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边区政权建设史》简评
在党的政权建设历史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页。作为一个孤悬敌后的独立战略区,鄂豫边区虽然名义上隶属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但因创建这块根据地的新四军第五师远离新四军军部,所以成立后基本直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其政权建设的过程,更是直接得到了党中央的指示指导。因而,回顾这一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历史,总结其政权建设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落实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好各项工作,都大有裨益。由张军、张肇俊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鄂豫边区政权建设史》(修订版)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尝试。
首先,精于选材和善于用材是以史立论及史论出彩的基础。全书大量运用鄂豫边区政权建设过程中的原始档案、当事人回忆录、当时报刊资料及油印材料等。在利用这些资料时,仅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湖北省档案馆、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等权威党史部门编辑的党史资料就有近百种。这些资料历经著者多年收集,并经多方考证、甄选,史实准确,富有价值,体现了作者从事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同时,作者对所选资料并非照单全收,而是根据史实的重要性和行文的必要性适当取舍,对形势背景等同行研究过的内容,尽量简省处理,节约笔墨,而在重要部分如第三章、第四章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统一及根据地建设事业的发展阶段等,则从组织机构、依法行政、发展生产、拥军爱民、开展文教卫事业等方面详加介绍,深入论述,成为全书出彩之处。
其次,叙事的冷静笔触与结构的严密逻辑是确保史著真实可信的前提。全书行文理性,语言平实,避免情绪化表述,力求客观准确地还原历史。如第一章总序生动再现了大敌当前,国民党政权一触即溃、杂牌武装多如牛毛的真实情状。而叙述1940年鄂豫边区在敌伪、国民党顽固派、共产党三种力量共存的边缘区,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抗日民主政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文中类似写法颇多,体现出了作者扎实的文史表达能力。在篇章结构上,本书前有抗战爆发后鄂豫边区的形势铺垫,后有迎接抗战胜利、鄂豫皖湘赣边区行署的建立,中间则对鄂豫边区初创、建立、发展、巩固、壮大的历程娓娓道来,史实充分、线索分明、结构完整、逻辑严谨,立论稳妥可信。
再次,结语全面、精当,凸显升华了全书的学术见解。结语是全书的点睛之处和“灵魂”,就本书而言,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本书的结语不仅表述严谨、科学、简洁,点明了国家政权生成的基本要素,描述了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乏守正出新的观点,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留下了拓展空间。此外,结语还凸显了党在政权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政权建设的人民性和民主性、政权建设的法治性等特点。这些表明,尽管在战争环境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仍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
当然,金无足赤,如果本书能在人物叙述的全面性上多一些笔墨,相信会更加充实、可读性更强。
(作者:范文明,系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7-21 10:50: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