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存刚年龄:93岁住址:北京市东城区煤渣胡同
李存刚老人深情地看着他获得的军功章。
讲述·老兵
16岁带领乡亲们报名参军
我叫李存刚,河北邢台南宫人,1922年12月出生,今年93岁了。我1938年参军,在部队历任勤务员、护士、调剂员、司药和科员等职务。1954年,我从空军第九师转业到北京市卫生局工作。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袭辽宁沈阳,继而向吉林、黑龙江各地发起进攻。短短数月间,东北三省纷纷沦陷,次年即成立了伪满洲国。我读过四年小学,老师常常讲“九一八”的故事,我从那时起开始恨日本人,恨他们在东北犯下的罪行。老师还教我们唱《松花江上》,那曲调我到现在仍然记得。后来舅舅在天津给人看货,东家是生意人,让我去当学徒。可日本人已然进驻天津,在那里横行霸道。我内心抵触,不肯过去,谢绝了舅舅的好意。
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西延安后,1938年初,南宫县来了八路军。我有个叔叔的孩子是共产党员,听他说八路军在招兵。我那时在同村青年中的威信还是挺大的,我倡导大家一同抗日、抵御外辱,带了十五六个青年去报名。人家看我个子小、年龄小,上下打量我一圈问,“你为什么参军?”我说,“打日本、救中国,不当亡国奴!”那人就笑了,争执半天,总算答应了。因为我读过书、认识字,组织让我做勤务兵,给县大队和冀南军区送信。我虽然想当个战士,上前线、杀鬼子,但是要服从命令,到需要的地方去。那一年,我16岁。
反扫荡时右耳被炮火震聋
后来,我被调到休养所当护士。战时从前线送来的伤员很多,轻伤、重伤都有,听他们讲起前线的故事,我恨不能拿起刀枪,亲赴战场保家卫国。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护理伤员,忙起来没有钟点。我不觉得苦,大家都是这样度过。
1940年,敌人以公路、铁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扫荡。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和晋察冀边区等共百余个团,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百团大战,给予他们沉重打击。
同年,我在南宫县马古庄,经历了一次反扫荡斗争。那是在野外,敌人突然来袭,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子弹触地时的砰砰声,部队遭受重创。护士没有枪,不是他们攻击的重点。我和其他护士躲进草丛,等他们离开后出来才得以幸免。但我右耳被敌人的炮火声震聋,左手食指被敌人的子弹击伤,一直未能复原。
此后,我转移到野战医院负责药品管理工作。医院距离前线较远,工作相比之前较轻,可我还是惦念着,若是能回前线该有多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到了吉林,统归空军管辖。1954年,应党组织要求,我从空军第九师转业到北京市卫生局工作。我走时,好多老战友还在部队。虽然不舍得,但没有想不开,支援地方建设也是为国家效力。
讲述·妻子
如果安排他上前线,我也支持
我叫胡秀蓉,是李存刚的妻子。1932年出生,今年83岁了。我也是南宫人,与他的家乡隔了三里地。日本人到过南宫县,他们到各村扫荡,抢人劫财,弄得人心惶惶。当时我还小,只有几岁,就跟父母一块儿逃,等日本人走了再回来。
1947年,经人介绍,我和他相识结婚。他住在部队,最初两年,我们很难相聚。后育有四女两男,小的因病去世,只剩下五个。我知道他是当兵的、共产党员,知道他是好人,打过鬼子,这就足够了。
1949年,因丈夫没人照顾,考虑他生活困难,部队批准我随军到涿县生活。
1950年,大女儿出生。数月后,丈夫被调至吉林。因为孩子小,我怕她太冷生病,就带她回了老家。他在吉林属于后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我没什么顾虑。他一直想到前线,可惜未能成行。若组织安排,我一样支持,不拖他的后腿。我嫁了这个人,他想去哪儿我都没意见。危险不可避免,若大家都有顾虑,这仗就没法打了。
转业那天,丈夫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儿。他嘴上不说,可我知道他心里舍不得。后来几个孩子陆续出生,他一直鼓励他们入党,争取进步。
讲述·女儿
娇气在我一辈人里是少见的
我叫李红,是李存刚的二女儿。1953年出生,今年62岁了。打我记事起,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一家中医门诊部工作,他给院长当秘书。和他要好的田叔叔、侯叔叔等常来家里,几个老战友,聚在一起就是聊抗战。
1969年,我16岁,从学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下辖六个师,我所在的团驻地在乌梁素海附近,平时跟着老农种菜、打芦苇。我在家只干家务,到这儿做农活儿也没觉得苦,同龄人在一起挺高兴。我觉得,娇气二字在我一辈人里是少见的。
在兵团满三年后,可获准一次探亲假,大概有十几天。随着回乡政策落实,1973年,经兵团批准,我回家开始继续学业,并且遇到了我的丈夫。我们是同班同学,他也到过兵团。
在读书近三年后,武钢建设了大型的冷轧厂、热轧厂和硅钢厂,我作为中专生被调至武汉工作。这期间,工人都是以对调形式,出一个回一个,非常严格。因此一去就是十年。
我们每年都有探亲假,也是十几天,婚后可能会多点。当时,除了弟弟在安徽蚌埠当海军,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北京,难免会孤独。
其实父亲不常主动讲抗战的故事,但有人爱问他,他就滔滔不绝。父亲年岁大了,可身体还硬朗,那会儿参加革命的人已经不多,我们都觉得很光荣。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10 14:30: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1岁老兵忆抗战 头四年和衣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