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杨万柱:常德会战与民族精神
2022-06-27 16:55:38  来源:湖南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参战的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常德会战;民族精神;抗战精神;爱国主义

  一、引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们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以追忆鲜血写就的历史,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2005年5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作出安排部署。纪念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既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强烈愿望,也符合世界爱好和平、自由人民的心愿。中国是二战时期的抗日主战场且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所以中国举行一系列的庆祝纪念活动既符合当下国际形势,更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人民的广泛支持。我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活动旨在弘扬抗日战争中孕育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国家繁荣兴旺、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旨在将中华民族反法西斯的贡献昭告世界,传承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值此之际,回顾62年前(1943年)发生在湖南滨湖地区常德及附近的震古烁今的“常德会战”,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会战概况

  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一说至1944年1月初),驻武汉地区的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纠结10余万兵力(包括临时从第13军调配过来的第116师团),大举向以滨洞庭湖的湘西北重镇常德及附近发起猛烈进攻。日军策动此次作战的主要意图在于“覆灭第六战区根据地”,“促进敌继续作战企图之衰亡”,获得一场胜利以激励日军每况愈下的士气。当时重庆国民军事委员会指令第六战区为主、第九战区、第五战区配合策应,协同御敌。国民党重庆军事委员会在这次作战中,先后调集26万余兵力抵御日军。此次会战,敌我双方死伤惨重,日军伤亡40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50000余人[1]。中国军队以较大的伤亡为代价基本粉碎了日军最初的作战计划,打乱了日军作战初期的既定部署和后续作战意图。常德会战,就中方而言,虽属“惨胜”,但常德会战的“惨胜”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重大胜利。常德会战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参战的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们在作战中,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涌现出了幕幕感人摧泪的壮烈义举;常德会战的胜利是以广大参战官兵尤其是守城第57师8000余官兵付出惨重代价和以常德人民蒙受重大损失为代价而换取的一场胜利。整个会战中,常德城保卫战尤为引人注目,虽然城池一度为日军攻破,但守城官兵在余程万师长的直接指挥下,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境况下,孤师苦守孤城达16昼夜之久,为外线中国作战部队紧宿包围圈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迫使敌酋横山勇指挥下的时为日军在中国大陆机动作战能力最强的华中派遣军第11军不惜违抗大本营和中国派遣军总部的命令向北撤退。57师官兵在守城战中有近6000名官兵英勇捐躯,2000多人受伤。他们的爱国民族义举是在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勇御敌的表率,充分表现了其与古城常德共存亡的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国精神。尽管在整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也存在着战略战术方面的种种失误,也出现过国民党极少数官兵(如第100军第63师第188团邓先锋团)临阵逃跑的现象,但总体而言,这场会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士兵作战能力与参战日军相比明显处于下风。蒋介石对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一般估计是3个师抵1个日军师团,这一估计未必是准确的。客观言之,在当时,只有像国民党最精锐的机械化第200师那样的部队才具备3个师对付1个日军师团的战斗力。一般装备的部队,6、7个师也不一定抵得上日军1个师团的战斗力。尽管参加常德会战的日军战斗力已不如从前,但也胜出当时参战的国民党军队许多。参战的国军中,第74军固然是当时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74军第57师也是以善守、擅长打硬仗、恶仗著称,但在作战武器装备方面远不及日军精良。所以我们可以说,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特别是守城57师官兵之所以在这次作战中能寸土寸血,“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在日军挟其优良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的进犯下,以不到日军四分之一的兵力,以血肉之躯抗拒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最后官佐勤杂兵 政工人员以及炮、工、辎、通、担架、卫生各兵种,亦概编入苦撑恶斗,迨建筑物及碉堡尽毁,守并与残破工事,节节同归于尽,所固守者仅核心一小地区,犹以仅存少数人枪,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死拼,直至弹尽人绝”[2],就在于有一种不避强御,不怕牺牲、爱国御侮的民族精神支撑他们达成作战任务。

