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硝烟中的后方印刷厂 ——关于人民日报社阳泉印刷厂的那段记忆
2018-10-25 17:38:49  来源:许丽萍  点击:  复制链接

  从2008年开始,山西省阳泉市文物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文物部门新发现了包括古建、古迹、古墓以及革命遗址等在内的500多处文物,人民日报社阳泉印刷厂旧址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我们选登这篇文章,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当年办报的艰苦。

 

  “阳泉市人民造纸厂”

  在山西省阳泉市,有个叫东营盘的地方,有一座古朴斑驳的西洋式门楼静静矗立,门楼两面的墙上依稀可见战火硝烟的痕迹。在紧靠门楼北侧的东部,有几排简陋的排房和狭窄的院落。这里,就是文物部门确认的“人民日报社阳泉印刷厂旧址”的所在。寒来暑往,人们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却没去留意身边这座建筑曾经的历史和如今的价值。

  “多年前有一个人和我说,大阳泉村的村民常逢俨,曾经在人民日报的阳泉印刷厂干过,当时我就把这些线索记录下来了。”中共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商锁贵说。为了印证这一重要史实,他和同事辗转寻访到了当年曾在这个印刷厂工作过的常逢俨和赵银海,并查阅了相关档案资料,相互印证,终于挖掘出阳泉红色历史中的这又一个亮点。

  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年5月2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平定县,两天后的5月4日,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华北人民政府决定,以原来由平定县下辖的阳泉工矿区为基础,正式成立了阳泉市人民政府,由华北人民政府直辖。阳泉市成为人民解放军东进西击、南下北上的战略支撑点。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华北人民政府及一批军工、造纸、印刷等重要机关单位曾先后迁来阳泉。

  “人民日报阳泉印刷厂”就是1948年6月从河北省阜平县田子口村迁移至阳泉市东营盘的。商锁贵说:“当时迁来的时候,是晋察冀日报社造纸厂。当时晋察冀边区办的是《晋察冀日报》,晋冀鲁豫那边也办着一份报纸,晋冀鲁豫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实现解放后合并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两份报纸也随之合并,当时想将这份新报纸命名为《华北人民日报》。1948年5月,薄一波去延安想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华北人民日报’的报头,当时毛主席说,咱们不用叫《华北人民日报》了,咱就叫《人民日报》。东营盘那时候是个封闭的大院,因为当时还保密,门口挂的牌子是‘阳泉市人民造纸厂’,其实里面是又印报纸,又造纸。印出来的报纸通过咱们阳泉火车站,送往全国各大解放区。”

 

  当年的工作情景

  印刷厂迁到阳泉后,规模扩大,因人手不足,招收了一批新工人。常逢俨就是在那个时候经审查合格被录用为晒纸工的。

  常逢俨回忆起当年的工作情景说:“下班回家时,厂里的门房是双岗,登记几点几分走的,几点几分来上班的,很严格。厂长都带着武器,有几次他从口袋里掏出来,我们都见过,盒子不大,小盒子枪。生活就是集体生活,实行供给制。”

  赵银海回忆:“我是1948年7月份进厂的,常逢俨比我去得早,我们都是学徒的,我和常逢俨在晒纸组晒纸,还有一个姓姚的在剁麻组,他现在也在太原。”

  当时造纸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是简陋而艰苦的:几个大水泥池子和大水缸,原料是稻草、马莲草和回收的书报、纸箱、麻绳等,经水池浸泡,放入马拉碾子的碾砣,由几匹马轮流作业碾压,漂洗成纸浆,然后把它放入水池,搅拌均匀,捞成湿纸,贴在火墙上烘干成纸,交付报社。

  常逢俨回忆:“把湿纸捞起来,一下就贴到火墙上烘干。由于工作环境温度高,工作时只能穿短裤背心,冬天也一样。当时印报是人工排版,一个一个排好铅字,我们印,墨滚过去,把纱架支起,印好的拿出来,再放一张白报纸,再放下纱架,墨辊再印。刚开始的两天不熟悉,不是油墨上得多了就是少了,干了两天过来就熟悉了,明白了沾的墨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印刷报纸的机器是手摇印刷机,摇一下出一张报,油墨深浅全靠印报人掌握。纸质虽粗劣,印刷质量也不高,但通过编印成报,党的声音像春雷般响彻四方。

 

  烽火硝烟中的印刷厂

  当时,太原和石家庄都还没有解放,常逢俨和工友们一边坚守工作岗位,一边要随时防备突发事件,警报一响,立即隐蔽,时刻防备敌机轰炸。

  “印刷厂门外就是战壕,宽有六七米,深浅不到一米。飞机一来,我们就跳到壕里一动不能动。男人们问题不大,有时候有的女人胆小,飞机一来扫射了,女人们连嚎带哭,有时候还到处乱跑。守卫厂子的解放军战士都不让跑,喊着‘快站住,不要跑!趴下,趴下!’那些女人们才跳进战壕趴下。当时飞机飞得很低,我们看的是清清楚楚的,飞机有两层房子那么高。”常逢俨说。

  即便现在听来,常逢俨的记忆依然惊心动魄。这段史实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钱江所著的《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日报》一书中也有记载,其中有专门的章节来描述关于人民日报印刷厂在阳泉的这段历史。

  从《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日报》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的编辑部是在河北省的平山县,印刷是在阳泉的东营盘,编辑部和印刷厂之间的联系,肯定是通过电报之类的东西进行传递的,有一套信息传送系统。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张磐石的警卫员张喜才老人回忆说:“因为国民党部队进攻石家庄,当时人民日报社只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移到阳泉,一部分留在平山,报纸还在继续出。因为我是警卫员,要跟着张磐石社长一起转移到阳泉。转移中,半路上遇到飞机轰炸,我们乘坐的火车躲到山洞里,就出不去了。结果张磐石的小儿子叫二牛,因山洞里的烟排不出去,就给活活憋死了。”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党的战略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经上级决定,“人民日报阳泉印刷厂”于1949年3月停工,1949年7、8月间,印刷厂及报社一起迁往北平。

  1948年6月15日至1949年3月,在阳泉东营盘门楼院内出版印刷的《人民日报》成为整个《人民日报》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段,也是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洪流中一朵跳跃的浪花,同时为阳泉的红色历史增添了更加鲜活的一笔。

  (作者系山西省阳泉市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10-25 17:39: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应承曾:三义寨战役小记

下一篇:陈昭权:归国抗日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