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迪
宁乡的教育,原没有什么特色:到了战时,也不见得如何紧张,离开了故乡将近两年的我,由湘西办民教归来,对于故乡的教育,很想知道一个详细,“私立楚沩学校”,原是我几个很好的朋友举办的,听说奉了政府的命令,避免无谓的牺牲,迁移到乡间去了。我便跑到乡间去参观,正是该校迁移的时候,全校的师生,忙碌到了万分,虽然是小学兼办职业,可是学生会的组织很健全,名为“自卫会”,搬家时,除了笨重的器具,是学校主持请工人迁运外,其余轻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动分担的,雄纠纠的孩子,和朴实而较大的孩子,押行李,挑轻担,整理得一清二白,三天工夫,新的校址,又布置得井井有条,礼堂里高悬着总理遗像,主席暨总裁肖像,国民公约,青年守则,时事壁报。听说每晨的公民训练,都是教师灌输有关民族国家的知识。
学校的经费,完全出自几个小学教师薄薪之存余,政府的津贴,寥寥无几。百多学生,七八位教师,所请的工人,只是弄饭的,什么小事, 都是先生和学生动手,打铃是先生,传达是先生,这不是做到了 “劳动服务”的目标吧!
学校旁开辟了十几块菜土,每天黄昏时候,先生率着学生挖土浇水, 白菜萝卜菜种,培植得很丰富,搬迁学校的几天,吃着他们的蔬菜,甜嫩可口,厨屋侧还饲养着几只大猪,校长说:“也许明年经费充足一点,能力来得及的话,喂鸡喂鸭,都要实行的”。职业班的学生,不但能做自己衣服鞋子,外面送来做的,也络绎不绝,学生中能烹饪的,也不乏其人,搬家时,找不着工人时,争先恐后地烧火煮饭,明年还打箅增加织布纺纱,在“生产教育” “劳动服务”下,学校的事务,师生的情感,因而增进了不少。
这偏僻的乡村,设立一个美好的学校,多少是有利的,这“楚沩”于今创立七年了,是二十三年的夏天,由几个学师范而服务小学多年的女同学,就是二中的王习则、廖炽昌、陈振球、杨文浩、洪亮金等,从艰难困苦中创造出来,后来新的校董渐渐扩充,于今又有了几个伙伴,同负上了伟大的责任,也是二中的杨宣猷,陈漱芳,杨文彤,欧述郑,和早年加入而毕业民范的王纯懿君。
“楚沩”在宁乡,七年的成缋,深博得教育当局及地方信仰,在今日实行新县制,教育界忙着立案时,它居然很快地呈准了教育厅备案完全小学。同时宁乡的名人,如贺耀组、周道腴、陶峙岳、周凤九、王家鼎诸先生为该校发启捐募,欲使其建一新校舍,及充实学校内容,虽然在物价高贵之下,热心捐慕的,十分踊跃。
诸女士惨淡经营,是本着国父“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宗旨,将整个的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国家,诚值得常常敬佩!
(原载1941年3月1日长沙《大公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7-04 16:12: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二)
下一篇: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