  在常德会战中,各县民众同仇敌忾,主动积极参战。据常德、桃源、临澧、石门、慈利、汉寿、安乡等县统计,有529人参加侦察敌情,12950人参加救护队,帮助运输各种物资49532担,维护交通路段4665公里。[3]常德城保卫战中,常德的民众给57师帮助很大,“他们协同余师作战,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但他们那血是热的。此外,他们在火线上救护伤患,运械输弹,送茶送饭。他们在火线上的来来往往,都已尽了他们最大可能的力量。”[4]

  三、民族军魂

  参加常德会战的中国军队在军事装备和平素的军事训练素质等方面,客观地说,确实不及日军精良有素,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境况所决定的。但中国人民自古有之的爱国御侮民族精神则是传承不绝,代不乏人。每当外族侵凌时,总有无数中华儿女不甘屈辱,无数仁人志士发奋图强,以捍卫民族的尊严。这在常德会战中就得以充分地体现。

  在外围阻击战中,著名的有暖水街阻击战、石门县城阻击战等。1943年11月9日,日军以第3,第13两个师团及三个支队的优势兵力强攻湘鄂交界的暖水街(石门境内)。进攻暖水街的日军“如波逐浪,拥进不已”。防守暖水街主阵地的是暂6师,在师长赵季平的率领下死守,在淋漓大雨中坚苦抵抗。战况惨烈异常,即便是因坚守阵地而被敌冲断的单位也能死拼到底,其中有的整班整排 全部战死也不后退。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大大出乎日军意外。后来,日军尽管采取迂回侧击、以联队为单位分兵进击、多点施压等战术也未能得逞。当时防守在这一带的国军第10集团军按第六战区孙连仲代长官的要求只需坚守3天,实际上,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进攻面前则坚守了一个星期!迫使敌酋横山勇临时改变主攻方向,将主力转进澧水一线的重镇新安、石门等地。石门保卫战中,由于敌众我寡,加上匆匆退守的第73军没有可据的防御工事,为免遭全军覆没,暂5师师长彭士量决定留下以掩护军主力撤退。该师在掩护战斗中伤亡殆尽,师长彭士量壮烈殉国。彭士量在主动请樱时已知凶多吉少,他在预立的遗嘱上写道:“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5]从第九战区星夜兼程奔赴常德救援的第10军作战也十分勇猛,该军预备第10师在师长孙明瑾的率领下于11月28日向前突击时,遭遇强势日军伏击,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血肉相拼。至12月1日,由于日军不断增兵,尽管该师官兵前仆后继,喋血苦战,但最终失利,孙明瑾身中四弹壮烈成仁,该师官兵损失达三分之二以上。

  在常德城保卫战中,57师的广大爱国官兵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勇气和惊人的战斗力。57师的防线,西起河洑山,东至距城近30公里的洞庭湖西岸涂家湖,东西防线过长,加上西北至东南的纵深防线也达数十公里,所以要想坚决阻击四倍于己的日军进攻是非常艰难的。但该师确实以8000之众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孤师血战16昼夜,为外围部队反围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战绩理当永垂青史。

  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为达成作战任务英勇作战,外御强敌的抗战民族精神是57师能持续守城达16昼夜之久的重要因素。余程万早在奉命率部驻守常德时就已致电最高统帅部“奉电寄重,保卫常德,本师官兵,极感光荣”。在发布的《保卫常德文告》中余程万讲道:“常德一地的得失,是系我中华民国整个的命运的任务,既是如此的艰巨,如此的神圣,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达成这个任务,我们要与常德共存亡,我们要用我们的血肉换得整个国家的生机,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决心,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到最后一颗子弹。”[6]该文告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的御敌斗志,增强了广大官兵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在战斗中忠勇奋战,打退了日军无数次的疯狂进攻,涌现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烈绩。如驻守河洑山的一个加强营在杀死杀伤日军500余人后几乎全营阵亡;守卫北门左翼的一个排在多次承受日军狂轰滥炸和毒气弹攻击后,又与波状式冲锋过来的日军反复肉搏直至全排官兵壮烈成仁。12月28日,由于日军进展不顺,天皇震怒,诏令第3师团必须在2日内攻克常德,否则全体官兵枪杀。因此,日军比先前更为拼命。在飞机、大炮以及毒气弹的掩护下,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波状式冲锋。而此时57师战斗人员伤亡重大,全师政工人员,勤杂兵、炮兵、工兵、通信兵、担架兵以及尚未转移出去的数十名警察全部投入一线作战。

