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中共华北敌后争夺话语权的缘起、路径及启示
2024-11-10 10:01:27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8期 祝 杰  点击:  复制链接

  导读: 本文以《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为研究对象,追溯华北敌后话语权斗争的逻辑缘起,剖析《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争夺话语权的实践进路继而总结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党报党刊如何巩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现实启示。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共实行重点巩固华北的战略决策,着力应对敌后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政治话语攻势”,争夺抗战话语权。经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派遣汉口时期《新华日报》(国际版)编辑、党支部委员何云北上太行构筑华北敌后舆论主阵地——《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于山西沁县后沟村,是中共北方局机关报,对中共在敌后地区争夺抗战话语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被誉为华北敌后战旗。本文以《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为研究对象,追溯华北敌后话语权斗争的逻辑缘起,剖析《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争夺话语权的实践进路继而总结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党报党刊如何巩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供现实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华北敌后 争夺话语权的逻辑缘起

  (一)日寇对华北敌后民众进行话语殖民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寇进一步开动宣传机器,进行“思想战”。一方面,日寇对中共进行造谣、诋毁。“敌人的书报上,经常诬蔑根据地,把根据地描写的很黑暗,很紊乱。”[1]并且“利用中国旧有的故事‘钟馗捉妖’,在画上把共产党比做可怕的妖怪,把日本兵比做捉妖的钟馗”[2]。另一方面,日寇麻痹、愚弄民众。在敌人已经占领的华北各大都市内,“他们用高贵的纸张和颜料,涂成什么‘反蒋倒共’‘和平救国’‘亲日兴国’‘抗日亡国’等等的漫画”[3]。“部分群众在受到敌人的欺骗与麻醉后,因而对抗战发生悲观动摇。”[4]特别是在敌我争夺的地带或游击区内,敌人到处散发标语、传单、漫画。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进行话语反击,从思想上、认识上廓清迷雾、正本清源,推动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二)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进行话语诽谤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寇的诱降政策逐步奏效,国民党顽固派“反共”言论沉渣泛起。一方面,国民党顽固分子、反动派常常以恶毒的侮辱之词攻击共产党、华北前线的八路军,说共产党毫无国家民族观念,八路军“既‘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又‘不遵编制数量自由扩充’,中共军队‘不打敌人专事并吞友军’”[5]。另一方面,顽固分子于敌后根据地散布反共产主义话语,污蔑共产党、八路军“组织武力”“封建割据”“破坏抗战,破坏统一”。如造谣“毛泽东已由新疆返延安,在本月五日向其所属各负责人报告。李立三率领七百三十人,内有俄人及苏联飞机多架,将乘反攻敌人之际,夺取中央政权,以兰州为中国莫斯科”[6]。国民党顽固派把共产党、八路军视为“新式封建军阀”,中国未来革命进程中的“绊脚石”,并欲除之而后快。如何澄清是非曲直,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言论、行径,亦是中共在华北敌后面临的棘手要事。

  (三)华北敌后根据地封建落后文化对中共话语的曲解

  “七七事变”以后,共产党、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相继开辟晋察冀、晋冀豫、晋绥等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试图用新的话语在思想上“改造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然而,敌后根据地绝大部分地处华北农村,一方面,民众长期处在封建文化的统治下,“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尊神信鬼”等旧式话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华北农村各种迷信组织、封建结社宣扬封建伦理等邪说。“近来在华北各地出现的有长毛道、同善堂、黄中道、黑沙会之类,深入穷乡僻村,或则秘密隐藏潜伏滋长,或则抛头露面公然作半公开之活动,以妖言邪说。”[7]“承载着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的旧话语依然在相当多的国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8]共产党的“异质”话语,如革命、改造等被广大民众视为异类,生产出“共产”“赤匪”等不明真相的蔑称。因此,中共急需通过党报党刊等宣传载体展现政党形象,对民众进行话语澄清。

  二、中国共产党华北敌后 争夺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一)紧扣“抗日救亡”时代话语斗争主题

