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永远23岁的革命先辈贾良图:学生救亡运动"领头羊"(2)
2017-11-28 12:54:57  来源:河北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牺牲时,距他23岁生日仅有23天

  同学们机智灵活的斗争,三番五次粉碎了敌人阻谋诡计,反动派又岂能甘心失败?

  据《保定二师“七·六”护校革命斗争记略》记载,在敌人包围二师之后,中共河北省委也曾提醒保属特委注意观望暨南大学和青岛大学两地学潮的动向,一旦敌人采取武力镇压手段,同志们要适时转移。

  “到‘七·六’护校运动爆发前,‘保二师’学生中党、团员及进步组织的成员已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中共保属特委就设在校内。”据保定市党史办付惠英介绍,正因为此时“保二师”的党团组织已成为领导保定广大地区革命运动的核心,所以国民党反动派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斗争的残酷性前所未有。去还是留?这个问题如石块一样压在贾良图与同学们的心头。

  “第二师范是保定市抗日的堡垒,是学生救亡运动的支点。我们不能叫敌人轻易攻破它。”也许,梁斌在《红旗谱》中,借“老夏”之口道出的这些话,正可以表达出以贾良图为首的护校学生与学校共存亡的那份执着和无畏。

  1932年7月6日凌晨3时,敌人终于露出狰狞面孔。

  “敌人吹起冲锋号,用大挠钩扒开了我们的校墙,步枪和机枪噼噼啪啪、哒哒地一齐向校内开火。我们守卫在北面的西北面的同学冒着枪弹用木棒、红缨枪、大砍刀英勇抵抗,所有其他同学都从睡梦中惊醒,各人抓起武器,奔向自己防守的岗位与敌展开博斗,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震撼了大地……”对于那个被同窗鲜血染红的黎明,多年之后,臧伯平仍不忍回望。

  1964年,臧伯平已是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有一次给中文系的师生作报告,有同学让他讲讲以“二师学潮”为题材的《破晓风云》的创作经验,他却慨叹一声:“不说那些了……”而在场的学生,从他表情中看到的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太过深切的悲痛。

  《七月的风暴》中,对于当天的惨烈,臧伯平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细节铺陈,唯独详细记述了贾良图牺牲时的情景:

  “当敌人用大木头撞开大门,冲进校来,贾良图和王慕桓赶上来阻击,敌人迎面一阵扫射,他们中弹倒地。伪警察局长王中民用手枪指着他们两个说:‘我看你们还逞强不?’

  贾良图怒目横眉,用坚定的声音说:‘你们这些屠杀爱国青年的刽子手不是人,总有一天受到人民的审判和惩罚!我们死也死得光荣!我们的血不会白流!’王中民听了恼羞成怒,扳起驳壳枪的扳机,向贾良图、王慕桓头上连开数枪……”

  一天后进入校内的《大公报》记者,这样描述现场的惨状:“……行到总务股门口,见血殷柱石,共三处。盖军警与学生冲突时,首先受伤学生所流之血。虽经泥土盖掩,然流血过多,痕迹犹存……备觉凄惨。”

  “……贾良图等八同志,当场壮烈牺牲……”

  指尖从“七·六烈士”纪念碑碑文的字里行间拂过,记者仿佛仍能感受到热血的温度,仍可听到那些青春的声音,发出“反对教育法西斯化”、“抗日救国无罪”的呐喊。

  年轻的播火者虽然逝去,但他们播下的火种,总有一天势成燎原。

  1932年7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布了《为保定惨案告民众书》,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的暴行;平津各地大中学生纷纷成立二师学潮后援会;入狱的同学即使身陷囹圄,仍和敌人进行着不懈斗争,出版了秘密刊物《突进周刊》,并连续进行过三次绝食斗争……

  “保二师”校内很快恢复了党组织。

  1936年5月,因“七·六”惨案被国民党关押的最后10名“保二师”同学得到释放。

  “七·七”事变后,“保二师”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越来越多火红的青春足迹,沿着烈士们向往的方向,不断前行着。

  [记者感言]

  牺牲中的永恒

  贾良图23岁,刘玉林22岁,边隆基20岁,马修善19岁,张鲁泉19岁....。。站在保定二师“七·六”烈士纪念碑前,记者看到,在13位烈士中,贾良图是最年长的一位。

  触摸冰冷的石碑,仿佛面对那些年轻先行者的诘问:

  你在这样的年龄,面对黑暗统治,明知以卵击石,是否会做同样的抗争?

  你在这样的年龄,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平静生活的矛盾间,你选择沉默还是呐喊?

  你在这样的年龄,可曾考虑过生或死意味着什么?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话耳熟能详,然而真正选择起来却并不容易。

  用当时一些人世俗的眼光来看,贾良图他们应该有更好的选择。

  他们本可以一心读书,不闻窗外之事;在国民党当局的高压政策下,他们可以选择沉默、隐忍;当有同学被开除、逮捕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完全能够远走高飞;当校园被军警封锁、弹尽粮绝时,投降或许可以苟全性命。

  20多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家庭、事业、理想,人生就如空白画卷在他们面前铺开,与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革命之路相比,平静、安逸的生活显然有着巨大的现实诱惑,但是,13位烈士不言放弃、没有退缩,面对白色恐怖,如“真的猛士”,直面鲜血与牺牲。

  在他们身上,是“进前而勿顾后”的勇气,在“背黑暗而向光明”的激情;

  在他们眼里,无暇顾及个人的名利得失;

  在他们心中,用青春和生命为后人铺就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化成火种,照亮黑暗中前行的人们便是最值得的事。

  我们的民族不乏这样的青年,黑暗中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我们的民族不乏这样的青年,逆境中勇于拼搏、自强不息;

  我们的民族不乏这样的青年,奋斗中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在青春年华结束年轻的生命,在后人的痛惜中他们却拥有了永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记者心中,林则徐的这句诗是对贾良图等13位烈士最好的诠释。

  [人物小传]

  贾良图

  他出生在“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清清冶河伴他度过了幼年时光;

  山山水水没有羁绊住他的脚步,求学于保定二师,从此沿着真理与信仰的方向一路前行;

  在家人眼中,他是孝顺的儿子,热情的弟弟,温厚的丈夫;

  在乡亲们眼中,他是逢考试必得第一的天才,是善良本分的好后生,是全村的骄傲;

  同学们称他“老良”,不只因为他的“少白头”,更因为他成熟干练、学识渊博。

  他宣传马克思主义,从古城保定到家乡井陉,处处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

  在他的感召下,兄嫂、妻子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人眼里的他有着太多生的理由:

  大好年华,学识才干样样出众,

  家中老母尚在,正期待着儿孙满堂,

  自己婚后还无子女,天伦之乐未享....。。

  然而,他却选择了牺牲。

  贾良图,永远23岁的革命前辈。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8 12:56: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永远23岁的革命先辈贾良图:学生救亡运动"领头羊"(1)

下一篇:清华学子弃学抗日:译外电印报纸 23岁殉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