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东北地区的斗争形势变得复杂而严酷。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满洲省委深刻认识到抗日武装力量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始派大批干部到各地指导创建属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经过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等阶段的磨炼后,中国共产党于1936 年陆续将东北地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战争的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各级地下党组织在明暗两条线上要分别承受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
在各级党组织之间以及地方党组织与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之间的联系渠道都是地下交通站,其作用可想而知。地下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各级党组织(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和东北各地基层党组织)的指示、文件、书报等;掩护、迎送身负重要使命的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巡视指导抗日救国工作,或者去中央、省委开会,请示、汇报工作;侦查与传送日伪军各种活动情报,为制定作战行动方案提供依据;筹集和运送各种作战物资,以及吃穿等生活用品;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伪军和开明士绅参加抗日斗争,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试举几例,简要阐述。
一、传递各级党组织的指示、文件、书报等
黑龙江地区的党组织建立后,需要通过与上级党组织的不中断联络获得指示、命令,进而指导黑龙江各地党组织逐级开展工作。地下交通站对保持各级党组织正常运行所发挥的作用由此略见一斑。
满洲省委交通员张宗伟负责满洲省委与中共中央的情报联络。为了便于工作,党组织在哈尔滨道里炮队街(现通江街)开了一个杂货铺,他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
密山半截河国际交通站经吉东特委批准于1934年1 月成立。1936 年6 月,满洲省委撤销后,东北地区各个党组织和抗联部队需要与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建立不间断的联系,以便及时获得中央的指示。
鉴于传送文件和情报的任务繁重,半截河国际交通站(原来仅有经过绥芬河的一条交通路线)又开辟了一条新路线,即从穆棱县桦木林子区域中苏边界第21 号界碑处通往苏联。
张学礼参加革命后,党组织分配他在格金河区(汤原县境内)当交通员。据他回忆:“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使我们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的抗日根据地能够存在下来,秘密的交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宝山屯(七甲)抗日救国会长郭来顺领导的交通员李小个子把信传给我,我再传给格金河西屯(二保)陆长荣家。虽然没有电报、电话,我们党和游击队的情报也很灵通”。[1(] P.113)
1935 年3 月,“在县城建立中共宾县特支秘密联络机关——新宾书局,接转满洲省委、北满临时省委、哈尔滨市委、抗联三军等大量文件与传单”。[2(] P.20)
二、掩护、迎送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巡视指导工作,请示、汇报工作
广为人知的“中共六大哈尔滨联络站”是黑龙江地区地下交通工作的典型代表,地方党组织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安全接送途径哈尔滨赴苏开会的党代表。1928 年初,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6 月在莫斯科召开。从4 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 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除小部分代表从上海乘船到海参崴再到莫斯科外,大部分代表经陆路去莫斯科。走陆路的代表为了避开特务跟踪,到哈尔滨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绥芬河过境,另一路经满洲里出境。
为了确保六大代表的安全,党中央设立“哈尔滨秘密接待站”,接送过往代表。联络站设在外国四道街14 号平房地下党员阮节庵的家(现在的红专街20号)。中共哈尔滨临时县委指派李纪渊与阮节庵、沈光慈夫妇负责接待任务,同时,中央委派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到哈尔滨协助接待工作。这个联络站“共接待40 多位代表,包括党的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张国焘、周恩来、李立三、罗章龙等”。[3(] P.9)
当时在绥芬河和满洲里也都设立了专门的联络站。可以说,黑龙江地区地下交通站为中共六大的顺利召开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侦查与传送日伪军各种活动情报
各交通站获取情报并及时送给党组织和党领导的部队,不但能够使地方党组织免遭敌人破坏,作战部队减少伤亡,而且为作战部队提前制定作战计划并取得胜利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在多数伏击战打响之前,几乎都能看到地下交通员奔波劳碌的身影。
1934 年,中共宾县特支委员孙太义从伪元宝河警察所警察韩子相处获知伪警察三中队将于7 月初进山讨伐的消息。孙太义派交通员将这一消息迅速传送给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赵尚志。“赵率领战士500 余人埋伏在黄草坡,伪警察三中队遭突然袭击,死亡40 余人,潜逃30 余人,缴获大枪40 支,小枪3 支,子弹2 000 余发”。[2(] P.290)这样的事例很多。