  1.坚持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后,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以群众性游击战有力牵制华北日寇兵力,粉碎日寇屡次扫荡。《新华日报》(华北版)在社论位置刊载《三年抗战与八路军》,八路军三年来参加战斗9625次,毙伤日军129445名、伪军38905名、俘虏日伪军27027名,缴获武器步马枪57954支、手枪768支、重机关枪125挺、山炮49门、迫击炮141门,爆破公路4597次、铁路1230次,伪军反正28481人,投降的日军19人。八路军每月三十日计算,在这33个月中八路军每日平均进行战斗9.7次,平均每天毙伤日军(伪军不在内)130人。《新华日报》(华北版)用全面且精确的数据说话,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日寇挑拨离间的毒计,击破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我军收复辽县》《庆祝涞源大捷》《庆祝华北各地的大胜》等多篇社论,用具体详细的战斗胜利成果,八路军与日寇作战的真实场景写照,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抗战宣言,塑造了中共“坚决抗战”“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英勇形象。

  2.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依旧坚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文中认为,抗战以来以及今后的长期抗战中只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发展与巩固,才能保证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迅速到来。同时,《新华日报》(华北版)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限共”的恶行进行无情的揭露与批判,相继以《论摩擦(一)》《论摩擦(二)》《正义的控诉》等社论给予回击,揭发张荫梧、秦启荣等干起同室操戈之事。《新华日报》(华北版)坚决要求,“中华同胞为了自救,应一致奋起,消灭摩擦,铲除摩擦的制造者”[9]。中国共产党秉持统一战线中有团结又有斗争,斗争中求团结,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大度、能屈能伸、不卑不亢的政党风格。

  3.践行民主政治。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始终高举民主政治大旗。社论《把民主建设推进一步》中直言:“实现民主的口号,由来已久,而且我们真正做了一些工作,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同时又称为民主根据地也绝非偶然。”[10]该社论集中体现了中共民主实践的传统并卓有成效。《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实行民主政治改革地方行政机构》等,呼吁华北敌后各级政权进行民主建政,成立各级民主监督机构,督促完善民主法治体系。各项民主设想、实施过程、效果及时且全面地通过该报社论传达给敌后广大民众,使得民众享有“全过程人民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为广大民众争取政治民主权利,展现了“民主大党”的风范。

  4.倡导进步思想,反对卖国投降。抗战时期,中共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极力拥护。《新华日报》(华北版)刊登社论《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与马克思》等,认为孙中山首创的“新三民主义”是今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抗战建国的主要方针,是战争胜利的武器。对于汪精卫等汉奸倒行逆施的行为,《新华日报》(华北版)连发挞伐之声,发表社论《要求中央政府拿办卖国贼汪精卫匪帮》《反对汪逆卖国条约》等痛斥其叛国的不齿行径,疾呼将其绳之以法,警醒民众注意汉奸、托派分子以“防共”为名的阴谋毒计并凸显“拿办”“反对”“消灭”“肃清”等斗争话语,体现中共“先进性”“斗争性”的政党品质。

  (二)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话语斗争导向

  1.关心民生。《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多篇社论阐释抗日根据地的民生问题,其中《粮食与平抑物价》《严重的物价问题》等,直击民众最基本的日常物价问题,关系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社论尖锐地指出根据地物价高涨严重的原因:“晋东南物价飞涨之发生,实为山西政治形势之急剧逆转与整个山西大局之动摇不安有以致之;何况山西投降妥协分子、反动分子存心颠覆各抗日根据地,因之故意捣乱金融,破坏市场。”[11]《新华日报》(华北版)提出平粜粮食,平抑物价,提高生产,打击奸商囤货居奇、操纵市场行为。该报为基层民众利益发声,有助于中共赢得民众的认可及信任。

  2.解决民困。1940年起,华北敌后地区遭遇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广大民众流离失所,生存艰难。“冀南的灾4、5月间发现,秋收后才大量发展,总计占全面积60%,计有敌灾、旱灾、虫灾、雹灾、水灾、病灾,在重灾下人口死亡占总数5%,特种灾区更加严重。”[12]《新华日报》(华北版)针对如何克服自然灾害,发表《救济难民》《迅速救济灾区同胞》等社论,呼吁各级政权及时拨款助赈,无息贷款给灾民使其得以营生;有计划收容安插难民,积极吸收难民参加生产,以工代赈;各灾区设立平粜所,进行平粜;鼓励各地区人民作有组织的互助互援的救济。另外,该报社论提醒开展救灾工作的同时,加强宣抚工作,疏导灾民心理,消解悲观失望的情绪。中共为民众说话,充分展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本色。

