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将军
开国中将韩伟绝对是红军长征的中的一个传奇。
伟大的长征开始时,韩伟是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一OO团团长,在红军中有“韩老虎”之称!
红五军团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殿后,红三十四师是军团的殿后,而韩伟率领的一OO团又是掩护全师突围的后卫部队。毫无疑问,韩伟是红军长征“耍龙尾”的那个人。
韩伟将军儿子韩京京率领家人敬立的石制红三十四师军旗
红三十四师在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血战中,打得英勇顽强,也打得十分残酷惨烈。在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机关及全部主力刚刚过江之际,红三十四师已被四面汹涌而来的追敌重重包围,前后左右已云集蒋、湘、桂三路强敌近十个师,还有当地数十个民团加起来达五、六万之众,而三十四师已剩下不足千人。战斗中,师政委程翠林、师政治部主任蔡中,一OO团政委候中辉,一O一团政委范世英、一O二团团长吕宫印等多半的师团指挥员相继阵亡,营连干部牺牲更多,韩伟也因食用猪潲拉肚子只能坐担架。在寡不敌众、过江已毫无希望的危急关头,中央军委电示他们过不了江就突围出去打游击。韩伟坚决地请命殿后掩护,请陈师长和王光道参谋长、一O一团团长严凤才带两个团的残部赶快突围。
送走突围部队,韩伟迅速收拢清点部队,只有二营长候德奎和不足一百五十人的队伍了。他将人员缩编为一个加强连,重新任命了连排长。敌人上来了,还拉着肚子浑身无力坐在担架上的韩伟,一听到枪声就变成了韩老虎一跃而起,指挥部队英勇杀敌。无奈数千敌人蜂涌而来,韩伟率部边打边撤,双方展开了厮杀,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但敌人越来越多,战士越来越少。部队只有三十来人了,韩伟考虑硬拼下去会全部覆灭,于是下令分散突围,突出一个算一个。
韩伟和两名战士左冲右突,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此时,他们已遍体伤痕,累至极限,一倒地就没有爬起来的力气。幸亏一位老翁发现了他们,并从穿着上知道是逃出来的红军。于是赶紧把他们分别藏起来,又回家煮了些南瓜和红薯送来给他们吃,这才让他们喘过气来。第二天天亮,韩伟找两名战士准备继续往南追赶部队,但两名战士失踪了。无奈,韩伟把自已的牛皮挎包和破烂军装留给了老翁做纪念,换上了老翁给的破旧掛衫,化装成乞丐,便踏上了寻找部队之途。
韩伟使用的从日军中缴获的手套(韩京京捐赠)
一根打狗棍,一只瓦钵子,昼藏夜行,沿途乞讨,这就是湘江血战中幸存下来的英雄团长韩伟!此时的韩伟心系党和红军,目标十分坚定,一定要找到党,找到部队。韩伟披星戴月,忍饥挨饿,费尽周折,受尽白眼,吃尽苦头,但还是没能找到。只好跑到武汉弟弟家暂住。白天仍不忘出去到处找。不料碰上了曾在安源一起闹罢工的叛徒张联华而遭到逮捕。韩伟家人凑了百多块银元贿贿法官才免于死罪,但还是判了十年徒刑被关进了汉口陆军监狱。韩伟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释放政治犯,共赴国难”的要求下,经周恩来出面交涉,韩伟得以出狱回到延安。
韩伟一到延安,就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到晋察冀前线去,得到批准。韩伟在整个抗战中就像一只铁拳,率领部队从冀中到雁北,从雁北到白洋淀,从水上到陆地,从五台山到太行山,与日军展开擅长的游击大战,打得日军闻“韩”丧胆。
解放战争中,韩伟协助二纵首长打南保、攻正太、定保北,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朱德总司令员点将韩伟负责陆军阅兵训练,韩伟挑选并组织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部队一九九师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艰苦训练,这支部队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并受到毛主席的称赞。
韩伟是湖北黄陂南阳乡粮房湾人,1906年出生,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入团并担任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蒋先云等的秘宻交通员,往来长沙与安源之间传递文件。秋收起义任一团三营九连一排长,三湾改编后担任了毛泽东等红军首长的警卫排长,后任副连长、中队长、大队长、支队长,独立第一团团长,独立第八师师长,军区参谋长。抗日战争中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育主任,第二军分区四团团长,冀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任热河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军长。建国后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纪念碑园
红三十四师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的殿后,历尽苦战恶战,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招至全师几尽覆灭,是红军长征的功勋部队。师长陈树湘突围负重伤被俘扯断肝肠英勇牺牲,成为千古绝唱,参谋长王光道团长严凤才在湘南坚持游击战并建立起三支游击队,但最终在敌人的重重围剿下都失败牺牲。韩伟作为红三十四师幸存的最高职务者,多次身临绝境而后生,最终成为开国中将,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向湘江战役中牺牲的英烈敬献花篮
致敬英烈
悠悠湘江,永远流淌在人们的记忆中
资料来源:《将帅名录》、《开国将帅在长征路上的故事》、《腥风血岭》、《他和毛主席共用一个热被窝》等书刊。
作者简介:贺贤钦,曾任长沙工程兵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上校,1996年转业地方工作,现已退休。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会员,热衷党史军史的收集与研究,著述颇丰,百度网建有词条。
蔡建勋,国防科大原工程兵学院大校。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3-28 16:17: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43年:华中军民反“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