著名的西风嘴子伏击战全歼了日军少将日野武雄以下39 名敌人,抗联部队无一伤亡,堪称经典。这次伏击战的胜利很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准确的情报来源。“1938 年9 月26 日晚,抗联第七军军部接到地下联络员朴永山送来的一份情报,获悉日军一名高级军官由抚远乘船沿乌苏里江、挠力河到小佳河,视察‘集团部落’建成情况。七军代理军长崔石泉接到情报后,决定率军部和少年连袭击这股敌人。部队赶到驻地40 里外的西风嘴子,选择有利地形,连夜埋伏下来,准备在敌人返回时予以痛击。”[4(] P.104)28 日,进入伏击阵地的日军汽艇遭到抗联部队的突然袭击并很快搁浅,船上敌人被全部消灭。在同年10 月2 日的伪满《大同报》第一版,敌人对日野武雄之死发出哀叹:“满洲国防将星陨落一个。”
四、筹集和运送各种作战物资,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为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筹集、输送物资是地方党组织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确保抗日队伍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生存并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1937 年,为了便于同抗日队伍取得联系,党组织通过关系将佳木斯地下交通站负责人李恩举从西门小学转到敖其小学,这里离汤原游击区较近。李恩举“以校长身份做掩护,以学校名义多次进城购买棉胶鞋、靰鞡、棉帽、棉服、油印机、纸张、电讯器材、医药等物资,并及时转送给在汤原一带活动的抗联第六军”。[5(] P.250)这样的事例很多,当时遍布各地的党组织领导下的交通站都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在此不一一列举。
五、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伪军和开明士绅参加抗日斗争
胡伦在密山开展地下斗争期间,成功打入伪骑兵警卫旅并担任连长。他平时注意对士兵进行抗日爱国教育,并秘密发展了一批骨干分子。1934 年5 月,根据中共密山县委的指示,经过精心谋划,他成功策反伪骑兵旅的机枪连参加抗日部队,带领62 名战士和大批武器装备加入李延禄领导的抗日部队。
策动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起义,是东北地区抗日部队和地方党组织联手成功策反敌方军事力量加入我党领导的抗日部队最典型的事例。这次起义是张镇华以及冯淑艳、王杰忱夫妇长期、耐心和细致工作的结果。
张镇华在调查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队长李文彬的社会关系时了解到他与三道河子的一个木匠王杰忱是表兄弟,关系十分密切。王杰忱和妻子冯淑艳的家就住在穆棱镇,冯淑艳受中共穆棱区委的领导,为抗联第五军送粮食、衣服、药品和情报等工作。张镇华与冯淑艳夫妇建立联系后,将策反李文彬的工作交给了冯淑艳夫妇。
王杰忱首先打入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当士兵,然后冯淑艳以探亲为名逐渐接触李文彬。李文彬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在冯淑艳夫妇的争取下,逐步增强了起义抗日的决心。在李文彬的支持下,冯淑艳又开始在下层士兵中开展工作,收效显著。李文彬领导的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的士兵多数是收编吉林自卫军、救国军的军人。他们中大多数既是爱国之士,又是射击能手。这些士兵都不愿受日本侵略者的气,不甘当亡国奴,经过地下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之后,曾多次主动向李文彬提出早日起义抗日的要求。李文彬告诉他们等待时机,不要轻举妄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和进一步的起义准备工作,起义时机已经成熟。张镇华和冯淑艳、王杰忱、李文彬共同研究,制定出一个起义行动和对家属的安排计划。军部批准了起义的行动计划后,7 月12 日晚,冯淑艳夫妇和李文彬带领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发动起义。
李文彬派人切断所有电话线,撤掉岗哨和巡逻兵,院内布下两挺机枪。然后李文彬一声令下,全体官兵到院内集合。李文彬对官兵们说:“弟兄们!今夜咱们要收拾日本人,都要按我的命令行动。这个时候谁要还替日本人卖命,他就别想活!”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士兵们基本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一贯效忠日寇的杨翻译见事态不妙,转身要跑,被早已安排好的两名士兵抱住,绑在军车上。
李文彬命令:“包围日本军官住宅!”先后从住宅里跑出来的两个日本教官田中和加藤直秋被结果了性命,一会儿工夫,日本住宅里的八名日本军官就被打死了七个,只有日本指导官津村昌还没露面。李文彬说:“决不能让津村昌跑掉!”在搜索中,津村昌在烤炉里开枪打伤了一名起义士兵。李文彬进屋后命令津村昌出来,津村昌手举战刀向李文彬劈来,被李文彬击毙。消灭了八名日本军官后,李文彬率起义战士烧毁了日本军官的住宅和森林警察大队的房所,破坏了各种军事建筑、设备,率领三道河子森林警察大队150 多人,连同家属六七百人,带着所有军需物资完成起义。在张镇华率领的抗联第五军一师部队迎接下,来到抗联第五军军部所在地三道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综上所述,奔走在黑龙江地区各条秘密战线上的广大交通员,根据自身承载的历史使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最终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黑龙江文史资料·第三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2]徐剑影,张德润主编.宾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4]元仁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于万岭.不朽的丰碑——黑龙江省革命烈士事迹选[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08 11:55: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嫩江铁路桥 打响抗战第一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