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中后期民盟在清远、佛冈的活动点滴
2018-03-28 14:22:43  来源:广州抗战文史  点击:  复制链接

梅日新 梁庆邦 吴锦华 李汉华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于1941年3月,在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后的恶劣政治环境下诞生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和支持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广东民盟也是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现在,我们几位亲历者一同忆述抗日战争中后期民盟在清远、佛冈的斗争情况。

   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广州后,广东省的政治中心移往韶关市,农工民主党的领导机关也秘密地移到那里。

   1942年7月间,农工民主党负责人李伯球应中共领导人之邀请赴重庆,汇报两广民主运动情况。8月周恩来约见章伯钧(农工民主党中央负责人)和李伯球,面示李返两广筹建民盟组织。后经各方面协商,推举李章达(代表救国会),李伯球、杨逸棠、郭翘然(以上三人代表农工民主党),胡一声(中共地下党员)等组成民盟韶关核心小组。以李章达(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民盟南方总支部主任委员)为组长,领导民盟全省工作。那时候是以政团方式活动的,从广东来说,它以农工民主党、救国会为骨干力量。

   在这个小组未成立之前,1941年夏,在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政工人员队伍中,发生了“廖锦涛政工案”。廖是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监狱被迫害致死。当时白色恐怖笼罩整个粤北,使坚持抗日、坚持进步的政工人员感到人人自危。我们一批盟员也被列入黑名单。由于形势的逆转,经组织批准,我们分批离开国民党部队,梅日新首先秘密出走,到韶关向组织报到。当时杨逸棠以民盟、农工民主党领导人的身份接见了我们,并指出抗战形势发生变化,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恶嘴脸已进一步暴露。我们以公开、合法的方式来进行抗日民主斗争已不可能,必须转入地下斗争,继续高举抗日爱国旗帜,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贯彻执行中共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建立地方抗日民主政权,以此作为长期斗争的政治任务。

   我们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及以往几年在粤北地区的社会关系,决定以清远、英德、佛冈、新丰一带作为工作重点地区,并成立粤北工作小组。组织上指定黄桐华(中共地下党员)、陈伊林、梅日新为小组成员,梅还兼任组织工作。同时还派一批干部到上述地区去。当时,为了活动方便,杨逸棠通过三流(胡希明,前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关系,为梅取得桂林《力报》 特派记者的合法身份。梅利用到粤北各地采访的机会在清远、佛冈等地建立据点,开展工作。

   清远城联络站。该站是由杨逸棠通过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余森文(进步人士,后来参加中共党)的关系,委派郑堤中为《中山日报》(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机关报)驻清远发行站站长,地址设在清远城先锋里。梅日新以《力报》记者身份常驻在那里,利用这个据点来联系各方面人士,了解各方面情况。回忆当年联系该县的上层统战对象,有清远师范学校校长朱其焯先生(曾参加过民盟,土改时被错杀,后已平反)、清远三青团负责人朱其耀先生,大家经常见面,彼此的政治关系心照不宣,保持“和平共处”、“河水不犯井水”的关系。那几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而且通过他们还了解到不少国民党、三青团的内部情况。朱其耀近几年多次从台湾返穗探亲,还谈及我们过去的友情。此外,经常联系的,还有向勤(解放后任广州市第一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农工民主党)、朱××(解放后曾任清远县工商联主委,广东省人民代表)等。

