,任少尉报务员。
1942 年冬天,我随部队一起驻防衡山,后调到衡阳留守处,继续从事报务工作。
1943 年11 月,常德会战爆发,驻防衡山的部队驰援常德,由于我是非战斗序列人员,没有随同部队前往常德,仍坚守在衡山的电台,与友军保持通讯联系。常德会战结束后,部队再次回到衡山整训,我仍在这里的电台工作。
1944 年6 月1 日,驻防在衡阳外围的部队逐步调入衡阳城,参加衡阳会战。根据当时的部署,上头估计最多一两个星期就能结束战事,所以只备了两个星期的粮食和弹药。但没有想到,战斗一直打了47 天。衡阳会战打响以后,刚开始我们的电台还需要与在城外的友军联系,但到了后来友军全部入城以后,我们就只需与设在芷江的空军基地和重庆方面联系了。我们奉命进入衡阳后,担负着军部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工作。电台共有4个报务员,每6小时一个班,24 小时轮流值班。
由于衡阳的电台功率较小,与重庆方面的联络并不顺畅,最后便只能通过芷江空军基地中转。我们要向重庆方面汇报,只能先将电报发到芷江,再由芷江转重庆;重庆方面过来的指示,也要通过芷江中转。经芷江发往重庆的电报每天定时4次,主要是汇报每天的战事、伤亡情况以及所需要的军备物资等,但具体电报内容,发报员是无法了解的。
我们每天只负责发送和接收电报,但具体内容,需要专门的译电员翻译。译电码只有重庆译电室的指定人员和军部随从参谋两个人知道,一般的人是译不出的。47天内,经我们手发出去的电报无数,但这些电报都讲了一些什么,我们始终不知道。
衡阳会战的最后一封电报,是经我之手发往重庆的。我在发出电报的三天后,才在重庆出版的《大公报》上读到了电文的内容,那就是方先觉军长的“最后一电”。
8 月6 日,军师长会议结束以后,参谋将一份拟好的电文送到电台,当时正是我值班。我按惯例将电文发到了芷江,此后,就再也没有向外界发出一封电报了。
我发出电报的第二天,在弹尽粮绝、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第十军与日军签订了停战协议。我所在的军部电台也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静音。此次停战协议,方先觉向日方提出了三个条件:保证官兵生命安全;收容治疗伤兵,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第十军保留建制,不出衡阳,就地驻防。当晚,方先觉军长就与日军68师团长堤三树男正式谈判,日方向第十军的顽强战斗意志表示敬意,并完全同意所有的条件。历时47 天的衡阳之战,到这里算是落下了帷幕。
对于衡阳会战最后的结局,我坚持认为不是投降。8 月8 日,战斗停止以后,全城没有挂一面白旗,这怎么能算是投降呢?在我的记忆中,衡阳守军共有17000 人,最后只剩下不到2000人,这其中还包括没有战斗力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除了6000余伤兵外,其余人员均已阵亡。
历史资料显示,在衡阳会战中,日军共发动三次总攻。战斗结束后,日军5个师团伤亡人数经美国统计是7万人,中国估计是3.9 万到7 万人之间。
我发出“最后一电”后,和军部所有的官兵一样,被日军俘虏了。我和另外的300余人一起,被集中关到衡阳城里的天主教堂。当时的那个屈辱,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们能理解一军四师首长的痛苦。如果不那样做,有可能全军覆灭。
被关了几天后,大家都在想着怎样逃出去。有一天傍晚,日本鬼子要我们去“打捞”一些生活日用品。这一天的情况很特殊,他们只派了一个日本兵押着我们上山,我们十多个人同时被派出去。那个鬼子身上挎着一支步枪,手里拿着一支手枪,并安排他自认为信得过的两个战俘一起,陪他在山脚下等,我们十多个人则被赶上山去‘打捞’。上山时,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的战俘,朝我们使了一个眼色。我当时就明白,逃跑的机会来了。果然,上山不到半个小时,山脚下就传来了枪声。我们赶紧回头看时,发现那两个被特别信任的战俘抢了鬼子的枪,把鬼子杀了。在山连山、沟连沟的深山里不知走了多少天,最后终于来到了武冈74军的驻地。一听说我们的遭遇,74军当即就收留了我们,当时已经是冬天,他们发给了我们冬衣冬裤。
由于第十军的建制还在,不久之后,第十军再次组建成立,我亦升任中尉。随后,新组建的第十军被调往陕西城固县整训,直到1945年8 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历史总是要过去的,不能老是纠缠在历史的痛苦记忆中,但历史又是不能忘记的,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了自己。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10-15 10:40: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范有庆:黄浦江边歼敌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