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联蒙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政策研究
2022-09-26 08:41:02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9期 作者桂星星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蒙古族的团结和争取,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保证了联蒙抗日的正确实施。本文在揭示抗战时期蒙古族面对的侵略、离间与压迫的基础上,论述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政策及历史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蒙古族民族;政策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矛盾逐步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蒙古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对蒙古族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蒙古问题”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后,开始疯狂对周邻地区进行侵略扩张。处于战略要地的满蒙地区,成为日本侵华的第一目标。“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这是日本侵略者大陆政策的重要部分。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向东三省和蒙东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经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主要城镇及铁路线均被日军占领。9月24日,日本侵略者扶植的走卒甘珠尔扎布等到达沈阳,会见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高级参谋板桓征四郎,决定组织“内蒙古独立军”。 但是估计到内蒙古无法一步完成“独立”,于是决定先将已经占领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划为一个“自治区域”,隶属于“满洲国”,并将“内蒙古独立军”改称 “内蒙古自治军”。1932年2月18日,通过“东部内蒙古各旗代表会议”,作出了所谓《内蒙自治行政区域的划定》的决议。1932年3月9日,设立兴安局,巴林右旗札萨克扎噶尔任局长,统辖兴安东、南、北三个分省。1935年5月10日,又设兴安西分省。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为了强化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殖民统治,在兴安各省都驻有不同数量的日军和宪兵队,并把兴安四省划为四个警备区,组织蒙古骑兵,称之为“兴安军”,军官大多由日本人担任。

  日本把对内蒙古的侵略大体分成三个步骤。首先是占领东部地区,建立兴安伪政权并置于“满洲国”领域之内;其次是在西部地区进行政治阴谋等活动,煽动利用内蒙古人民不满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政策,鼓动、扶植蒙古封建王公上层进行 “独立”、“自治”运动,建立傀儡政权,进而实现其侵占察哈尔和绥远的目的;第三即是以内蒙古为基地,建立“蒙古国”。1933年,日本关东军驻热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提出的《有关建设蒙古国的意见》,集中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险恶用心。1934年11月,日本关东军电邀锡林郭勒盟的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以下简称“德王”)访问“满洲国”,并在日本驻苏尼特右旗特务及中岛万藏的陪同下,乘飞机飞往长春。德王会见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和参谋长西尾等。日军答应给德王50万元经费和5000支枪,以“帮助”德王建立军队,还答应帮助他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搞一个“独立局面”,然后再建立“蒙古国”。德王返回苏尼特右旗后,于1936年2月12日正式成立了 “蒙古军总司令部”。 1939年9月1日,在日本的扶植下,于张家口成立了“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其后改称“蒙疆联合自治邦”、“蒙古自治邦”,一般通称“蒙疆政府”。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蒙疆政府”依然是日本帝国主义“满蒙政策”的产物,它是以“大蒙古主义”为诱饵,欺骗、拉拢和操纵部分蒙古封建王公上层,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而孵育出来的傀儡政权。如此,日本通过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军事占领以及对西部地区的政治阴谋等手段,企图消灭蒙古族同胞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意志,分裂和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到侵华占领的目的,这使得蒙古民族问题日益严峻与紧迫。

  国民党当局继承了北洋军阀时代的对蒙政策,对蒙古族继续实行大汉族主义的压迫。大汉族主义者在蒙古地区实行屯垦、建省、设治等,使得广大蒙古人民从原来那些已经保存不多而较肥沃优良的地方,被排挤到更荒凉的沙漠地带,导致他们的生活更加落后与贫困。此外,大汉族主义者在蒙古地区极力培植自己的地方势力,维护其专制统治,使广大蒙古人民长期没有任何民主权利;另一方面,他们抑制蒙古文化的发展,压制蒙古民族建立学校与文化教育机构,使得蒙古人民长期处于愚昧的状态。这种政策实行的后果,便是造成了广大蒙古人民对汉族的仇恨与成见。这种仇恨与成见,又导致某些地方蒙古人反过来压迫汉人。总之,大汉族主义政策激起了蒙古民族主义的滋生,使得蒙汉之间矛盾加深,而这一矛盾又极易为日本所利用,使得蒙古族不自觉的陷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陷阱。这样,国民党对蒙古民族继续实行大汉族主义压迫与实行“防共”、“反共”的政策,其结果,一方面阻止了蒙古人民抗日的觉醒,使蒙古族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不能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这种政策便利了日本对蒙古民族的欺骗与侵略。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蒙古族政策