   当时在清远城工作的盟员有梁庆邦、黎劲等,他们是本地人,曾在南岳西南游击于部训练班学习过,有很多同学、同乡在清远工作。这对开展联系和组织群众,进行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是有利的。梁庆邦通过开明人士、清远县县长黄开山先生(解放后任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的关系,担任该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兼任县政府政治工作队队长。他利用这个合法身份和这个工作阵地,任用了一批进步青年,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吴鉴辉(又名吴镜明)、邝毅(又名邝平),农工民主党成员李以约、吴楚峰和进步青年麦世针、仇志明、林迪夫、李若晴、徐良、邬羡仪(又名邬克)、冯秀英等(后三人后来参加了中共),并以他们为骨干,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例如:开办青年自学辅导班,以“三个坚持,三个反对”为学习中心,团结、教育社会青年;出版壁报(配以漫画),展览进步图书,并以通俗的语言演出小型话剧;举行报告会、座谈会、讨论形势和任务,交流情况等。通过这些活动,对增强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和社会工作,例如,黎劲通过黄开山夫人的关系,任清远县新运妇委会总干事,她和马叶华、许韶珍一起,配合中共地下党员何琼玉(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公安局某处处长)开展当地中上层妇女的统战工作。又如,1943年,许志云(农工民主党员)在粤汉铁路南段石角工作,曾组织起几十人的武装护路队,以维护铁路交通安全。杨逸棠派梅日新同他们联系,希望 把这个队伍改造过来,为抗日民主服务。为了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通过梁庆邦的介绍,梅到离石角几里路的升平乡山塘中心小学任校长,并带领吴锦华、赵承诹、邓××(忘记他的名字)一起到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武装护路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且以“大天二”居多,难以改造,因此,他们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就奉调到粤北工作去了。

   琶江中学工作据点。在清远琶江龙山圩(现属佛冈县)后面的山岗上,由地方人士创办了一间琶江中学,校长是教育界老前辈赵英伯先生(解放后参加了民进)。我们通过朋友介绍,先后派了吴焰(即吴锦华)、赖垒两位盟员到该校任教,以后又通过他们的关系,先后介绍了进步青年陈淑英(即陈历,后来参加了民盟)、陈玉英、邵乔、邵翩等到该校附属小学任教。他们以教书为掩护,以盟员为核心,开展活动。他们为抗战做过一些积极的工作:(1)团结学校教师,努力把学校办好,提出既要教好书,又要教好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师生定期出版壁报,建立学校歌咏团等,把学校的抗战气氛搞得浓浓的。(2)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龙山圩唱救亡歌曲,演街头剧,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参加抗日民主爱国活动。(3)密切联系附近学校的进步教师和当地进步青年,广交朋友,为准备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培养人才。(4)组织流动图书室,把大家的进步书刊登记起来,互相借阅,并在这个基础上组织读书会,利用假日郊游方式,漫谈形势,交换意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工作,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

   观音山人民武装。由黄桐华同志介绍,李汉华、何静文到琶江高桥小学教书。他们与琶江中学的吴锦华、赖垒及汤塘、围镇等小学的中共地下党员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开展工作。当日军侵犯琶江地区时,组织上考虑到李汉华的家乡佛冈县高岗镇,地处观音山,它纵横几十里,山高林密,有很多小村庄错落其间,是适宜长期掩蔽和开展游击活动的地方。特别是该地区与黄桐华领导的部队很接近,便于联系和配合,于是调派原于琶江地区工作的同志到观音山工作。他们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团结了一批青年农民,先后成立“抗日宣传站”、“耕种会”(农会)、“保卫队”(民兵)等组织。经过他们的努力,组成了60多人的武装队伍。在这个时期,梅日新曾几次到观音山与他们联系,并同中共英东中心支部领导成员李拔才等一起研究如何扩大队伍等问题。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中共领导的北江支队(黄桐华任支队司令员)英佛民主大队(李拔才任大队长)华山中队(李汉华任中队长)。这支队伍建立后为抗敌锄奸、保卫家乡作出了贡献。

   此外,1944年底,日军侵犯韶关,民盟的领导机关由韶关转到梅县,并建立民盟东南干部会 议。1945年七八月间,李章达派萧怀德到粤北与黄桐华和梅日新联系,要梅和吴锦华协同萧一起到英德渔子湾(邓元长家乡附近)游击区与北江支队负责人联系。任务是商议如何把民主力量集结起来,配合迎接王震南下部队,建立粤东、粤北民主政权,以同陕甘宁边区政府遥相呼应的问题。为此事我们曾先后两次秘密到英德游击区,都因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围剿”游击队,联系不上。8月中旬,当我们从游击区回到英德县白沙圩时,就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大家拍手称庆,十分兴奋,由于形势的急剧转变,不久,我们回到广州,投入新的战斗。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3-28 14:24: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在东纵的日子

下一篇:日伪在广州的罪恶活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