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初,我们住在湖南衡阳,依靠父亲帮人打工的收入,一家5口生活尚过得去,我和大哥还进入小学读书。但好景不常,随着武汉、长沙被日本侵略军占领,衡阳也常被日冦轰炸,那时防空警报几成家常便饭,我们小学的后山就是安放防空警报的地方,每当拉响警报,莫不让人胆战心惊!1944年初,在衡阳即将沦陷的前夕,父亲带领全家逃难到祁阳文明舖的乡下,拟投靠一位亲戚,谁知该亲戚已搬离别处,我们只好临时住在一所已放假的小学里。该小学实际早已停课,里面空空的,我们设法架了简易床舖,弄来一些厨具,总算安顿下来。原打算在乡下躲几天就回衡阳去,所以随身带的东西并不多。但衡阳失守后,日冦肆意烧杀轰炸,我们有家不能回,因此在那里度过一年多的苦难生活。
我们住的地方是一所破旧的小学,屋顶年久失修,在屋子里,晴天可见太阳,每逢下雨则到处漏水,晚上遇上大雨根本就不能睡觉,只能卷缩在墙角躲雨,有一天晚上下大雪,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才发现被子上面舖上了一片雪粒。因为所带衣物不多,所以冬天最难过,雨雪天只能呆在家里,一件棉衣谁出门就谁穿。鞋子破了,只好赤脚走路,我同大哥去数十米远的井边打水,也只能赤脚在雪地里抬水回家。
不但缺衣更缺钱,幸好母亲随身带了一些首饰,拿去换回一些粮食,一家5口人只能省着吃,能吃个半饱就算不错了。当时买不起肉菜,记得那时经常吃的是醤油伴饭或咸菜、野菜或番薯、芋头,春夏季节还好,我们在家门口开荒种菜,常可吃到新鲜蔬菜,而且可以在后山采野菜或野果充饥。
在那时,我们当然不可能上学,但兄弟间坚持互教互学。上过几年小学的大哥不仅努力自学,还主动当起了两个弟弟的小先生,缺少笔墨纸,就利用沙地当纸、树枝当笔写字、学习。
刚到乡下那段日子,生活虽然艰苦,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安定快乐的。但日冦占领衡阳后,鬼子兵也常到农村骚扰,令人提心吊胆。有一天,乡民得到消息说鬼子将来村里抢粮,要大家赶快躲避,于是我们同老乡一起行走十数里藏进一个大山洞。在逃亡路上,我们远远看见两个鬼子兵,身背上有刺刀的长枪,手牵一条大狼狗,见到人群就举枪乱射,有一颗子弹几乎从我头顶穿过,我想如果我长髙一些,可能就没命了。当天在山洞口烧火煑饭,不知谁弄来一些猪肉和大米分给大家,父亲如获至宝,精心做了一大碗红烧肉,加上其他一些菜,打算全家美餐一顿。做好晚饭已是黄昏,没有桌椅,饭菜都摆在草地上,母亲叫大家快来吃饭,听说有肉吃,我同大家一样兴匆匆走过去,却不意一脚踢翻了红烧肉,“你瞎眼了!”大家不约而同地骂了起来,我也吓呆了,母亲见状,赶快过来解围说:“他是看不清,不要埋怨了!”说着立即收拾倒在草地上的猪肉,拿去清洗干净后,要父亲重新加工,虽味道差些,但总祘吃了一顿肉。正如母亲所说,我是睁眼瞎。当年由于营养不良,我患上了夜盲症,一到夜晚,离开灯光就是一片漆黑,即使在月光下也跟瞎子一样,只有借助灯光才可看到东西,每到黄昏视力就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髙髙兴兴去吃饭,却不小心踢翻红烧肉,真是乐极生悲!
翌日,派去探听情况的村民说鬼子已离去,我们又随大伙回到村里。听说有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不听子女劝说,未离开家里,结果被鬼子兵强奸并被杀害了。我们因年幼,父母不让去看,所以只是耳闻未目睹。但鬼子抢刼后留下的惨祸和乱象却是亲眼所见。
当时除鬼子兵外,也常有一些便衣男子来村里活动,有钱人说他们是共产党、土匪,村民说是游击队。当时也常听到游击队袭击日本鬼子兵的消息,有的村民甚至讲得神乎其神。有一天黄昏,我们住的小学来了3个穿黑色便衣的青年,手拿短枪,见了我们就说:“老乡,别怕,我们来这里商量亊情,晩上切莫出来。”听口音不像本地人,他们呆了一个晚上,天没亮就走了。究竟干了些什么,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我们一概不知,但从其神秘、友善表现来看,大家都相信他们是好人,是打鬼子的,不是地下工作者,就是抗日游击队员。
衡阳是我儿时生活的地方,她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山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悲壮的衡阳保卫战却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令我终生难忘。衡阳是水陆空交通枢纽,是连接东南和西南的战略要地,乃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6月底至8月初,日本侵略军先后投入14万兵力对衡阳连续发起3次总攻击,而当年守城的国民党第10军将士只有18,000人,就是在这种敌我双方实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守军浴血奋战47天,伤亡15,000餘人,其中陣亡約5,600人,而日軍伤亡約30,000餘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为12,186人)。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惨烈、双方伤亡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城市攻防战。日本人称之为“苦难的战役”,媒体誉之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正因此,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衡阳“中国抗战纪念城”的称号。在这场攻防战中,日军对衡阳日夜进行狂轰滥炸、大投燃烧弹,并无视国际公约,施放毒气,令这座千年古城被夷为平地,导致数十万人伤亡或流离失所,由此足见日本鬼子兵的残暴。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11 15:19: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明德逃难生活(2)
下一篇:抗战逃难记: 儿时险遇“鬼子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