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范延道、王丙贵:我们是夫妻,更是革命战友
2019-02-12 16:00:34  来源:口述资料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动员他参军,当他的入党介绍人;和平年代,他和她结为夫妻,相知相守近七十载。今天,记者要介绍的这对抗战老兵夫妻名叫:范延道、王丙贵。两位老人都已年过九旬,虽然他们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但如今留在他们身上的却是对平静生活的珍惜。

  范延道

  1月2日中午,在沭阳县江南人家小区,93岁的范延道坐在家门口,不时地向外张望着。看到老伴王丙贵坐着轮椅从外回来,老人的眼神一下子有了神采,然后一直望着老伴。“老话说:‘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他们一辈子互相陪伴着,到老了更是,去哪儿都要一起去,偶尔分开几天就要一直念叨。”据老人的小儿子介绍,他们家原本在沭阳县吴集镇,后来几个兄弟都定居县城了,就把老人也接到身边照顾。父亲范延道已经有些糊涂了,经常迷迷糊糊地睡觉,有时候连家人都不认得了,母亲王丙贵精神状态挺好,但身体比较虚弱,常常需要到医院保养。

  “我母亲在我3岁那年去世了,父亲也在我16岁那年因病去世。”王丙贵说,失去父母后,她和妹妹王丙英寄居在舅舅家。

  王丙贵

  1943年,16岁的王丙贵在一个堂哥的介绍下入了党。“我记得入党那天天气很热,怕被人听见,宣誓都是小声说的。成为一名党员后,我特别积极,经常帮忙发放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还偷偷动员老百姓参军。”王丙贵说,那时候没有爹妈,没人管,不然天天开会,被家里人知道就麻烦了。

  据了解,范延道就是王丙贵动员参军的,她还成了他的入党介绍人。“那年,他18岁。他家有兄弟三人,母亲和大哥先后因病去世了,他参军的时候非常积极。我觉得他思想先进,于是就发展他入党。”据王丙贵介绍,范延道当兵的时候多次与死神擦肩,但从没当过逃兵。

  “我们党员经常开会,在草堆下面、小沟边……我们都不说自己是共产党,都有暗号。就这样,我们还是被特务发现过,多次想要抓我们,我很机警,跑到了淮阴(现在的淮安市)的一个部队工厂里给人家做衣服。”王丙贵说,因为自己带着党员介绍信,所以工厂立即同意了她的请求。

  范延道和王丙贵的合影

  在工厂的时候,王丙贵帮战士们做衣服,和其他同志在一起,快乐又充实。可惜好景不长,日本鬼子到处扫荡,工厂被迫撤离。“我们好几百号人被迫往山东撤,没想到在那一呆就是一年多。”王丙贵回忆在山东的生活说道。

  “一年多后,我们听说家乡军民一心,抗日战斗打得很激烈。在领导的要求下,我们和大部队开始往回走。那次开拔让我至今难忘,一夜走了100多里,我实在走不动了,腿和脚肿得很厉害,好在战士们把驴借给了我们,这才勉强走回去。”据王丙贵回忆,因为是深夜行军,他们还绕过了几个日军据点,所有人都很紧张,但大家都不害怕,心想打起来就狠狠地跟他们打。

  1945年初,王丙贵又被调到淮阴,这一次,她不再是一名制衣工,而是一名卫生员。“每一次战斗,我们和担架队的老百姓蹲在战壕里,枪声和炮声都在耳边响着,我们随时准备冲上去抢救伤员。担架队的老百姓也有被打伤的。我是专门负责包扎的,手上动作要快,以最快速度把伤员的伤口包好、止血,然后运到后方。那段时间,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血淋淋的伤口,听到最多的就是受伤战士的惨叫声。”说起这些,王丙贵对鬼子充满了恨意,她说,要不是这些日本鬼子来欺压中国人,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受伤、牺牲。

  “我和老头子在同一个部队,但是自从范延道去部队后,两人就没见过,直到战争结束,两人都退伍回来,才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平时,他跟我讲过好多他亲身经历过的战斗。”原来,范延道和王丙贵当时都隶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一位是医护人员,一位是前线战士,他们却从不曾在战场上见过面。“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碉堡久攻不下,因为碉堡内的许多枪孔里都有一挺机枪,它们一直不停地扫射着,好多同志都牺牲了。上级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下,于是排长组织了一个敢死队,他第一个报名了,当时还写下了遗书,没想到的是,他们刚刚拿着炸药包往前冲的时候,敌人的机枪由于使用时间太长,‘哑’了;还有一次,他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胸,他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哪知道子弹打在了他装在口袋里的洋钱上……”说起这些,王丙贵望着在一旁自言自语的老伴笑了笑。

  看到老伴望着自己笑,范延道竟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我也打过鬼子,鬼子坏哦!”说了这句话以后,他还唱起了歌,“日本、日本欺压中国人,杀人放火扰乱又奸淫……杀得鬼子叫苦连连,尸骨堆成山……”虽然不是全能听清楚老人唱的歌词,但大家都能感受到,老人是把歌词记在了记忆的最深处,即使他已经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范延道和王丙贵都退伍了。王丙贵说:“退伍后,我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家很近,但一直没见过彼此,直到25岁那年,我的一个亲戚给我介绍了他,听到他名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庆幸,他还活着,所以我立即就同意了跟他的亲事。”婚后,王丙贵和范延道养育了3个儿子、4个女儿。如今,一家人和睦相处,子孙孝顺。王丙贵常说:“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这么多年来,幸亏我们一直跟党走,不然哪儿来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2-12 16:02: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忆抗战,亲人被日军砍头放进锅里

下一篇:郝正修:一日是军人,一辈子都是军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