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特点
2022-08-25 11:43:31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总第103期)  点击:  复制链接

  摘要: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为此,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的社会教育,其中的冬学运动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应急性、政治性、广泛性等特点。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冬学;特点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田海.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特点[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2):113-115.

  作者简介:田海,山西平遥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系。山西大学历史学硕士,讲师,政史系教历史教研室主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这种形势 下,我党从抗击日本侵略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 切为着战争”,实行抗战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社会教育。在所有社会教育中,“冬学是最大量、最经常、最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

  “冬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见于陆游的《秋日郊居》中:“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可见,冬学教育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的冬学是民间的自发行为,没有官府的组织与参与,参加者多为家境贫寒,没有条件接受私塾教育的儿童,所以其规模较小,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不大。而抗日战争时期的冬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农民冬季农闲时举办的一种群众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就冬学运动的特点做简单的探讨。

  一、办学目的上的应急性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此危急形势下,中国提出了“一切为着抗战” 的指导思想,实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而根据地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壮年农民既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又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后备军。但广大敌后农村长期以来教育得不到普及,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大多数农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更谈不上写了,简单的数目运算也不会,有的村庄竟然找不出一个会写信、能记帐的人,由此看出,文盲占据了当时农村人口的大多数,“在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当中,99%是文盲”。晋察冀边区、晋冀豫区、晋绥区、冀鲁豫等根据地的文盲比例同样也是高得惊人,甚至连教育基础较好的冀中区,文盲半文盲也占人口总数的80%。

  文盲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根据地文化教育的落后,注定了农民不仅愚昧无知,而且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觉悟不高,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他们无关,不关注抗战形势与中共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这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抗战的政策形成尖锐的矛盾。“如果不加以教育、团结,使其成为有组织的力量,就不能完成他们所应完成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冬季农民休闲季节,开展冬学运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民众的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为抗战而服务。所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是以识字为主要形式,以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群众教育运动,是为抗战而服务的。

  二、入学方式上由强制性到自愿性

  各根据地的冬学运动原则上是自愿的,但最初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规定年龄在15-45岁(妇女至35岁)的男女青壮年必须全部入冬学。而根据地群众知识水平和政治觉悟都十分低下,当冬学运动的文件下达到各地后,群众反应冷淡,置之不理,所以冬学开始时在说服动员的同时,采取强制手段强迫入学。保德县”有一个妇女经三、四次的动员说 服‘始终不理’,结果大家决定押起她来,后来觉悟,声明以后永不旷课”。有的地方强行命令群众上冬学,不执行者,有的罚米面油柴,有的罚做军鞋,有的罚站岗放哨,或者谁不入冬学就到谁家里上课,有的地方甚至把不上冬学的群众当成汉奸对待,强迫群众参加冬学。结果,群众抵触隋绪越来越严重。

  随着冬学的不断开展,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通过大量的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群众能够从内心认识到入冬学的重要性,从而自愿入学。

  此后,通过大会、标语、漫画、戏剧、讲演等宣传动员的方式,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不识字的痛苦,了解冬学运动与其切身利益和民族命运的密切联系, 鼓励其入学。渐渐地,由个别人参加发展到大多数人参加,由强迫参加到自愿参加。”几年来,参加 冬学运动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各地的冬学普遍地按期开始,普及于穷乡僻壤的每一个村庄”。有干部,也有大量群众;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儿童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自愿参加进来,形成了群众性的冬学热潮。

  总之,冬学运动经历了一个由强制性到自愿性的过渡。

  三、教学对象的广泛性

  冬学运动作为抗日根据地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力求将根据地的所有民众都纳入其范围之内。

  从性别上看,有男性,也有女性;从年龄上看,有青壮年,也有老人、儿童。

  这一点从冬学学习小组也可以得到证明,如: 冬学学习小组有男组、女组,有老人组、儿童组等。

  从职务上看,有领导干部,也有大量普通群众。

  从阶级成分看,有地主、富农,也有中农、贫农、 雇农。

  这样就可以确保将根据地各阶层的所有民众都吸引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雄厚的群众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政治化

  纵观各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虽然其内容包括以识字为主的文化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为主的政治教育、以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及军事知识为主的生计技能教育、以减少疾病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主的健康卫生娱乐教育等,但政治教育始终是冬学的主要课程,以时事教育和政策宣传为主,主要讲授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胜利的条件和进展情况,中国的抗战形势及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战争的基本常识,从而唤醒群众的政治意识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动员民众踊跃参军,保家卫国。

  如陕甘宁边区,1937年提出“冬学是普及国防教育的战斗学校”的口号,在课程安排上强调政治为重,每周一到周六的课程中,政治占25%,此外,每周日上午开会,作时事报告,下午进行相关活动,涉及政治内容的课程和活动达到70%以上,就是识字教材也是以政治内容为主而编成的。

  晋察冀边区,其课程安排虽然复杂多变,但政治课程始终是第一位的。1942年,在巩固区,一般是政治课占40%,在游击区及新开辟的地区,政治课占到60%。

  山东抗日根据地,由于抗战形势更为艰难,所以冬学更是以政治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其比例是七比三。即使是识字教育,也与政治紧密联系,也是为政治服务的。

  另外,更有一些地区只上政治课、外加读报及学习有关文件,识字只是为政治教育服务,在政治课中附带进行。还有的地方冬学的课本或教材就是党的政策文件、毛泽东著作、社论文章等。

  五、办学方式上官办与民办公助相结合

  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发出《关于冬学的通令》,冬学运动正式开始。起初,冬学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由根据地政府教育部门专门调拨,教育管理也是根据地政府通过冬学委员会来完成的,”冬学大多由村政府的文教委员或临时组成的冬学委员会主持,并递次受村文教委员、区文教助理员、各联区的联合校长、县民教科、区教育处、边区政府 教育厅的间接领导”。

  后来,随着根据地民众入冬学热情的高涨,冬学开始实行“民办公助”的形式,即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发动群众自己办冬学,实行以民教民的政策。政府只是在方针及方向上加以指导,在物质上给以适当的补助,这种补助主要是用于教材的征订及教师的培训。这一政策把教育交给群众,根据群众的需要自主办学,无论是学习的形式、学制的年限、上课的时间还是课程教材等都根据各根据地和群众的实际需要来完成。

  “民办公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冬学运动的迅速发展。

  冬学运动是在抗战形势下开展起来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热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吴凤娇 最后更新:2022-08-25 16:13:3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默|国民政府对1941年苏德战局的研判——兼论蒋介石的战略眼光

下一篇:湖南人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述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