  3.依靠民力。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中国共产党高举全面抗战路线大旗,充分动员、组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革命力量的发展与扩大,特别是工农群众的发展与扩大,我们才能粉碎敌人的政治进攻,使相持阶段发展到反攻的新阶段。”[13]华北敌后坚持群众性游击战争,“依靠群众的力量,它不仅要依靠武装的群众,而且要依靠非武装的群众”[14],配合正规军,战术上实行游击战。对于具体的群众动员,《强化群众运动的指导》等社论,强调各地必须深入开展群众工作,自觉依靠群众,反对官办群众运动,才能有利于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实践“人民战争”“群众性抗战”路线,团结群众,有力地扩大和巩固党的局部执政基础,推进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三)注重话语斗争的国际支持

  1.聚焦中苏利害关系,加紧团结互助。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中国共产党殊途同归。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评价苏联,“自抗战以来,苏联即表现出是最能援助我国的友邦,予我国以各种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帮助”[15]。中苏利益休戚与共,该报社论从中苏互助的历史传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中苏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中苏地理位置接壤,各自战场的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双方领土安全等方面,阐述中苏关系是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患难相恤、生死与共。因此,“中国军民多消灭敌寇一分实力,也就是多减轻苏联一分威胁,也就是对苏联多一分援助”[16]。《新华日报》(华北版)贯彻实行“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亲苏政策,并晓以利害,巩固两国的亲密关系,争取苏联及国际无产阶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凸显美英与日矛盾,争取西方社会支持。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不均,存在矛盾和斗争。《新华日报》(华北版)深谙其道,凸显日本势力的不断扩张与美英在远东利益的冲突与博弈,揭露日本欲想完全占领中国的野心。该报社论高调宣称英美各国“维护九国公约,保障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英美法对中国的友谊借款,以及这些国家里面的反日援华运动”[17]是值得肯定的。随着时局变化,社论更将日寇与英美直接对立,“日寇已加入德意阵线而采取了积极的反英美的步骤”[18]。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新华日报》(华北版)如实报道英美远东的大溃败,“日寇以先发制人之势,给予英美在太平洋上的根据地,特别是夏威夷,以相当严重的损失”[19]。为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之国际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全世界反侵略各国,已形成空前未有的国际团结”[20]。

  3.揭露日寇暴行,与世界人民同仇敌忾。抗战相持阶段以后,日寇在华北敌后地区为巩固既占领区域的安定,制定“治安肃正”计划,并且违反国际公约制造毒气毒菌。“不仅是在战场上当作武器去射击,还要经过老鼠,经过老百姓房屋家具,经过各色各种的引诱物,偷偷摸摸地把它射击出来。”[21]此外,《新华日报》(华北版)报道如《日寇加紧南侵》《新加坡告急》《南洋资源对日寇的价值》等社论,声讨日寇在世界各地残害民众、掠夺民力、抢占民财等恶行。该报社论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界人民揭露日寇的暴行,表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克时艰的决心。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话语斗争方式

  1.主旨木刻版画配合文字社论的话语形式。《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不久,鲁艺木刻工作团汇入报社,有陈铁耕、罗工柳、胡一川、华山、彦涵等。在美术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些木刻或绘制的刊头、插图、图案,再加上还开设《敌后方木刻专刊》,使《新华日报·华北版》反而出现了特有的风姿”[22]。该报每期社论刊有“主旨木刻版画”,黑白为主,冷峻凌厉,图文并茂,用醒目的方式实践抗战话语。“有歌颂敌后军民英勇斗争、讽刺打击敌人、表现重大节日或重大政治事件等,和评论、新闻报道密切配合,大大增强了宣传效果。”[23]《新华日报》(华北版)利用本土化、民族化的视觉形式,衍生政治话语和动员所表述出来“去殖民化”的文化内容配合文字,推动中共多样性抗战话语的构筑,为中共赢得民心。

  2.凸显批判性原则的话语表述方式。抗战时期华北敌后地区盛行“速胜论”“投降论”等错误言论和主张。《新华日报》(华北版)充分利用社论的批判性功能,社论标题关键词中“粉碎”(12次)、“反对”(21次)等核心话语批驳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话语并构筑“与之斗争”的抗战话语体系。如《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一文直言广州、武汉会战之后,日军“怀柔”政治的实质是“以华制华”的另类阴谋毒计,警醒国人不可对敌放松警惕。《“敢不敢胜利”纠正“速胜论”的错误谣言》对“亡国论”“速胜论”的言论进行批判,阐述坚持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共勇于亮剑,敢于斗争,在话语交锋中争夺话语权。

