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的天然屏障,而坐落在门头沟区千山万壑之中的斋堂川,更凭借着沟深谷狭,关雄隘险成为难以逾越的天险。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斋堂川不仅孕育呵护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而且使平西这块古老的土地变成了埋藏侵略者的坟墓,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谱写了辉煌的诗篇。
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分析了中日战争中敌强我弱的形势和当时敌人用兵的战略方向,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红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着重于山地,是考虑便于创造根据地,建立起支持长期作战的战略支点。洛川会议是在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决定了党领导的军队要实行军事战略转变,也就是要从运动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创建敌后根据地,坚持长期抗战。不久,毛泽东就提出在冀东以及整个燕山山脉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并针对党内和党外一些人轻视游击战争的重大战略作用,只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的错误认识,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再次论述了在燕山等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他指出“山地建立根据地之有利是人人明白的,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都是。这些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我们必须到一切处于敌后的山岳地带去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起根据地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19页)。所以,创建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伟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少奇同志主持北方局工作后,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并积极部署创建平西根据地的准备工作。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给北方局的电报中强调:“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北方局指示河北省委,其中心任务是配合八路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具体指示:“尽量去平津周围的农村……配合八路军建立以燕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不失时机地抓紧准备冀东抗日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刘少奇、彭真同志召集当时的中共东北特别委员会书记苏梅,派他与另外两名老红军陈群、陈仲山一起组成平西武装工作组到平西斋堂川开辟根据地。中共北平市农委也根据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派胡敬一前往八路军总部汇报情况;另一方面由书记张毅之(刘杰)带李光汉、李金亭等一批党员出北平西行,经门头沟到达青白口一带,准备建立中共宛平县委,开辟平西工作,创建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在得到胡敬一的情况后立即派吴伟、赖富、夏青田、钟奇、高岗、马云、赖邦、张连金、陈建才、方坤、张荫田、王德林等l2名老红军带着朱总司令的指示,随胡敬一同志一起开赴平西斋堂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北平市委等多路人马于11月汇聚在斋堂、青白口一带,共同组建了中共宛平中心县委、宛平抗日自卫会筹委会、平西游击支队。在斋堂川播洒下孕育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火种。
斋堂川红色摇篮的确立
冀东是华北敌人的心腹区域,是敌人的远后方,是关内关外的咽喉。为开辟冀东,毛泽东提出,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为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对所属部队刚刚整编过后,便立即命令第一支队政委邓华,要他亲率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开辟平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冀东暴动。接到命令后,邓华率第三大队,于1938年2月,从涞源出发,出紫荆关沿长城东北行进,经涞水县的板城、涿县的野三坡进入平西斋堂川。邓华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村聂家大院。
邓支队在斋堂安营扎寨后,协助地方在东斋堂村建立了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不久,又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并在此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抗日救亡运动,平西根据地由此向周边地区蔓延发展。在西北方向,邓支队第一营连克怀来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口等敌人据点;第二营直逼房山的坨里车站,十几名警察携械投诚,维持会被一举摧毁;在紫石口建立了房涞涿联合县政府;在谢家堡建立了宣涿怀联合县政府……随后,邓支队又袭击门头沟、攻打南口和高崖口、平息大村事变;5月,宋(时轮)支队由雁北经蔚县桃花堡进入斋堂川与邓支队会合,组建了八路军第四纵队。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初见成效。
6月,宋、邓支队挺进冀东,五支队接防斋堂川。为纪念抗战一周年和配合冀东暴动,五支队连袭昌平、阳坊及石景山发电厂,使北平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1938年10月,邓华率部队从冀东返回斋堂地区,其主要工作方针是,向东南向西扩展,使平西与边区联成一片,巩固扩大平西抗日根据地。为此,邓华率队回平西后,首先收复了东西斋堂、上下清水、马栏、军响、杜家庄、青白口等重要村庄。并以此为依托,先后打开了三坡区、房山九区、江水河地区,并消灭了当地的反动民团,恢复并扩大了平西的版图。与此同时,开展了建党、建政、发动群众等工作,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重申,全党应把党的主要工作方向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中央军委根据六中会会决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和华北华中的形势,决定由萧克负责,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组建冀热察挺进军,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1月,挺进军在斋堂川的清水村正式宣布成立,制定了以“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展冀热察游击战争”方针和任务,准备二进冀东。4月,根据当时战局,中央为挺进军重新制定了军事行动方针:暂时不宜深入冀东、热河,要以北平西山及矾山堡、东西斋堂地区为根据地,巩固向北发展。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挺进军确立了三大任务: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挺进军司令部移驻斋堂一带的马栏村。斋堂川——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位再次得到确认。到1940年,挺进军完成了部队整编、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根据地的数次围攻“扫荡”、抗大了平西根据地的版图、完成了“三位一体”的预定任务,使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更加巩固和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
