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第八军荣誉一师,1944年6月4日开始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日军松山阵地,当时日军在松山及旁边的滚龙坡等地凭借地形险峻、火力相互支援和坚固的工事,形成易守难攻态势,中国军队多次进攻,但伤亡惨重,仍无法奏效。指挥部遂命令第七十一军炮兵营派出山炮敢死队,潜入敌后,以近距离直接瞄准射击日军在滚龙坡的工事,对其进行猛烈炮击,终于拼死占领了滚龙坡阵地。但松山日军阵地因地势特殊,仍无法接近。为了早日占领松山主阵地,指挥部命令我第八军工兵营挖掘坑道,直通松山制高点下方,实施强力爆破,对整座山头连同日军阵地予以彻底摧毁。
当时第八军工兵营和师属工兵连共6个连计有四五百人都投入了坑道挖掘和实施爆破施工,但像我这种正儿八经军校出身的工兵军官当时确实是凤毛麟角。工兵营营长常承隧接受任务后,就直接找到我说:“鲍直才!这是技术活儿,由你负责!就你是军校毕业的,你搞不了,谁能搞呢?”我当年只有24岁,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就硬着头皮上了。我夜以继日很快就鼓捣出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使坑道作业能够迅速并安全施工,我设计的坑道入口选定在日军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外,距山顶约数百公尺的地方,挖掘坑道是在不见天日的地下作业,我们虽可以掌控开挖的方向,但对坑道终点的距离以及标高,当时缺乏测量器材,深感力不从心。因为终点的距离过近或过远,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最终爆破的效果,甚至是徒劳无功,甚至功亏一篑。所以我们工兵执行此任务时,不但是小心翼翼,更是提心吊胆,因为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战役的全局,所以为了保证爆破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只有全力以赴了。
我当时与战友根据日军堡垒射击口,在松山山体腹部确定了爆破点,在五十万分之一地图上找到堡垒位置,读出其标高。而后用估算法,推算敌工事底部向下70公分为堡垒底层;考虑到堡垒可能还有地下室,再追加1.5米至2米的深度,即敌工事底下再往下约2米为爆破点。为了在坑道掘进中,保持方位准确,掌握高低位置,我当时与战友使用从美军获得的油液指北针,大致以“按方位角行进”的方式掘进。我们在地图上估算出坑道掘进中许多数据,最后的实际爆破效果证明我的估算数据是准确的。
最难的是在坑道掘进中,没有测量仪器来控制坑道的实际挖掘是否精确,但又必须保证挖掘精确。所以我就采用许多军校里学习过的办法,再结合些土办法和采用土测量工具,来保证施工的准确性。我们挖掘是采用楼梯式水平坑道,施工中要保证每段坑道水平。没有测量仪器怎么办?我就用一个很大的木制三角板,为等腰直角,长边放置在地面,直角顶点垂线,看是否与底边垂直,以此来检查每段坑道挖掘是否是水平。
挖掘任务是由工兵来承担,由于挖掘的坑道不能太大,仅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入。由于挖掘时间限制,吃饭只有在坑道里吃。挖掘时需要照明,就在坑道里点上桐油灯,但灯不能太多,因为会烧掉洞里的氧气,但在最前端挖掘的人员,还是因为供氧不足而感到呼吸困难。人总有大小便的时候,那大小便怎么办呢?就解到挖出的废土里,装麻袋运出来。在施工期间,我基本不敢睡觉,只能歪着打个盹,为啥?怕士兵们把洞挖偏了,得经常钻进去测量一下。要是真出了问题,自己就有被军法处置的可能!当时,挖掘的士兵人人汗流浃背,好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一样。虽然艰苦但我们仍咬牙坚持,一刻也不能停工。我时常听见士兵们在施工中还开玩笑:“你小子,干完活直接埋里头吧?”“放屁!你才给你自己挖墓呢!”
挖掘工作分两班进行,昼夜施工,每班12小时,换班时,要等坑道里的人全部退出,另一批人才可进入。一个连排成一条长龙,最前面的弟兄用美式工兵圆锹铲下土,而圆锹头一转就成了刨子,把刨出的土装入麻袋,用接力的方式,一个人接一个人传递,把装麻袋废土运出,外面的兵扛起麻袋堆在一个树林后面,不敢让鬼子从高处看见,以免暴露意图。所以挖土的人并不多,但运土的人会有数百人之多,这就是施工时为什么要动用那么多兵力的缘故。
我们就这样昼夜挖坑道,同时偷偷运土……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艰苦的努力,150米坑道终于挖成了。我们就把约3吨炸药装入坑道,由我负责装置信管,这是我的长项,因为在军校我接受过专业爆破训练,信管装置完,接上电线,再接上从美军借来的发电机,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只等一声令下。
1944年8月20日,中国部队佯攻一阵,全部下撤,只等爆破后的总攻。此时的战场格外平静,鸦雀无声,第八军工兵营营长常承隧就站在发电机旁,紧张的手都有点儿颤抖。这时卫立煌、宋希濂等远征军高级将领悉数到场指挥。随着总攻一声令下,常承隧猛吸两口烟,立即把烟头扔掉,迅速按下由发电机改装的起爆器按钮,立刻听到地动山摇、轰隆一声巨响,顿时整个松山山头泥土夹带着日军的肢体飞向天空,战场上中国士兵莫不欢声雷动。当飞天的尘埃尚未落尽,等待冲锋的步兵跃出战壕,高举战旗、一拥而上,迅速占领和收复了松山。只见残存工事里的日军尸横遍地,统统毙命,而且没有外伤,都是被爆破震死。
松山战役的胜利,大大助长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大大打击日军的锐气。虽然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我这个老兵至死也不会忘记!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0-16 14:39:5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庄洪亮:琴溪桥诱歼战
下一篇:宋炳宪:烽火南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