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版的《广州文史资料》第45辑刊登了樊积龄写的《美军飞行员坠落棠下脱险记》一文。文章忆述了抗日战争末期,在一个初秋的早晨,美国飞机突然袭击被日军占领的天河岑村机场,有两架美军飞机在出色完成轰炸任务后的返航途中遭到日本机群的截击,在空战中,其中一架被击中,机毁人亡,另一架受重创,飞行员跳伞逃生,被广州东圃镇棠下上社村民潘留太发现,加以救护。文章最后写道:“回村后,他连夜找来素有正义感而又有见识的同村兄弟潘璘献及苏娣、唐团等,唐团稍懂几句英语。三人当即研究好拯救美军飞行员的具体行动计划。当晚深夜,他们趁黑上山,领美军飞行员离开火炉山向北面韶关方向进发。当时那里还未被日寇占领,并驻有国民党军队。为了避开日军的巡逻岗哨,夜行日宿,专走山路,几经艰难曲折,终于与当时在国民党第六十三军任职的潘文虎、钟文跻取得联系。在他们帮助下,经过十多天长途跋涉,把这个叫做“阿活”(译音)的美国飞行员送到韶关交给国民党军队总部和美国第十三航空队指挥部。他们的正义行动,受到当时中、美两军的奖赏。
现据白云区罗岗镇罗岗村民孔汝池、黄翰祥、孔文藻、黄锦标等几位老人的回忆:那次空战发生在1944年1月,记得那时柑橙已经收获,我们将美国飞行员送到韶关回来后就过春节。那天中午,上山割草的棠下上社村民潘留太,发现了藏在古墓中的美国飞行员后,马上回家找同村的潘文虎、潘团商量。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想不出一个能让美国飞行员安全通过日军的重重哨卡和封锁线的好办法。后来想到附近的罗岗村,因为那里是国民党韶关警备司令孔可权的家乡,期望得到孔可权家人的帮助。于是,他们连夜将美国飞行员带到罗岗村,找到了孔可权之弟孔澄宇和黄翰祥等人,一起研究护送办法。
孔、黄等人深知当时周围环境的险恶,日军在黄埔设有宪兵大队部,经常到棠下,罗岗、南岗一带肆意残杀掠夺,罗岗村就有三个人无辜被害。现在美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逃命,敌人肯定会四出搜捕,一个面貌肤色迥异的美国人在本地是很难隐藏的。万一走漏风声,让日军发觉,不但这个盟军飞行员的性命难保,而且全村恐怕也会遭到灭顶之灾。他们再三考虑,决定要尽快地把美国飞行员送出敌占区。
他们先将飞行员隐藏在罗岗村尾的沛水居(即尼姑庵),次日,请村里略懂英语的黄才驹老师与之交谈,了解情况。黄翰祥从家里带来了些甜橙给飞行员吃,他连声道谢,他不吃其他东西,只吃鸡蛋,但破了皮的鸡蛋却不愿吃。大约在沛水居住了几天,又转移到大山脚的萝卜坑炭窑隐藏了一周。时间长了,前途未卜,飞行员有些害怕,急得哭了,孔、黄等人也十分焦急。因为由广州至韶关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广州周围均有日军炮楼、哨所,日军宪兵队、巡逻队、清乡队又到处游荡,怎样才能避过日军的耳目而把美军飞行员送出去呢?他们反复磋商,认为钟落谭镇的长沙村孔姓村民与罗岗村的孔家是同宗关系,便在长沙找了一个熟悉路线又可靠的族人作向导,护送人员有罗岗村的孔澄宇、孔志明、孔宪猷、孔汝池,大村的钟洪、棠下村的潘文虎、潘海、潘新等8人。起程前,他们让飞行员换上当地老百姓用土布织的薯莨装,扮成农民模样,深夜从罗岗村出发。经过太和镇的穗丰村。钟落谭镇的长沙村到达从化县。在从化鳌头附近遇到国民党六十三军张瑞贵部,留宿一夜。次日,六十三军给一匹军马同行,护送到清远横石。就这样经过两三天的昼伏夜行,他们才走出了日军的封锁线。他们由横石取水路乘木船沿北江逆流而上,经过四五天的航程,终于将飞行员安全送达广东省战时省会韶关。
到韶关后,韶关警备司令部派值班副官孔文藻负责办理交接手续,再将飞行员送到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并由一位称之为汤博七的美国人接收。到此,人们才知道这位飞行员隶属于美国陈纳德飞虎队(又称第14航空队),名字叫做威廉。长官司令部发给护送人员100元大洋,以示奖励。
事情已过半个世纪,当年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农民多已作古,迄今健在的只有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在8个护送人员中也只有73岁的孔汝池一人健在。据他们回忆,威廉当时大约二十三四岁,黄头发、蓝眼睛,高个子,是一个长得相当英俊的小伙子,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精湛作战勇敢的飞行员。想到他不远万里志愿来到我国,投身到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中去,其英勇行为的确值得人们敬仰。如果他仍健在的话,也应该七十四五岁了。相信他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在广州与日机空战的这段历史,也不会忘记当年曾营救过他的这几个中国农民。广州市棠下上社村和罗岗村的农民也非常怀念这位美国朋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与他聚首,畅叙中美人民这段难以忘怀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