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叶晓东:我的生父陈团圆惨死在日军屠刀下
2018-11-19 09:05:29  来源:德宏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我的生父陈团圆是南洋华侨机工,在回国参加抢运抗日物资时被日本鬼子杀害。他牺牲时,我和姐姐都很小,姐姐晓英两岁,我刚出生两个月,还无记忆力,可以说我们没有见过生父。父亲的相貌和经历,我们是从他亲友的讲述中才得知的。

  父亲原籍广东潮州。潮州地方方言“陈”字读成“单”。同事们叫陈团圆为阿单。阿单的祖辈移居马来亚以种植橡胶为业。他十八九岁就开始帮助祖父经营橡胶。

  l 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华北、上海、广州等地,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激起了海外华侨的愤慨。海外各地侨胞纷纷抵制日货,上街游行,捐款捐物,赈济灾民。华侨青年纷纷要求回国参加抗日。当时日寇封锁我国各港口,妄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为打破日军的封锁,1938年,滇西20万民工,以血肉之躯铸成滇缅公路,成为当时我国陆海唯一的通道。为抢运国际援华物资,急需一批熟练的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广大南洋华侨机工响应南洋华侨筹赈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入抢运抗日物资的战斗中。

  据与我父亲交往较深的潞西市法帕乡芒蚌寨92岁耄耋傣族老妇女咩帕所介绍说:“阿单中等个子,身体魁梧,圆脸型,浓眉大眼,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运输间歇,他常帮助后勤人员下到农村采购蔬菜、粮食。他们向我买大米。我经营的大米,一袋百来斤,我请他帮忙扛袋,累得他满身大汗。事后,他用凉水淋淋身子,笑一笑说:‘大姐,有事说一声,我们年轻人有使不完的力气。’”由于阿单热情活泼,赢得姑娘们的好感。不久,他爱上了傣族姑娘朗玉宝。他们成婚后有了两个孩子。

  1942年5月初,阿单最后一趟把物资从芒市运至保山,途中在腊勐听到“轰隆’’的一声,原来是中国军队为阻止日本军队过江,炸毁了惠通桥。桥断了,父亲的几个战友,用汽车内胎囚渡过江。父亲毫不犹豫地对战友说:“我有妻室儿女,我不能与你们同行。”于是父亲潜回了芒市。这时, 日本鬼子到处搜捕留下来的中国军人和南洋机工。咩帕所老大妈为掩护我父亲。给他换上傣族民族服装,戴上竹叶帽,让他到后山放牛。后来他又躲到允景。但最终还是被日本鬼子抓去了。

  咩帕所对我们讲:“阿单死得真惨!被日本鬼子活埋。阿单遇难的那天,我约着朗玉宝去看望。我们赶到时阿单在土坑里,胸部以下已被实实地埋着。朗玉宝看到丈夫惨遭毒手。奋不顾身扑了过去。被我咩帕所及乡亲—把抓住,小声而严厉地对她说:你是要丢下他的两个孩子不管了!这伙禽兽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的!”

  为了躲避日本鬼子对南侨机工家属的迫害,外婆领着我们母子三人在中缅边界一带到处逃难,住在人家的牛圈、马棚里。外婆带着她的外甥和我们姐弟俩,母亲帮人控地、栽插、收割、养猪、打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母亲把对父亲的思念和对鬼子的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在她的儿女面前从不显露悲伤之情,只是背着我们才抽泣抹泪。

  抗日胜利,我们迁到畹町,母亲常帮商人背货涉水过畹町河。干季没行什么,雨季河水暴涨。随时有被河水卷走的危险。可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冒险呀!“一个寡妇人家,怎么能把两个娃带大?”在亲友说服下,母亲嫁给流落畹町的抗日军人叶森。外婆看到我们母子有了安身之处,便返回她的老家缅滇芒占去了,一年半载步行五十里路总要来看望孙儿一次。老人身无分文,只能带上芭蕉水果之类的东西,可她一颗滚烫的心抚慰着阿单的遗儿。

  流落在边疆的南洋帆工,家境都十分困难,可是他们情同手足,互相关心。南洋机工王亚文和我同在畹町农具厂工作,是王伯伯手把手教会我驾驶汽车的。我爸爸生前的战友蔡文兴师傅在龙陵瓷厂开车,每次送货到畹町,总是带着一把面条、一把香菜或一点糖果到家里看望我们姐弟俩。他总是亲切地抚摸着我们说:“你们两个长相与你爸爸一模一样,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你爸爸。”这时,我看到蔡伯伯眼眶里噙着泪花。

  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抹不掉的—记忆》,其中有一段是在我父亲牺牲的地点举行悼念陈团圆英烈的仪式。我跪在父亲的“坟墓”前哭诉:“我们做儿女的对不起爸爸呀!50年后的今天,才找到你牺牲的地点,我们没有什么东西祭奠您,只有把国家颁发给您的‘南洋机工纪念章’埋在您的‘坟墓’下。”我和随团来的部分老机工及其子女,在悲愤中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今年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今年1月2()日,在畹町桥头举行了盛大的滇西反击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南侨机工后代林晓昌先生带头捐资兴建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的奠基暨工程招标仪式也同时举行。就在这十分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我们在畹町的南洋机工后代也组建了自己的社团——“南洋华侨机工联谊会畹町分会”并开展了活动。我们要继承南侨机工英雄父辈爱国、建国、强国的遗志,发扬他们把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的伟大事业而无怨无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8-11-19 09:07: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杨英顺:我的父亲杨保华经历不寻常

下一篇:南洋老机工平淡无悔60年:“没有国哪有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