  为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团结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政策。1937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抗日的民族团结是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全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民族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193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阐述了所主张的“团结中华各族,一致对日”的抗日民族纲领,并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还将加紧进行分裂我国内各少数民族的轨迹,当前的第十三个任务,就在于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洛甫也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少数民族工作方针是:“争取少数民族,在平等的原则下同少数民族联合,共同抗日”。1940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共产党人》杂志第9期发表了《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以下简称《提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蒙古民族的基本政策:“团结蒙古民族抗日并反对伪政权,组织蒙古民族成为一个坚强的抗战力量;肃清大汉族主义压迫政策,实行蒙古民族在国内政治上的完全平等;在抗战过程中,实现蒙古民族一切必要与可能的民主改革与民生改善,以提高蒙古各阶层人民抗日积极性。”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七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抗日,实行民族政策所取得的经验:“团结中华各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救亡图存;允许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在共同抗日原则之下,各民族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

  综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各项文件、纲要、条例以及在蒙古族聚集区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蒙古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 政治方面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对蒙古族的抗日宣传工作。《提纲》中指出:“唤醒、提高蒙古民族坚决抗日的认识与决心,一致奋起推翻日寇的统治及其傀儡伪蒙疆自治政府、伪满洲国政府,收复已失去的蒙古地方,把日寇从蒙古地方及中国境内驱逐出去。” 为此目的,特规定在蒙古民族中广泛的进行抗日的宣传解释工作;在蒙古民族中,广泛的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蒙奸所制造的傀儡政府的实质,揭露“日蒙民族协和”、“日本帮助扶植蒙古民族自治独立”、“日蒙联合”、“共存共荣”以及挑拨蒙汉关系等的一切政治阴谋;争取伪蒙古军反正,争取被日寇欺骗威胁参加伪蒙政府的王公,反对甘心出卖民族国家的蒙奸。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施政纲要》中提出:“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联合蒙回民族共同抗日。”《提纲》中也提出:“在蒙古地方,蒙古军政当局必须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对待各族人民,以平等权利调剂各民族间的关系,尊重他们的习惯、宗教、语言、文字,并教育当地蒙民以一律平等亲爱的精神对待这些民族”。

  《提纲》中指出:在敌后,蒙古族有权组织各盟、部、旗的抗日政权,并成立统一的蒙古地方政府,建立抗日的根据地;蒙古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各省、县不得干涉各盟旗政府管辖区域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职权的行使;在蒙古地方设县,治局,必须在蒙古族人自愿与自主的原则之下,反对大汉族主义的强迫实施;取消或调整各级管理蒙古事务机关,设立由蒙人组成的中央管理蒙古事务的委员会。同时,蒙古地方应组织国民参议会,绥远、宁夏、青海、新疆各省国民参议会及凡有蒙古民族居住的市、县参议会,也应参加适当数目的蒙人参议员;凡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应设置由当地蒙古民族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市、县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与他们有关的事务,调节蒙汉关系。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根据这个纲领的规定,边区政府领导蒙古族人民建立了伊克昭盟城川蒙民自治区。蒙古族自治政权的建立,对于提高蒙古族的政治地位,发展蒙古族聚居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以及调解蒙古内部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纠正存在着的大汉族主义,提倡汉人用平等态度和各族接触,使日益亲善密切起来,同时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视性的言语、文字与行动。”对于蒙古民族,中国共产党提出:“肃清大汉族主义压迫政策,”“从上而下的彻底肃清大汉族主义的传统与狭隘的民族观点。”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中,提出具体细则保障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给予少数民族以特殊的优待,如晋察冀边区。 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规定:“少数民族如蒙民、回民,有他的特殊利益,应该进行单独的民族选举。”

