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一个人的“抗战史”--- 访寓居富阳的李树森老人
2018-03-24 17:15:19  来源:政协杭州市上城区委员会 区政协办  点击:  复制链接

  我们一行于2014年10月4日访问了如今寓居在浙江省富阳市的抗战老兵李树森先生(字白墨,又名少亭、一苗)。

  老人虽然已经99岁高龄了,依然神清气爽。

  当我们与他谈及抗战时期的经历时,他告诉大家,我是北方人,1915年9月15日生于天津,父亲早年就已经过世了,我的母亲(满族后裔),只好带着我(当时只有四岁)回到天津老家。好在父亲六个兄弟的子女中,只有我一个人是男孩,所以,自幼备受长辈们的宠爱。从六岁开始,祖父就让我每天早上在庭院的方砖台上练字,还请了当年天津颇具盛名的书法家,张伯年先生做我的师傅,教我书法。小学四年级时,在学校的一次书画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

  从那时开始,我对书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岁时,就给天津《大公报》投稿,他们曾经刊登过我的几幅画作为刊头插图小品,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一生的事业都与书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进入中学时期,我到了上海,考取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在新华艺专毕业(那年才17岁)后,我到上海西藏路的佛慈药厂工作,也在国货售凭所做事,与此同时,我兼职替上海《大公报》画广告与插图,我的画作虽然多是些黑白画,不过,当时的收入就已经有二十八块钱了。

  我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当年,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云集了各行各业的大量精英人士。“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以后,日本人的侵华野心暴露无遗,市民群情激昂,成立了许多抗日救亡团体,表达了民众坚强的抗日决心。

  可以说,从九一八到“淞沪战役”前夜,那是一个上海民众抗日救亡的勃发时期,我在佛慈药厂做事,耳闻目睹上海各界民众集会、游行,抗议日军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入侵,抵制日货等等活动,尤其是我所在的佛慈药厂,地点就在大世界附近,市民声讨日本的侵略、日军的种种战争暴行,时有所闻,激起了大家的抗战热情,让人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我与当时许许多多年青人一样,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去,我想用我的画笔,宣传抗战,鼓动人们奋起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

  同时,我与其他人一起参与了无数次的宣传抗战的街头表演活动,让我最难于忘怀的一件事,莫过于有一次大家正在大世界(一个上海著名娱乐场所)附近表演街头剧,此时,一架日本军机扔下的炸弹正好击中旁边的几座建筑,炮弹轰鸣造成的巨大声浪,使得我的耳朵几乎听不 见声音。

  霎眼之间,原来的一片喧闹繁华的街市,顿时血肉横飞,只剩下堆堆断墙残瓦,那副血淋淋的惨状让我终生难忘。

  我参加抗战宣传工作

  大家意识到,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没有了祖国,那会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在“八一三沪淞抗战”以后,我与大批热血青年一样,决定投笔从戎,参军报效国家,抵抗日军的侵犯。

  由此,我报考了中央军校武汉分校(黄埔军校),成为黄埔15期学员。

  在军校培训期间,我加入了青年救国团,参与了“非常时期战地服务团”的工作,当时战地服务团主要从事抗日宣传,蒋经国是青年救国团第二处的处长,我则在青年救国团第三处当专员。

  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我曾在周恩来手下做事,令人至今记忆犹深的是,当年周恩来不仅说话极具鼓动力,而且,态度和蔼可亲,留着胡子(周恩来时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部长,编者注)。

  他(周恩来)对我们这些军校学员非常亲切。

  后来,在日本军队的大举进攻面前,武汉也吃紧了,大家准备撤退到长沙去。临行时,周恩来还给我们发了一些盘缠,作为撤退到长沙的路费。

  在长沙的那些日子里,我在青年会做抗日宣传工作,地点就在长沙的左公祠(左宗棠祠堂),我们组织表演,唱爱国歌曲、演戏,我的老师叫胡然。

  当年我演话剧颇有点名气,战地服务团不仅给老百姓演戏,也给军队表演,借此鼓动军人的抗日士气。

  我亲历日机对重庆的轰炸

  未久,战地服务团跟随部队西迁到了陪都重庆。

  我先后在中央训练团复兴分校担任教材科科长及青年军204师政治部总甄核办公室主任,后来,成为三青团中央团部二处二科副科长、俱乐部总干事。

  在重庆期间,我们住在华家池,对面就是生活书店,工作除了劳军之外,主要任务仍然是从事抗战宣传,我们用手中的笔杆子,在报上、在墙上画宣传画、写抗日标语,因为街头墙上的绘画、标语最有说服力,最简单易懂,也最深入人心。我曾随宋美龄这些人到前线去慰问将士,同时,带去的许多抗战剧目。

  在四川的那段日子,我与全体市民一样经历了日本飞机对重庆的狂轰滥炸。日军为了消除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竟然对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实施了疯狂轰炸。

  那时,只要日机来了,市民以及马路上行人顿时嚣浮起来,人群奔着、跑着、叫着,爆炸的轰鸣声、悲痛凄冽的惨叫声和失望无救的绝叫连成一片,到处血肉横飞,血迹斑斑,各处火光流天,死者如山,惨毒之状,让人罄竹难尽,这些事让我终身刻骨铭心。