  3.“开天窗”留白的抗议方式。留白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表述方式。社论通过留白处理,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对空白区域进行强调、重视,激发广大受众的想象力,实现“无声胜有声”,达到话语意图的有效性。《新华日报》(华北版)作为中央级党报地方化的首创,其在华北敌后的传播力、影响力日益增强。1940年5月,国民党内政部“查《新华日报》华北版,未据声请登记,擅自发行。核与《修正出版法》及《抗战时期报社声请登记及变更登记暂行办法》均有不合。业经本部函内政部转咨山西省政府停止其发行在案”[24]。对此,《新华日报》(华北版)在1940年7月9日、1940年9月17日两期社论中没有刊载任何内容,留白空间于头版,曲意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禁锢新闻出版自由,破坏抗战团结大局。

  三、中国共产党华北敌后 争夺话语权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指导地位

  《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全面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共产党人毫不隐讳自己的观点,而且公开地告诉全国同胞,共产党仍然坚信马列主义,坚信群众的力量,坚信抗战必然获得胜利。”[25]“华北新华日报始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理论同华北敌后实际情况相结合”[26],传播党的抗日主张,凝民心聚共识。当前全媒体时代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在多元化、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削弱。因此,加强、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媒体时代的统摄地位,刻不容缓。通过党报党刊全方位、立体式、互动式地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聚焦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凸显理论性和思想性,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从根本上获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话语的领导权。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聚焦敌后民众疾苦,为民众排忧解难,倚重民众力量,抗战建国。《新华日报》(华北版)坚持群众性原则,为民请命,继而取信于民。新时代,党报党刊始终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方阵,要为民发声,关注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民众的日常生活所需,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巩固夯实基础。同时,全媒体时代信息泛滥,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建构仅仅依靠政府行为则面临意识形态话语管理不到位等困境。故而,党报党刊要发挥“人人为媒”的时代特征,动员全民参与,与民众形成积极的互动、联动关系,将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紧紧地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三)坚持与时俱进

  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紧握抗战、团结、民主、进步的时代主题并根据抗战相持阶段的发展变化,相继提出“拥蒋反汪”“反汪锄奸”“两年胜利”等宣传话语。《新华日报》(华北版)顺应时代要求,引领抗战话语,新时代,党报党刊对意识形态工作话语的建构要紧跟国内外实践发展的步伐,勇于自我革命、追求创新,比如,“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等,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的主动权。

  (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抗战相持阶段,《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运用多种话语斗争方式讨伐汪精卫的叛国言行,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反共”恶行,并揭露日寇“以华制华”的政治阴谋。中共在与多方势力的话语博弈中,争夺抗战话语权。当下,意识形态工作话语受到“价值虚无主义”“全盘西化”“历史虚无主义”等谬论的挑战,党报党刊要旗帜鲜明地发扬战斗性原则,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与错误理论角逐、碰撞中讲好中国故事,巩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AZD133)阶段性成果】  祝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2][4]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中)[M].刘增杰,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925,1117,1139.[3]李泰.当前的文艺运动与文艺工作者的紧急任务[J].大众,1940(31-32):6.

  [5]王刘伟.抗战时期中共对“游而不击”谣言的应对[J].党的文献,2020(4):103.

  [6]敌寇捏造的荒谬消息[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01-01(2).

  [7]善于应付一切封建迷信组织[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08-27(1).

  [8]张朋.中国共产党早期话语权建构研究[J].理论学刊,2021(3):50.

  [9]论摩擦(二)[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05-21(1).

  [10]把民主建设推进一步[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3-01-11(1).

  [11]论平定物价[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01-19(1).

  [12]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文献部分·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160.

  [13]加倍深入群众工作[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12-01(1).

  [14]强化群众运动的指导[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2-11-26(1).

  [15]论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03-09(1).

  [16]论中苏利害的一致性[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08-15(1).

  [17]论目前国际形势[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02-11(1).

  [18]论日美英的矛盾[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08-11(1).

  [19]太平洋战争的形式[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1-12-19(1).[20]反侵略各国的空前团结[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2-01-05(1).

  [21]组织人民防止毒气毒菌[N].新华日报(华北版),1942-04-07(1).

  [22][23]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抗战文化[M].皇甫建伟,张基祥,编著.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214,215.

  [2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525.

  [25]英勇奋斗的十八周年[N].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07-01(1).[26]赵建荣.华北《新华日报》创刊的背景及作用[J].青年记者,2018(15):106.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11-10 10:10: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甘霖 :废约后的纠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天津英租界的接收

下一篇: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对敌宣传工作及成效研究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