  (二) 经济方面

  在《提纲》中,特别强调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问题,主张“帮助回蒙民族改善人民生活,激发回蒙民族人民抗战热忱与生产热忱”,并具体规定:改善畜牧和农业;政府拨款救济农村,抚恤流亡;废除苛捐杂税、无偿摊派和无偿劳役等有害民生的弊症;减租减息,取缔奸商垄断的法令;发展民族农业、手工业,设立工厂,开发矿山,发展交通事业,举办少数民族的生产消费合作事业与信用借贷,改善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

  对少数民族居民,“凡是从事农业生产者,通过分配土地、发放贷款、调剂种子、划分宅基,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对迁入的少数民族移民、难民也借给公田来耕种,免除他们的负担,3年内不交公粮。在蒙民聚居区,实行自由放牧,发展牧业生产;举办生产消费事业和信用借贷,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各解放区尤其重视少数民族的土地问题,在充分强调土地问题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政策。如:承认内蒙境内的土地与牧场,为内蒙民族所有;废除内蒙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牧场所有制。农业区实行耕者有其田,原来一切封建地主和庙宇所占的土地,一律收归公有,按人口统一分配给所有无地和少地的蒙汉人民。“对蒙古一般富农的土地不动,坚决保护中农。土地分配后,应即承认各阶层人民,对于其所分得与保留之土地,有自由经营、买卖与在特定条件下出租之权。”这些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各族同胞抗日的积极性,改善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状况。

  (三)文化方面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工作报告》中提到:“尊重并帮助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养蒙、回民族干部,政府曾在定边县开办过一所抗日回蒙学校。课程均采用他们自己的文字,并曾不断地用蒙、回文译成各种抗日书籍和小册子。”《提纲》中,中国共产党尤其提到了要“实施抗战教育,发扬蒙古民族固有的优良文化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培植抗战建国的人才。”为此目的,特规定蒙古民族聚居地区必须普遍实行国民抗日教育,并设立各级完全免费的学校;全国各重要学校广招蒙古青年完全免费入学,设立蒙民班次,并有适合于蒙古民族生活习惯的设备;设立喇嘛训练班,提高喇嘛的政治文化水平,为抗战的文化教育服务;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用蒙古语文,同时蒙古人民有自己选择语言和文字的权利,蒙古青年有自己选择学校的权利。

  培养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干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工作。1937年,中共中央党校开办过一个少数民族班,有蒙古族、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学员来参加学习。1939年陕北公学成立了蒙古青年队,培养蒙古族干部。1940年8月7日,陕北公学专门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队,有少数民族学员30人,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民族部,第一期招生 185人,民族部对少数民族学员进行政治理论、现代语言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民族解放的理论,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随着少数民族工作的开展,来延安的少数民

  族青年越来越多。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1941年9月18日,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第一次招收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族青年300多名。20学员学成之后,纷纷奔赴民族地区和抗日主战场开展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合作与团结,调动了各族各界人士的抗战热情,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干部也成为联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桥梁,成为贯彻中共民族政策的骨干。

  (四)军事方面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为发扬蒙人骑术的特长,展开并坚持敌占区的游击战争,《提纲》中针对少数民族武装的问题也做了规定:首先,蒙古民族抗日军队享有与其他国民革命军同等待遇的权利;其次,改善兵役制度;再次,提高官兵抗日自卫的政治认识;最后,帮助蒙古实施各盟旗人丁及寺庙喇嘛的军事训练,扶助民众抗日武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蒙汉人民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一道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了抗日游击政权。1940年,成立了以蒙古族为主的蒙古抗日游击队,并迅速发展为拥有三个团的大青山骑兵支队。

