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时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和中国国内抗战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围绕美国的战略利益。前期有利于中国抗战,后期则不利于战后国内的团结。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外交的一部分,它服从美国的战略利益并随着美国战略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和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九一八事变起到抗日战争结束,美国对华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一、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完全破坏了华盛顿体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上最严重的侵略事件。胡佛总统却认为美国犯不着独自去“摸老虎的屁股”。从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日两国,美国不承以武力造成的领土和行政变更,不承认任何可能侵犯美国政府和私人在华权益的协定,即以“不承认主义”了事,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危及美国的利益,但美国的政策仍是避免与日本冲突。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演讲,说要参考医学上“检疫隔离”的方法,来阻止“世界性无法无天瘟疫的蔓延”,实质是限制日本侵略而不是制止。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 美国无视日本大举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还在讲“和平”,实质是纵容日本的侵略。
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的利益。经过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美国痛感生产过剩,急于扩大出口.据统计,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为2.89亿美元,对华仅为4970.3万美元;1937年美国仅废钢铁一项对日本的出口数量就是 1931年的40倍,价值高达3741万美元,1938年美国对日本出口相当于对拉丁美洲国家出口的总和,而这年美国对日本输入的军用物资是当年日本部分消耗的90%,1940年美国在日投资高达 5亿美元。二是孤立主义和中立法的影响。三是抗战爆发后,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而国民党尽管抗战初期奋起抵制,但淞沪战败,南京失守,外界不少人认为中国可能要亡于日本,对援助中国的后果不明朗。
二、援华抗日,联盟作战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形势不容美国继续“中立”。一是亚洲战场上,在中国,日本一手扶植的大汉奸汪精卫,纠集几个民族败类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年底日本正式承认汪伪政府,蒋介石政府岌岌可危;同年底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半岛北部,大有控制新加坡和西南太平洋海上通道的趋势。二是在欧洲战场上,是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法国、荷兰等投降.英国退守英伦三岛。第三,最主要的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拼死的斗争,经过二年半的浴血奋战,不仅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陷在对华战争的泥潭。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抵抗,使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罗斯福被迫调整对外政策,宣布向抵抗侵略的国家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同时加紧战备,对华政策也因之大变。
1941年1月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罗斯福总统经济顾问劳克林.居里作为特使访问重庆后.向总统提出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同时促使蒋介石进行经济和政治的改革,防止中国内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坚持了四年半抗战之后,终于与美、英、苏一起领衔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之后,美国较大规模地援助中国,支持中国积极抗战,支持国共合作,反对国共摩擦。皖南事变发生后,罗斯福的特使居里专门带着总统口信来中国,要求国共两党“捧除异见,为抗日战争之共同目标而加紧团结”。居里甚至以美国对华援助相压,反对蒋介石制造国共分裂。正是在美国,还有苏联和英国的压力下,蒋介石作出保证:中国决无发生内部冲突之危险,中共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据美国方面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6.9亿美元,给予中国军事援助8.257亿美元,两项总计15.157亿美元,军事援助用于陈纳德指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和史迪威主持培训和装备了30多个中国师,为打击日本侵略作出积极的贡献。
陈纳德指挥的飞虎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保护中国对外唯一的通道——滇缅路,与日本作战中做出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对日作战期间,有 800多名美国青年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抬举中国,壮大美国势力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苏德战场上,太平洋战争和北非战场都发生了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根本性变化,美国和英国一道,一方面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另一方面谋划建立战后世界秩序.罗斯福的对华政策: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盟国并驾齐。罗斯福老谋深算,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深层用意是树立中国在亚洲大国心目中的地位。东可以牵制日本,西可以平衡苏联。为此1943年之后美国对华政策除了继续援助中国抗战外,还作出一些友好的表示,如1943年1月11日,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相关问题之条约,同年12月美国国会又废止了“不合时代”的捧华法。为了让蒋介石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到国际舞台上亮相,1943年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和丘吉尔一道研究战后处置日本问题。中英美联合发表了《开罗宣言》: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台湾及附属岛屿归还中国。这些都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这也是属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希望在战后的亚洲,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和平秩序,将中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一个亲美的中国,北方可以抗衡苏联,在远东可以监督日本,在联合国里可以牵制英国,而且中国有四亿人口,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四、促蒋联共,到扶蒋反共
为实现这一战略利益,中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而蒋介石政府在抗战相持阶程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断制造国共摩擦,不仅引起国内一切主张积极抗日人士的强烈反对。也引起美国有识之士的反感,史迪威是其代表。史迪威是美国军界中为数不多的中国通,1942 年作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来华,他是罗斯福亚洲战略利益的坚定支持者。在华期间,他批评国民党政府腐败、失职,混乱、黑暗的统治,同时坚持蒋介石与延安妥协。1944年史迪威顶着蒋介石的压力,派一个美国观察组去延安,正值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之时。延安和国统区的对比,使美国认为应让史迪威指挥所有中国军队。包括中共军队在内,蒋史矛盾由此爆发,1944年蒋介石力请罗斯福召回史迪威,由赫尔利出任驻华大使。
赫尔利奉罗斯福之命来华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后期,罗斯福更多的考虑是战后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利益,调解国共矛盾是赫尔利的主要任务。1944年赫尔利曾飞赴延安向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经过罗斯福和蒋介石认可的国共统一的五点建议,中共提出修改意见,主张首先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然后再统一全国军队。但赫尔利在意识形态上是一个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回到重庆后,出尔反尔支持蒋介石反共政策,而且密电正在雅尔塔开会的罗斯福,争取丘吉尔和斯大林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达到压迫中共领导人就范的目的。罗斯福认为战争即将结束,从美国战后的利益出发,也争取到斯大林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这即后来的《雅尔塔秘密协定》。至此,美国的对华政府由促蒋联共,完全变成扶蒋反共了。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由旁观到援华,再到中美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友,但最后美国以扶蒋反共终结,这是中美关系的不幸,但也有其历史内在逻辑。
责任编辑:刘洁 最后更新:2022-09-26 14:06: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难童救济工作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青岛的金融掠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