  我们知道,日本人对平民区实行的轰炸带有明显的目的,他们不仅要摧毁重庆的建筑、设施,扰乱抗战后方的金融、商业,达到更严重的社会恐慌,借以摧残中国人的抗战意志,逼迫我们投降

  我亲历了山城遭受到的多次野蛮轰炸,造成了老城区有十九条街道被炸成废墟,银行林立的陕西街被日本飞机炸得七零八落,商业繁华的商业场、西大街一带几乎炸成一片废墟。

  由于重庆民房多为竹木结构,日机携带大量燃烧弹,促成市区被炸起火,烧成一片火海。重庆是住不下去了,于是,我带着妻子到了万县。

  我的妻子张相兰是我在新华艺专时的同学,在万县女中教书,可是没过多久,小县城也难于幸免,因为日本战机也跟着过来轰炸。记得万县有座山,叫太白山,下面有个青阳宫,许多人就是躲藏在寺院里也不能幸免遇难。

  后来,我到万县一家中学教美术,不过,只教了一、二年,抗战胜利,我们全家也复员回来了。

  胜利后我在南京工作

  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在南京总统府当司仪,成为蒋经国身边仅有的四个记录员之一,也是蒋经国特别器重的一位秘书。时至1948年,我担任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政治处青运科科长兼直属大队副大队长。

  解放前夕,蒋氏父子力邀我一同赴台。

  当我们准备去台湾的那天,我的妻子抱着年幼的三儿子,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上海淞沪口准备上船。奇怪的是,只要我们一上船,怀中的儿子就啼哭不止,一下船,孩子的哭声即止,来回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

  我们望着眼前这片曾经舍命保卫的河山,以及哭声早已沙哑的幼子,实在舍不得离开这片为之抛洒过血汗与青春的土地,最终没有登上去台湾的轮船。

  解放后我的遭遇

  解放后,我改名李一苗,在桐庐县的一所中学教书;

  到了1956年,我创办了一家美术社,叫做杭州百花美工社,并任社长。

  1959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妻子张相兰与我以及孩子们一起下放到富阳县的三山公社、上新眺大队劳动。我在公社里画画,例如,画宣传三面红旗的壁画、写大字标语,还做些水电设计工作。

  文革时,我被抓起来,他们称为“老反革命分子”,判了二十年;

  到了1976年,国家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有个特赦文件,我被特赦,再次回到富阳。时至文革结束(1981年),桐庐那边寄来 “平反证书”,我被正式平反。

  接下来,我到富阳的一家矿产公司里工作,做的事也是写写画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矿产公司改制,由此,我退职回家,初时我每月有700多元。到了2004年,我的退休工资调整到950元,现在我的退休金3000多元。

  目前,我从事书画创作研究,在许多碑林或景点都能找到我的题词石刻。

  我的一些作品收录在多本书画辞典中,曾入选美国纽约出版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国际大展》的展出。同时,我也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浙江分会会员,富春江书画院常务理事等。在1997年曾荣获中国三峡截流书画展二等金奖。

  2012年11月,我在富阳举办的一个题为“行墨染经纶,濡笔展乾坤”的个人画展,展出了60余幅人物、山水、花鸟的国画作品,其中不乏以富春江风景作为主题的画作,我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我的有生之年继续为国家效力。

  当然,我的作品多是为交流、赠送或赈灾义卖的。

  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人登门请我写字、作画。

  这些年来,只要力所能及、只要还有力气拿得起画笔,就会求必应,且不求什么回报。我已经为富阳义务培训了280余名青少年书画人才。

  今天,我的家住在富阳市的幸福路上,顾名思义,我的晚年生活就像路名一样,幸福美满。当然,与年轻时辗转各地奔波不同,如今年岁大了,生活比较“宅”一点,每天上午在家里看看书,偶尔,由家人陪着去附近的小花园坐坐,午睡两三个小时后,有时会写字、作画。

  老兵的“心语”

  大家望着老人的写字台,望着老人举笔挥毫的神态,悠然、激愤、雅致,老人一生不平凡的经历,讲述的故事仿佛不仅仅是李老一生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老人又说,明年(2015)将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了,我仍然难以忘怀1945年8月15日的那天,市民们庆祝抗战胜利的狂欢之夜,数十万人涌上街头,鞭炮焰火洒满天空的情景。

  战争结束后,日本人每年都在纪念长崎、广岛遭受到的轰炸,可是,他们并不以加害者的身份来描绘那场战对周边国家人民造成的伤害。

  曾何几时,世人又怎能忘却上海、重庆等无数城镇曾经遭到轰炸?

  怎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给各国居民带来罄竹难书的死伤与痛苦?

  怎能忘记中国人用血肉筑成的长城?

  当年的战争给中、日二国人民都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今天,只有正视那段历史,才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3-24 17:17: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盛世期颐,民国人瑞:居住在静海的天津地区最高龄抗战老兵陈润钟

下一篇:天津抗战老兵——岳哲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