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揭开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十余万中国守军殊死抵抗,伤亡惨重,阵地上死尸堆了好几层。13日南京沦陷,震惊中外的大屠杀开始,三十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在此期间,侵华日军、伪政权及一些慈善机构和私人通过焚烧、掩埋、沉江等多种方式,对横陈南京城郊的遇难者尸体进行了处理,这在许多回忆文章和历史资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进攻南京的命令。进攻南京的日军是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大将,下辖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第9师团、第11师团、第13师团、第101师团、第16师团)和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共九个师团。松井石根接到命令后,除将第101师团留驻上海外,集中其他所有部队,兵分三路,直扑南京。日军的这三路兵马,右路以第11、13、16师团,沿京(宁)沪铁路向西进犯,攻夺乌龙山要塞,并渡江北上,切断津浦线和江北运河;中路以第3、9师团,沿京(宁)杭公路进攻南京;左路以第6、18、114师团及国崎支队,沿着广德、宣城一线西进,直奔芜湖,目的是切断南京守军沿江西退的后路。
日本媒体报道的日军杀人魔王比赛。
国民政府为坚持长期抗战,决定迁都重庆,同时决定守卫南京。担任南京守备任务的部队是第2军两个师、第60军两个师、第66军两个师、第71军一个师、第72军一个师、第74军两个师、第78军一个师、第83军两个师,除此之外,还有教导总队、第103师、第112师等部队,共计10万余人,唐生智被任命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唐生智以四个军的部队组成外围阵地,守卫汤山、栖霞、淳化、板桥一带;以三个师和一个教导总队的兵力部署在城墙,组成腹廓阵地;以宪兵团和警察总队为主在城内维持秩序。唐生智还向中外记者发表谈话说:“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最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付出莫大之代价。”
但唐生智的誓言并未兑现,12月5日至8日,日军并未经过激烈战斗便占领了南京城郊的高地和我军阵地,对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12月9日,日军飞机在南京散发《投降劝告书》,限中国军队次日正午以前答复。10日下午1时,日军劝降不成,开始对南京发起进攻。13日上午,日军攻入城内,南京陷落。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陈克文当时已随政府迁至武汉,他在12月14日的日记中这样记道:“首都昨晨已经陷落,今晨看报始确信。战事初发生时,许多人说,敌人要攻到南京,最少需要三年功夫,死五十万人。外国顾问也如此说。及沪战失利,南京守土将领又说最少可守三个月。想不到才四个月,敌人已经攻到南京。敌兵攻南京不过四五天便告失守。沪战初期,举世刮目相看,不图一经败北,势如山倒,一至于此。”
为掩罪行日军焚尸抛江
占领南京后,日军展开了疯狂大屠杀,金陵古城阴风阵阵,几成鬼城。为掩盖其罪行,制造假象,日军对遍布城内外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其中很多被焚烧后沉入江中。
关于沦陷后南京的凄惨境况,据日军目击者自己描述:“在那宽阔的江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死尸,放眼望去,全是尸体,江岸上也是,江中也是,几乎看不到边。这些死尸中不光是士兵,还有许多是平民,有大人也有孩子,有男有女,就像满江漂流的木排,缓缓向下流淌去。把目光移往上游,看到的也还是‘尸山’,简直无边无际。”
南京被杀害百姓尸骨。
日军为了掩盖大屠杀的罪证,专门动用部队焚尸灭迹,因为将枪杀、刺杀的尸体原封不动地扔进江里,总会留下痕迹。码头上到处都是焦黑得尸体,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小山。南京城弥漫着一股股焦臭难闻的尸烟,焚尸作业的日本工兵部队一律戴上防毒面具。当时一些人还没死,被焚烧的尸堆中经常传出绝望、恐怖的惨叫声,甚至还有一些人在里面拼命打滚。
日军少佐太田寿男在此期间与另一名军官奉命处理尸体,他们各率400名士兵,专门运送处理尸首。太田寿男后来被我军俘虏,他对当时处理尸体的方法、使用器材及运输情况分非常熟悉。据其供述,大部分尸体是由下关码头投入长江的,少部分在浦口一带的洼地和土窟埋掉。尸体由军方用汽车拉倒江边,太田寿男他们负责将尸体抛入江中,距离远的用汽车或者手推车运送,近的用担架搬运。士兵用铁钩子钩动尸体,其中还有一些负有重伤没有死去的,他们便丧心病狂地用铁钩子猛刺伤者的心脏或头部,使其断气后再运走,到处都是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和凄惨的呻吟,让人惨不忍睹。
太田寿男对焚烧抛弃尸体的大体数量也有统计,据他供述:
1、12月14、15日在下关地区没有划分区域,由安达少佐进行处理时,估计尸体总数约10万。其中由码头及稍下流投入扬子江的,约有3.5万,运搬到烧毁及埋没地点的约有3万,计6.5万。12月14、15两天,不但在白天进行,为了迅速处理,就是在夜间也进行了。
