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尤其是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更加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大量外国记者在此前后云集中国。他们有的专注调查和揭露日本侵华的阴谋与真相;有的不顾个人安危近距离体验战场的枪林弹雨;有的奔赴延安采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鲜生活……如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重读这些外国记者笔下的抗战实录,也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国际化的维度。
人物简介: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1941年,被纽约《下午报》派到中国进行报道,成为美国报道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第一人。
1941年3月6日傍晚,一架运钞飞机降落在重庆。引擎的轰鸣声中,机上仅有的乘客——一个金发白人女子和他绛红色脸、棕色胡须的“大块头”丈夫缓缓步出机舱。这两人就是美国著名的战地女记者玛莎·盖尔霍恩和她的丈夫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一次,是两人第一次来到中国,而海明威的身份是纽约时事报纸《下午报》特派记者。
从美国出发前,《下午报》主编英格索尔给海明威列出几个题目:中日战争打得怎样?中国内战会不会发生?如何避免美日开战?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这些题目也是美国民众和执政者最关心的话题。
为了解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在到达重庆之前,海明威夫妇就已经由香港进入广东韶关国民党第七战区,在抗战前线进行了一周的采访。与士兵们一起巡逻,一起住在小村庄里,让海明威对中国军队有了直观的了解。“中国每个营有一个迫击炮连,装备6门81毫米口径迫击炮……在2000码距离,中国军人可以一炮击中一对尿布。”
“如果有谁说中央政府的军队纪律不严明、训练不到位、军官不合格或装备不精良,那他必定从未在前线亲眼目睹。”海明威说。
从韶关经桂林抵达重庆几天后,海明威又前往成都,参观军事学校和兵工厂,考察机场建设。4月14日,就在离开中国的前一天,海明威夫妇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王炳南的德籍夫人王安娜的引领下,甩开跟踪,在一间只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的地下室里,秘密会见了周恩来。
玛莎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周恩来穿着一件短袖开领的白衬衫和一条黑色裤子,用法语和他们夫妇交流。“我们认为他是我们在中国见到的真正的好人。他可能是个胜利者。假如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那么,未来就是他们的。”玛莎说。
在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华行程后,海明威在《下午报》上陆续发表了《苏日签订条约》、《日本必须征服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在中国的地位》、《中国需要改善空军》和《中国加紧建设机场》6篇关于中国抗战的报道,大都是他的采访体会和对战争局势的分析判断。
“日本暂时失去与中国谈和的机会。远东第二件确凿可靠之事,便是日本永远征服不了中国。”在《日本在中国的地位》这篇报道中,海明威在开篇就写道。
他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日本已经征服了中国所有的平原地区,在平原上,日本在飞机、火炮和机械化编队上具有优势,而现在,日本就要在中国的山区战斗,大部分地区道路不通,中日力量对比更均衡。”
接着他又分析了中国军队的装备补给、纪律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指出尽管中国军队还面临一些严重问题,但是日本绝对无法将其打败。“如果中央政府有足够资金发放军饷、提供军粮、维持枪炮弹药补给,他们在今年、明年、后年都不会被日军击败。”
文章的最后,海明威特意指出,中国军队反攻能力最大的不足在于缺少可用的空中力量,且缺少炮兵。海明威在文中没有披露过多细节,他不想这些公开报道成为对日军有价值的信息。
海明威把中国之行中最不可思议的故事,放在了最后一篇报道《中国加紧建设机场》中。在重庆,他和前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约翰逊一起站着远眺,视线从美国大使馆的排房,穿过激流奔腾的扬子江,望着远处灰色梯田状被炸弹炸碎、战火焚烧过的肃杀的石岛——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纳尔逊对海明威说,“只要想做,中国人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海明威对这句话颇不以为然。“当时这句评论深深激怒了我”,海明威在文章中写道。但是后来在成都看到的一幕,却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
10万名中国工人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可供“空中堡垒”波音B-17等巨型轰炸机起降的跑道。
“6万名工人一度从8英里外的河里挑了22万立方米的砾石。另有3.5万名工人用锤子手工敲碎石头。一度动用了5000辆独轮手推车和10万条扁担,挑工12小时一换班,每个扁担两头载重,弯到了将断未断的极限。”
海明威第一眼看到这群工人的时候,“只感觉一团尘土滚滚而来,一道在尘土中行进的还有一支穿着破布烂衣、双脚粗硬、面无表情的军队,迈着沉重的步子唱着歌,破旗子在风中飘扬”。
后来,他看到这群人在唱歌。他问身旁的工程师唱的是什么?
“他们正唱着:现在我们已经做完我们该做的了,飞行堡垒现在就来吧。现在我们已经做完我们该做的了,飞行堡垒现在就来吧!”
海明威把文章的尾声留给了中国人的自信与骄傲。他身旁的工程师朝歌声如海浪般的工地望去,对海明威说,“你看,有些事情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干成。”■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4-08-28 14:57: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你不知道的战地记者海明威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