地理优势是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客观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处在四面或三面被敌包围的中间,要建立长期支持的根据地,山地当然是最好的条件,但主要是须有游击队回旋的余地,即广大地区。”平西约4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中,只有斋堂川和板城川道路较大外,其余都是小沟、小道。而斋堂川更有许多优势所在。斋堂川位于北京西部山区,距市中心仅百余里。这里山高林密,沟深谷狭,是开展游击战争十分理想的地方。斋堂镇就坐落在这深山狭谷之中。在它的西北,有京都第一峰东灵山威严耸立:它的西南,有享誉中外的百花山;它的北面,是古往今来的重要隘口沿河城;它的东北是贯穿平西的两大河流之一的永定河,这是斋堂地区过境的主要河流。河水湍急,一泻千里;沿河两岸,峭壁嶙峋,地势十分险要;顺永定河出山,直抵皇城脚下。斋堂川亦是交通咽喉之所在。它东联京都,西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道路受山川形势的制约,随意性少,必然性多。那些大小川谷和山口是交通的必经之地,舍此则无路可行。
平西,当时是指北平以西、北岳恒山东北的宛平(现门头沟区)、涿县、涞水以西以北小五台山一带,约12个县。平西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北屏障,而斋堂川则是平西的门户,是平西根据地的最前沿。对平西,乃到整个晋察冀根据地来说,斋堂川的巩固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距日伪统治中心北平不足百里,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就像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给敌人以致命的威胁。进,可兵临日军统治中心——北平城;守,可借高山深水以拒敌;退,可隐匿苍林于无形。运动战、麻雀战、伏击战、包围战、歼灭战……我军优势可任意发挥。平西抗日根据地以此为中心,可以充分发挥这里的客观优势。
平西根据地从开辟到巩固发展,斋堂川一直是平西党、政、军机关的重要驻地,无形中构筑了一个以斋堂川为中心的指挥网络。
1938年初,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其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聂家大院。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对平西武装的整编和部队扩编任务;完成了向周边开辟的任务;完成了挺进冀东的准备工作。东进受挫后,再次重返平西,依然是以斋堂川为基础,在此得到给养,恢复了元气,重振了军威。
1939年初,萧克受党中央的委托,建立冀热察挺进军,在斋堂川的清水村正式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并在斋堂川完成部队改编任务。在三坡正式建立挺进军不久,司令部便先后移驻斋堂川马栏村、塔河村。在此指挥挺进军先后粉碎了日军多次围攻“扫荡”;完成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此时的斋堂川,不仅是整个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而且是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坚强后方和有力支援者,是完成创建冀热察根据地任务的有力保证。
从l940年4月挺进军的编制及部队部署上看,斋堂川正是冀热察挺进军的指挥中枢。此时,挺进军共分五个团,番号分别为六、七、九、十、十二团。各团活动的位置是以斋堂川为中心四外布局,六团在雁北,七团在矾山堡,九团在涿县张坊,十团在永定河以北,十二团一部分在校受训,另一部分在门头沟一带。军部驻斋堂西之塔河、黄安、简昌。
从当时的通讯网络看,全军电话总机设在斋堂川之达摩村,另在塔河、杜家庄、清水、斋堂等村设立了分机。东线达摩——清水——斋堂——马栏——青白口(斋堂——碣石);西线达摩——清水——杜家庄——庄里——罗古台——蓬头——板城(杜家庄——谢家堡);南线达摩——塔河——堂上——十渡——张坊(十渡——虎过庄);东南线达摩——百花山——房山九区;西北线达摩——清水——小龙门。可以看出这是一张以斋堂川为枢纽,方圆百里的通讯网络。特殊的地理形势和战略优势成就了斋堂川作为平西根据地不可取代的中心地位。
人民的牺牲与奉献编织了斋堂川这一红色的摇篮
斋堂川之所以成为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心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斋堂川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的牺牲。平西抗日根据地从开创时起就已融筑了斋堂川人民的血肉,它的巩固和发展是斋堂川人民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1937年秋,当国民抗日军首次进入斋堂川尝试根据地的创建时,抗战时斋堂川牺牲的第一位烈士赵万庆就是为了给国民抗日军作向导而血洒妙峰山岗的。著名烈士魏国臣肩负着斋堂川人民的重托,随军远征,在开辟冀东的战场上洒尽一腔热血……不完全统计,仅抗战中斋堂川就有800多名子弟兵和干部为了平西、为了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有近千人负伤致残,至今经受肉体和心灵上的折磨。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斋堂川有近4000名优秀青年参加了人民子弟兵,及时补充了主力部队的兵源;有l400多名优秀分子离家参加抗日工作,为整个平西输送了大批干部。
除了人力上的付出,在财力、物力上斋堂川人民同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宛平县(主要指斋堂川)185个村,有142个村的18350间房屋被日军烧毁;有近10万只家禽牲畜被日军抢杀。如将损失折算成小米,相当于6890余万斤。由于敌人的长期进攻,加之连年自然灾害,群众长年以粗糠、山菜为食,破衣烂衫度日。即便如此,大家仍然节衣缩食将仅有的一点粮食、衣物送给部队以供军需。正因为斋堂川建党早,群众觉悟高,基础牢,所以,抗战爆发后这里成了中共各级组织和抗日军队开辟根据地的落脚点,由此孕育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这里也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摇篮和中心。这个中心地位使其成为八路军挺进冀东、开辟平北的出发地和后方基地;成为插向华北日军统治中心——北平的一把尖刀。
八年全面抗战,为平西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为整个民族解放事业,斋堂川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正是这种牺牲与奉献,编织了斋堂川这个红色的摇篮。在这个摇篮的精心呵护下,平西抗日根据地得以建立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是不争的客观历史;是斋堂川人民不屈不挠,誓死维护民族尊严的见证;更是佐证党中央坚持抗日持久战,坚持战地游击战,坚持全民抗战方针决策英明正确的成功范例。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5-07 08:59:4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下一篇:战火中走来的血色平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