  (五)社会生活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文献中都规定,尊重蒙古人民信奉宗教的自由,保护喇嘛庙,保护喇嘛,保证各民族信仰的绝对自由,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与轻视宗教信仰的言论和行为,提倡和鼓励青年喇嘛参加生产。要求全党尊重蒙古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1939年5月为了保护成吉思汗的灵柩,蒙古族同胞决定将其灵柩迁到甘肃榆中县兴龙山,迁灵路线中经过延安。延安党政机关为了加强蒙汉团结,联合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成吉思汗祭奠,边区党政军代表和各族群众近万人参加了迎灵、祭奠。从此,边区每年都要举行两次成吉思汗大祭奠。1940年4月,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吴玉章任会长,林伯渠、李富春、阿拉腾扎布(蒙古族)等为理事。该会向西北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7月,经毛泽东、朱德等发起,延安各界举行纪念成吉思汗公祭大会及成吉思汗纪念堂、蒙古文化陈列馆的落成典礼。毛泽东亲笔书写了“成吉思汗纪念堂”7个大字。边区政府通过这些举动,增强了蒙古族人民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提高了他们的抗战热情,坚定了他们的抗战信心,也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蒙古族同胞之间的感情,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与了解。

  三、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作用

  (一) 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正确、科学的民族政策广泛动员了我国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同胞,不论是生活在内陆平川还是居住于边陲海隅,也不分年龄、贫富、贵贱,都投入到这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抗战爆发后,新疆成立了各族人民反帝联合会。各族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献金活动,购买了10架新疆号战斗机,开往抗日前线。募捐了8万件皮衣、一万架马鞍和一批药材,运往延安。1939年,为了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20万云南各族劳工硬是靠两只手,开山辟石,架桥筑路,在短短的8个月的时间里,建成了536座桥梁、3932孔涵洞,横跨无数高山峻岭、激流险滩,长达 950公里的滇缅公路,有2000多名劳工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负伤致残者则达上万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将少数民族同胞团结到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唤醒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抗日救亡意识,坚定了他们的抗战信心,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积极投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逐渐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复杂困难的环境里,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科学道路,从而团结了各族同胞与各界人士,建立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与民族政策也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1937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指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这一时期,我们党还是将“民族自决”与“民族自治”相提并论。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分裂我国国内各少数民族的诡计,当前的第十三个任务,就在于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层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这间接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思想。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要》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从此,它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针。它的确立,既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也充分调动了中华各民族同胞对日作战的信心与勇气,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三)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形成了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各民族人民、全国工农兵学商、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系列纲领及政策,使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同胞认识到中华各民族与中国是一个整体,各民族都是这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各民族只有团结抗战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各少数民族所发表的《蒙回藏族联合慰劳抗战将士代表团告全世界各友邦人士书》中,他们表示:“日帝侵略的炮火使我们从沉睡中惊醒过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国内诸民族绝对不可分,惟有团结一致,牺牲奋斗,

  方可达到保国卫民之目的。”1941年,郡王旗札萨克图布升吉尔格勒的广播讲话也反映了他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的认识:“我虽是个蒙古人,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知道亡国奴是没有等级的,何况我们汉满蒙回藏原是一家骨肉同胞兄弟呢,所以要本着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则,不分地域、不分男女、不分宗教,一起团结起来,集中我们的力量打到日本军阀。”

  党的民族政策唤醒了各少数民族的抗日热情,向各民族同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及其在中国烧、杀、抢、掠、奸淫等罪行,使他们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到了日本侵略军的践踏,而这些省区的少数民族则直接蒙受其害。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号召与动员下,各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一道,并肩作战。在大后方的少数民族也同仇敌忾,大力支援抗战。抗日战争把我国各民族广泛的动员起来,真正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各族人民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极大强化。

责任编辑:刘洁 最后更新:2022-09-26 08:52: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试析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游击战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下一篇:简述江苏基督教界的抗日活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