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的棉麦借款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随后在1932年又挑起了一二八淞沪事变,再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使国民政府内部以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为首的亲英美派开始努力寻找英美的支持,来遏制日本的侵略野心。
1933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起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并邀请英、法、德、中等多国首脑在会议召开前先到美国华盛顿讨论双边经济问题。国民政府认为这是个向美国求援的绝好机会,便立即派宋子文参加世界经济会议并先期访美。
5月6日,宋子文到达美国,随即会晤罗斯福,提出了借款要求。中国本来是希望能借两笔各500万美元的借款,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当时正是美国棉花小麦大量富余过剩积压的时候,美国非常希望能借此机会向中国出售这些过剩的棉花小麦,所以最后将借款总额提高到了5000万美元,而且销售价格还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
美国内部对这笔借款也有不同意见,同意者认为销售价格又高,又能大量减少库存,而且退一步说即便中国无力还款,也将大幅减少棉花小麦的库存,提高剩余库存棉花小麦的价值;而反对者认为这两笔借款没有足够的担保,很可能有借无还,而且还会激怒日本。最后罗斯福经过权衡利弊,拍板同意。
5月29日,宋子文和美国金融复兴总公司正式签署协议,中国借款5000万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小麦,中国只能
在中国境内销售这些棉花小麦,借款五年还清,年息5%,以统税和海关附加税为担保。另外还特别规定,所购买的美国棉花小麦至少一半要由美国来承办运输和保险事宜。
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棉花和小麦的价格都是高于当时国际市场的价格,要知道这是美国积压的过剩物资,而不是稀缺的紧俏商品。同时一半货物的运输保险还得由美国来承办,美国的运输和保险费用也比其他国家的要高!
中国工商界对这笔借款是一片反对,认为将严重冲击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市场的反应也丝毫不给面子,当年中国棉花大丰收,棉纺织工业也比较萧条,所以美国棉花很难打开市场。而美国小麦则因为价格明显偏高,也是少人问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只好请求减少借款金额。1934年2月,经过协商将棉花借款从4000万美元减少到1000万美元,总借款金额从5000万美元减少到2000万美元,而且还款期限也有所延迟。
日本很清楚这是中美在经济上合作的开始,后患无穷,所以不仅在外交上表示强烈反对,还特别指令在中国的日资棉纺织工厂不得购买进口美国棉花,百般阻挠。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宋子文想通过经济合作来取得英美的支持,对抗日本的企图最终破灭,他本人也因此于1933年11月黯然辞职。
尽管棉麦借款从表面上看对中国是很苛刻的,但是从战略深度看,却是开启中美经济合作的第一步,战略意义极其深远,从日本强烈反对竭力阻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可惜最终是半途而废。
与美元捆绑的白银协定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购买法》,要求美国政府购买白银达到美国通货储备金的四分之一,或者使国际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而此时国际银价为每盎司0.45美元)。这项法令实施后,使中国的白银出口剧增,这对于采用银本位的中国币制带来了严重冲击。为此中国于9月照会美国,希望和美国合作,阻止银价高涨。但美国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
10月14日,国民政府只好将白银出口税提高到10%,以减少白银的大量外流。但出口税提高后,合法的出口是明显减少了,但走私却火爆了许多。仅1934年12月就有价值2000万元的白银走私出口,到1935年全年的白银走私更是估计在2亿美元左右!
到1934年12月,针对美国白银政策的反美情绪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严重,而且对中国币制的冲击更是强烈,甚至有金融业人士警告,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中国的经济会在几个月内崩溃。美国国内对这项政策的反对之声也越来越多,美国政府因此提出了一个补救方案:将银价稳定在每盎司55美分,并与中国协商以双方都同意的条件向中国政府收购白银。不料这个方案刚开始实施,就被神通广大的新闻媒体给曝光了,而且报道还走样了,成为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暂缓收购白银,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方案也就随之夭折。
1935年,国民政府所面临的财政问题本来就已经是危机重重,现在再加上美国的白银收购,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不得不开始实行币制改革,为了能有足够的外汇来作为货币发行的准金,国民政府提出向美国政府出售1亿盎司的白银,但不在市场上公开交易,以免影响银价。美国本来就想插手中国的财政,这个机会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立即表示同意这个计划,但条件是中国提供币制改革的具体方案。随后美国又提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存在美国银行、美国顾问指导币制改革、新货币要和美元挂钩等条件,一心想把中国纳入美元集团。但国民政府面临的财政危机已经非常严重,顾不得和美国协商这些条件,就于11月3日颁布了币制改革的法令,即日起发行新货币——法币,白银收归国有,限期兑换法币。
随后中美就币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最终中国除了最关键的和美元挂钩没有同意外,其他条件都同意了。但这是美国最看重的,当然不甘心就此罢手。12月美国突然宣布停止收购白银,国际银价应声下跌,12月的半个月里就从每盎司29便士跌到21.75便士,几乎下跌了25%。到1935年1月,更是跌破20便士,伦敦金融市场几乎瘫痪。这一手对国民政府更是致命,因为白银在中国国内牌价是每盎司14.5便士,国际牌价是29便士,国民政府的如意算盘是在国内进行白银国有化,低价收进,然后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抛出,以赚取外汇。但国际银价这样大跌,就让国民政府无利可图,而且等于是减少了法币的外汇准备金。同时法币是银本位货币,银价过低,法币的汇价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由此引起外汇和黄金的抢购,刚开始的币制改革势必夭折。因此国民政府不得不紧急向美国求援,并准备派宋子文或现任财政部长孔祥熙去美国,但美国担心引起日本和英国的猜忌不满,不同意派政府官员来美国,所以最后是派了在美国有较高声望的银行家陈光甫去和美国方面协商,临行前特意给了陈光甫财政部高级顾问的头衔。
经过艰难谈判,于1935年5月达成《中美白银协定》,规定:中国保持币制独立,不与世界任何货币集团挂钩;中国除外汇、黄金外,货币准备金的25%必须是白银;美国承购中国7500万盎司白银,另外再接受5000万盎司白银为2000万美元贷款的担保。
根据这项协定,中国从1934年11月到1937年前,分三次向美国出售了白银:1934年11月1900万盎司、1935年11月5000万盎司、1936年5月7500万盎司,总共1.44亿盎司,总价值达到了约6695万美元,这些美元也就是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外汇准备金主要来源,因此保证了中国币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这场币制改革对于中国来说影响重大,甚至有说法日本之所以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原因就是担心中国币制改革的全面实现,在此对币制改革不做深入介绍,只介绍美国收购中国的白银,无疑是币制改革最重要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3-28 18:54: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鲜为人知的美国经济援助
下一篇:第一笔鲜为人知的美国贷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