  57师在常德城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如柴意新、高子曰、郭嘉章、张庭林、李少轩、雷拯民、李志忠、杨西林等,从团长、营长、连排长到普通士兵,均战至最后,没有一人投降。当时重庆军事委员会发言人说:“我忠勇之第57师,巩固常德,血战经旬,以血肉之躯,挡敌寇屡利之武器……此种状烈战绩,已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光荣的一页。”[7]当时《中央日报》报道说:守军余师忠勇奋战,誓死守土,使全体盟国人士为之肃然起敬,从而更增加了对于中国军队优良素质的认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中国战场的地位。”[8] 57师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显著的作战效果也使国际视听为之一变,外电纷纷报道此次会战情形,肯定中国军人的作战能力。纽约《前锋论坛报》曾对此战报道并评论说:“六年的苦战以后,中国的潜力,尚未耗尽,中国的军队,只要有适当的支持,足以确实完成任何使命。”[9] “常德保卫战是一首壮烈的史诗,有血有泪,更有铿锵的音调。战役经过比长河三次大捷更动人心魂。这一占关系全局的重要和守军前仆后继的抵抗精神,实足以媲美史城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为此次大战史上不朽之业绩[10]。此战57师以伤亡合计7700多人的代价铸就了抗战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其所表现出来的抗日御侮民族精神百世流芳。尽管城池一度失陷,但依然掩饰不该师所展现的民族抗战精神光芒。

  四、弘扬抗战精神

  中华文明历尽五千年风雨沧桑,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在新的世纪新的征途,回顾与反思那曾经的血与火的抗战史,缅怀那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舍身成仁的英雄先烈,让现在和后世的人们从血与火的历史中去感受、吸取、内化爱国主义营养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说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11]可见,凝聚民族力量,繁荣发展自己,必需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柱,这其中有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战精神就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于危难之时,生死存亡关头,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地不分南北、海内外,人无分男女老幼,敢于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杀、同仇敌恺、前仆后继、团结一致、共御强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所展现的一种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所有爱国举措凝聚、提升而成的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是抗日英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的精神丰碑,是激励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的向上精神食粮,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识。

  “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兵。”“殉国者已共清风明月,幸存者常忆金戈铁马。”我们纪念抗战之意义就在于弘扬抗战中孕育出来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塑民族精神。世界各民族都在珍视本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和弘扬的抗战精神是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今天,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是为时代的主体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可淡忘,要大张旗鼓地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抗战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历史认同意识和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倡导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就在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第2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黄潮如.常德守城战纪实[M].

  [3]贵发新.常德人民革命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4]徐浩然.常德抗日血战史(第12章第2节)[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5]张晓然.八千男儿血[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6]徐浩然.常德抗日血战史(第3章第4节)[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7]湖南大公报[N].1943-12-5.

  [8]湖南邵阳中央日报[N].1943-12-9.

  [9]徐浩然.常德抗日血战史(第6章第2节)[M]. 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10]文摘报(第4卷第12期“常德大捷”专号)[N].1944-01-27.

  [11]郑师渠.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J].北京:史学史研究,2003(1).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06-27 16:57: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宋弘:抗战时期昆张支队的日常斗争研究

下一篇:姚昱:美国对台湾军事干涉政策的形成:杜鲁门政府的战略认知及其影响(1948—1950)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