2、12月15日夜晚,我回到南京下关后,16日、17日、18日三天把下关地区分为东西两个地区进行。安达少佐担当的地区是东部,投入扬子江数字约有1.6万名。我担任的地区是西部,投入扬子江的数字约1.9万名。共计3.5万名,内有重伤还未死者600名。
以上全部的总数,运往烧毁、埋没地点的约3万,投入扬子江的约7万,计约10万名。
3、在南京事件所处理的尸体总数,南京碇泊场所担任的数约10万,进攻南京部队处理的数约5万,计15万。
作为当时直接负责处理尸体的日军基层军官,太田寿男的供述还是比较真实、可信的,这些材料也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慈善机构收埋遇难者尸体
当时南京的一些慈善机构和个人也参与处理遇难者尸体,参与这项工作的慈善机构主要有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崇善堂、红十字会、同善堂、回民掩埋队等,个人有旅居南京的湖南商人盛世征、昌开运,南京市民芮芳缘、张鸿儒等人。
日军在南京杀害的平民百姓。
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自12月22日开始掩埋遇难者同胞的尸体,工作人员都穿蓝色上衣或背心,前后都印着醒目的白底红卍字,当年曾参加这项工作的南京市民施惠云介绍:“每天管门东、门西、三牌楼地段,最多一天收过800多具尸体。特别是收尸的后期,由于有人被杀的时间较长,天气又暖,尸体已经腐烂了,我们就用铁钩子来抬。每天收到的尸体,用汽车送到望风矶、汉西门和下关一带掩埋起来。我们拖的尸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和年轻的妇女。”
红卍字会掩埋尸体的土坑大都是长方形,深两丈左右,男女分开掩埋。每10具尸体埋一层,每层上面覆盖芦席和泥土,然后再一层一层向上摞,直到堆满为止。
红卍字会主要在中华门、水西门及城西一带掩埋遇难同胞尸体,活动时间集中在1937年12月22日至1938年10月,具体数字、性别和埋葬地点都有记载,此间该会在城里收埋尸体1793具,在城外收埋41330具,共计43123具。
《金陵十三钗》电影剧照。
崇善堂是南京的一家民间慈善团体,南京沦陷后组织“崇字掩埋队”,负责掩埋遇难者尸体。崇善堂承担收埋尸体的范围相当广泛,收埋尸体的数量也相当庞大。据崇善堂负责人周一渔说:“城区尸体受刀伤的比中弹的多,郊区则差不多。凡有女尸的地方,男尸都在较远的地方。城区的尸体多在地下室、道路转角处发现;乡区的尸体,则是数百数十的躺在沟渠、池塘、田埂下以及草堆中间。那情景之惨,是没法说的。”
崇善堂在几个月时间里,共掩埋男尸109363具,女尸2091具,儿童尸体813具,共计112267具,是当时收埋尸体最多的一家慈善机构。
红十字会从1937年12月24日开始收埋尸体,期间共掩埋军民尸体22683具,牲畜若干。红十字会留下的统计资料非常齐全、准确,自1938年1月6日起,逐日填写,一天不漏,人畜兼具,一概载明,这些史料对于后人了解、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详实依据。
同善堂原来是南京城里专门殓葬婴孩的机构,南京大屠杀后特地成立了掩埋组,埋葬被日军杀害之同胞遗体,期间共掩埋了7000多具同胞尸体。1947年1月,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战犯谷寿夫时,同善堂掩埋组负责人刘德才曾出庭作证,并当庭出示了当年使用的白布臂章,臂章上印有醒目的红十字符号,加盖了“南京雨花台同善堂图记”长戳并写有“南京市同善堂掩埋组组长刘德才”字样。
回民掩埋队主要掩埋南京鸡鹅巷清真寺附近遇害的回族同胞,共收埋了400余具尸体。掩埋组成员都是回族人,他们按照回族宗教习惯,先给遇害者洗净身体,再举行土葬。
除了这些慈善机构外,一些市民和商人还出资、出人掩埋遇难者遗体,居住在上新河的湖南商人盛世征、昌开运自费雇佣工人,将上新河一带的死难军民尸体28730具埋葬。他们后来在文章中说:“可怜死者抛尸露骨,民等不忍,助款雇工,将尸掩埋,每具尸体以法币4角,共费法币1万余元。”盛世征、昌开运因系“助款雇工”,其统计数字应该比较准确。
南京伪政权组织掩埋
1937年12月16日至1938年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下关区公所区长刘连祥组织人员在下关一带掩埋尸体3240具,1938年1月30日,刘连祥在致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说:“到碇泊场司令部,会见南出先生,蒙司令部发给良民符号84张,即开始分班工作,计由中山码头沿江边清扫及将尸体掩埋,是日约埋三四十具……如此每天均到下关,认真努力清扫工作,经手掩埋尸体约3240具。”
日军在南京郊区杀害的平民百姓。
伪南京市政府成立后,有老百姓在中山门外灵谷寺与马群陵园一带发现遇难遗骨3000余具,伪市政府卫生局派人整理收集,将其葬于灵谷寺以东空地,并用青砖垒砌圆形坟墓一座,外面粉刷水泥,坚固异常。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武为之立“无主孤魂碑”,碑文云:
越二月,村民来告茆山、马群、马鞍、灵谷寺诸地遗尸尤多,乞尽瘗之,乃下其事于卫生局,选夫治具悉收残骨得3000余具,葬于灵谷寺之东,深埋以远狐兔,厚封以识其处。立无主孤魂之碑,且使执事夏元芝以豚蹄只鸡酒饭奠之。
责任编辑:黄雪 最后更新:2022-12-10 10:0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