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在陆军第五十二师服役,驻防安徽省南陵县。那时的苏南、皖南、浙西几十个县划为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二十五军所辖的三个师,是这个地区的主力。我师的左翼是新四军,右翼是四十师。7月的江南骄阳似火,到处散发着熏人的热气。日寇纠集了四五千人的兵力,在空军配合下,一路从芜湖经繁昌,一路从高淳经宣城,形成一个钳形攻势,直向南陵扑来。敌机轮番出动,轰炸、扫射我地面部队,气焰十分嚣张。我军驻守南陵的部队奉命后撤,部队官兵对于这种和敌人连面都未见到、一枪不放就往后撤的做法十分不满。但军令如山,只好憋着一肚子气在丘陵起伏的丛林中穿插后退。这天中午,我们在营长的率领下,来到距南陵几十里的名叫老母胯的山冲里。营长一面命令部队休息,埋锅做饭;一面令第七连派一个加强排,占领前面的制高点,布置警戒。不料当加强排爬到距山顶三十多米时,前面尖兵刚出树林,就发现敌人已经占领了山顶。同时敌人也发现了我军,随即轻重机枪火力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扫射。此时敌人是居高临下,而我军则是仓促应战。不到十分钟,这一排人就支持不住,垮了下来,山上敌人就势猛冲。山下的部队,有的正在吃饭,有的还没开饭,而营长因为体胖,不耐酷热,正在洗澡,顿时乱作一团。部队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且战且退,行李衣物连行军锅都丢了,十分狼狈。加上日军的飞机赶来助战,低空扫射,穷追不舍。此时一名军官把一挺轻机枪架在树上对空射击,掩护溃退的部队。好在虽然溃不成军,但伤亡不重。
下午3点左右,我们败退到峨岭新四军防地。敌人在新四军的阻击下停止追击。我们这才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同时收容部队。想不到新四军的官兵们不但给我们送来了茶水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文工团还前来唱歌、慰问。我们这些人,过去长期接受反共教育,把友军看成敌人。今天在我们惨败的情况下,亲眼看到大敌当前,新四军镇静从容对敌和热情关怀友军,多数人都低下头来,感到惭愧和内疚。当时新四军的武器装备、给养待遇,和我们对比都相差甚远。为什么这样一支部队能如此镇定,如此坚强,对一支溃败的国民党部队给予如此热情的接待,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部队在新四军防地内,稍稍整休后,又继续撤退。第二天上午,到达预定地点——泾县琴溪桥附近。第七连奉命在老虎山构筑阵地。事后我们才知道,这次的撤退是有计划的,目的是引诱敌人进入我军布置的袋形包围圈。进攻的日军一路上并未遇到顽强的抵抗,得以长驱直入。这时我方包围态势已经形成。随着日军的逐步深入,我军也逐渐缩小了包围圈。下午2点左右,日军向我老虎山阵地发起猛攻,企图占领这个制高点,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山上山下硝烟弥漫,日军数次冲锋都未奏效。下午3时许,我守山部队在数十架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终于被迫放弃。失去了老虎山,对我方造成很大威胁。师长接报后,马上赶到团指挥所,严令团长于下午5时前必须夺回原阵地,否则军法从事。团长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反攻。我军步兵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前仆后继,轮番进攻。此时日军飞机经过连日轰炸扫射,又濒临黄昏,已经失去优势。占领山头的日军,经过一天的战斗,伤亡同样惨重。况且已被我四面包围,外援已被完全切断,形成瓮中之鳖,只好作困兽之斗了。
下午4时许,来了一架飞机,在山头盘旋后,迫于我方对空火力的压制, 丢下一个降落伞,就匆匆逃回芜湖去了。事后我们才知道,敌军指挥官阵亡,用飞机又送来了一个指挥官。5时左右,我方攻山部队在邓团长的亲自指挥下,发起猛攻,一时间杀声震天,群山呼应。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激烈搏斗,终于全歼山上之敌,夺回了阵地。这时后续之敌已被我军分割包围。黄昏时分,枪炮声十分激烈,随着夜幕降临,枪声也逐渐稀疏下来。夜深了,除了偶尔听到一两声冷枪外,四野寂静,几乎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微风吹拂着大地,送来了阵阵硝烟味。经过多天奔波、激战后的士兵们,打扫战场后,大都抱着枪沉沉入睡了。忽然哨兵惊呼道:“火!火!好大的火!”我们看见琴溪桥方向升起了一堆冲天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我们知道这是残余的敌人要突围了。拂晓以后,我们向琴溪桥推进。这时火势稍弱,空气中到处散发着焦臭味,敌人把他们阵亡的士兵以及无法带走的伤兵、马匹、部分军械等,全都集中在这里烧掉了。激战后的疲劳一扫而去,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欢笑着。虽然自己也衣衫破烂,军容不整,但终归我们“反扫荡”胜利了,而且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几天后师部在赤滩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会,沉痛悼念在这次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我军官兵,及为配合我军作战而英勇献身的新四军战士们。《东南日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次胜利的重大意义,并以极其热烈的言词,表扬参战部队的功绩。60多年过去了,时间的长河丝毫没有冲淡我对这件事的记忆。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16 14:38: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哲嗣:黄埔袍泽兄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