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教师节】烽火中的红烛——寻觅抗战中的教师
2023-09-10 09:06:38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人们不会忘记抗战年月的爱国教师:当日寇占东北,犯淞沪,踏平津……是他们,国难之时高擎教育救国旗帜,愈挫愈奋、刚毅坚卓,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默默三尺讲台,耕耘六十余载。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申泮文,回忆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之路,深感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之本。

  1937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美丽的南开园随随之惨遭日寇炮火蹂躏,学校奉命内迁。当时正在南开大学就读的申泮文,满怀悲愤,跋山涉水,再觅精神家园。

  辞却五史宫阙,前往衡山湘水。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共设4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院长分别为冯友兰、吴有训、顾毓(王旁加秀)、陈序经。

  然而,战火无情延伸:南京失守,武汉告急,日机对长沙轰炸日益加剧……

  天大地大,书桌难放下。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不得不举校搬迁,师生又踏上漫漫征程。

  教师带领学生一路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向老乡介绍抗战形势,叙说日寇暴行。生物教师沿途采集标本,地质教师勘探西南地区矿藏和地层,人文科学教师调查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制度……

  昆明最终成为三校的第二故乡,长沙临时大学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校舍破陋,生活简劣;冠盖云集,群贤毕至。闻一多、朱自清、周培源、吴晗、陈省身、华罗庚……当时这些中青年教师活跃在西南联大教学第一线,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教育史上的璀璨一页悄然翻开。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的同时涌现,成为西南联大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深深影响了申泮文:“没有爱国主义作基础,任何教育都是空谈”。1940年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在川甘滇等地从事了5年教育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后回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

  粉笔亦武器,教育也抗战——

  88岁高龄的南京市教育局原局长朱刚被誉为“金陵孔夫子”。抗日烽火中的朱刚,虽然没有亲自在战场上打鬼子杀汉奸,但他用手中粉笔传授给学员们的思想和文化,无疑也是杀敌的利器。

  1939年7月,中共中央创办华北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在晋察冀边区开展国防教育,朱刚就在联合大学工人部担任教师。

  “虽然听不到前线的枪声,虽然看不到同志们奋勇杀敌的场面,但我的心和前线战士连在一起。前线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和日本鬼子干,我们则通过教育投身革命。”朱刚说。 就在1941年,朱刚失去了两个孩子--不在身边的刚满周岁的大儿子病死在了安塞,身边的女儿也被饥饿夺去生命。痛心之余,朱刚深深意识到:“做教育工作也要随时准备做出牺牲”。

  这是一次鲜为人知的“长征”——

  1937年,国立浙江大学举校西迁,500人跋涉2000多公里,最终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扎根当地7年,人称“文军长征”。中科院院士王淦昌曾这样回忆:“我随校沿着浙赣线、湘黔线、逐步西迁,行程千里,历时3年有余。”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便是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

  战乱年月,难舍教学。几百名师生在遵义先后租用了城里18处房屋,兴建实验室,使得小小山城顿时活力四射……

  竺可桢率全国之先在250名新生中推行导师制。他对大学生们说:“我们行导师制,是为了要每个大学生明了他的责任……为的是希望诸位将来能做社会上各业的领袖。在这国难严重的时候,我们更希望有百折不挠坚强刚果的大学生,来领导民众,做社会的砥柱……”“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浙江大学前教务长苏步青教授曾回忆:“我们到了泰和以后,见江水经常泛滥为患。江西的老百姓,受的苦真是说不完。竺先生知此情况后,就命令土木系师生帮助地方除害,在赣江边建造了一条长堤,终于把千年水患给制服了。”读书不忘救国。组织战地服务团、创办黑白文艺社、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浙大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抗日活动,传递抗日理念,鼓舞大众爱国救亡的斗志和信心。

  建于1940年重庆大学“寅初亭”,也见证了一段爱国教师救亡图存的历史

  卢沟桥事变之后,一大批名师巨匠颠沛流离,转移到大西南,马寅初也在其中,他于1938年受聘为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其时其地,国民党四大家族发国难财,聚敛资产。马寅初拍案而起,怒斥官僚资本,却遭国民政府逮捕,于是,重庆大学师生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营救活动,并修建了这座“寅初亭”。

  大师云集,人文荟萃。不仅仅是马寅初来到了重庆大学,由东北大学辗转而来的无线电泰斗冯简被聘为机电系主任,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成为讲座教授……是他们,翻开了重庆本土教育新篇章。是他们,在物资匮乏、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教书育人,待桃李芳华,复祖国河山。重庆大学师生组织了“重庆大学文艺研究社”,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时,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走出校园,4次奔赴内江、自贡、泸州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千转百折,风刀雨剑;矢志不渝,信念如山。爱国教师们在战火纷飞中续写的教育救国篇章,创造了悲壮而伟大的教育奇迹。

责任编辑:张雨萌 最后更新:2023-12-31 10:27: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教师节】抗战中的英雄教师事迹回顾

下一篇:【教师节】弦歌不辍 铎声悠扬 ——追忆与集美学校一起走过抗战岁月的教师们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