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兵,一定要在天黑前回到驻地
我叫张惠民,是河曲人。1937年我高小毕业。作为当时少有的“能识文断字、有文化”的人,我被选送到由贺龙担任校长的“晋绥青年抗日干部学校”学习。(查询资料后了解到,兴县的“晋绥青年抗日干部学校”应当是“晋西青年抗日干部学校”,该学校由贺龙创办并担任校长。)
入学后的我,被分到六队学习。当时开设的课程不是很多,学生们课余时间还要从事生产,自给自足。这所学校主要是培养干部的,基本上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要被派遣到各个地方从事抗日活动。但我们六队比较特殊,入队时说我们是文化队,后来就编为文艺队,在临县、兴县等地为抗日军民表演节目,宣传抗日,丰富文化生活。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文艺队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服装道具,在表演时,往往都是穿着从老乡家里借来的衣服。但我们所表演的节目非常受欢迎,不论是宣传“九一八”事变、减租减息、和日军伪军斗争等的小戏,还是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活报剧’(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这类剧目能及时反映时事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就像‘活的报纸’。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活报剧演出,在战争时期更为流行。演出时,常常把人物漫画化,并插有宣传性的议论。活报剧多在街头、广场演出,也可在剧场演出),每次表演都能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那时最受大家欢迎的,是山西梆子《拾柴》。两个表演的小姑娘,唱得非常好,几乎成了文艺队每到一处的保留节目。
因为我们去表演的地区虽然是八路军控制区,但离日军伪军控制的区域很近。每次外出演出,一定要在天黑前回到驻地。我们文艺队外出演出时十几个人,一共只有两支枪、5发子弹,只能起到壮胆和吓唬人的作用,真要遇到日军伪军,只能跑。
遇扫荡,连夜渡河险些牺牲
1941年冬季,文艺队正在临县周边活动。某一天,我和战友们刚刚躺到床上,突然接到消息——日军和伪军正在向部队驻地移动,准备在周边地区实施扫荡。当时文艺队和机关、后勤部门等都驻扎在一起,非战斗人员数量很多,为了不拖累部队,领导命令所有人向黄河西岸突围。
接到命令后,我和文艺队的战友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渡河。当时命令要求,所有人要在天亮前全部转移到黄河西岸去,因为接到命令时已经很晚了,我们基本上没怎么收拾就出发了。当我们赶到黄河渡口时,渡口已经有三艘渡船等在这里了。可对于等待渡河的人员来说,三艘渡船太少,也太小了。文艺队被安排在第二艘出发的渡船上,在上了40多个人后,船工说不能再上了,再上很容易发生危险。但当时时间非常紧张,文艺队的战友不愿意分开,便和船工商量,最终,这条船拉了50多人,船舷离水面仅有不到一尺的距离。所有在船上的人都小心翼翼,不敢乱动,生怕自己的一个微小动作导致船的倾覆。
船行至黄河中央时,天已经亮了。突然,一架日军飞机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飞机呼啸着从渡船上空飞过。船工拼命划桨,想尽快靠岸,可因为严重超载,船的速度依然很慢。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盘旋了一圈后,飞机又飞回来了,冲着我们投下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离我们非常近,炸弹的弹片甚至把右侧的船桨都打断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至今心有余悸。少了一只船桨的船,是没有办法靠到码头的。船工只能尽力控制船向黄河西岸漂,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靠岸。十几分钟后,船终于靠近西岸了,虽然离岸边还有十几米的水面,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水里跳去。不光是身上的衣服,连行李被褥都被黄河水浸透。当天晚上,所有人都是盖着湿漉漉的被子勉强熬过一夜。
后来我才知道,当日日军飞机的轰炸,把第三艘渡船炸翻了,乘坐该船的后勤部门的所有人全部遇难,同船的物资、牲畜等也全部损毁。日军伪军的扫荡结束后,文艺队和机关又回到了驻地,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所有窑洞的门窗全部被烧毁,窑洞内的物品全部被毁,有的窑洞还有被炸过的痕迹。
当教员,生产支援晋绥抗战
1942年,抗战形势发生变化,当时边区政府对我们的安排有两项:一是回到家乡参加当地的抗战斗争;二是到晋绥边区二中当老师。正在我犹豫的时候,当时的教育部王部长找到我,让我留在晋绥边区二中,我也就服从组织需要留了下来,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当时二中的校长是范若愚,他不仅学问好,还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生们‘闻到战争的气味’,他把学校从相对安全的河曲海潮庵,迁至保德县马家滩的二郎庙。”张惠民告诉记者,因为日军和国民党顽固部队的双重封锁,导致根据地的物资匮乏。学校的全体师生在范若愚校长的带领下,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惠民被安排到岢岚的一个农场开荒种地。因为劳动工具缺乏,每两个人能分到一把锄头,劳动时,两个人每10分钟轮换一次作业。当时大家的劳动热情都很高,往往是到了轮换的时间也不愿意把锄头交给别人,总想多锄几下。
1945年8月的一天,我和几个人一起到河曲县检查当地烟叶的种植情况。走到半路,突然看到一个骑马的人飞奔而来。这个人看到我们后,大声喊着“日本人投降啦!日本人投降啦!”这个人没有停马,扔下几张纸后继续向前飞奔。我们一行人捡起纸张看,原来这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上面记载的消息是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得知这一好消息的我立即向农场跑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有的大声呼喊,有的喜极而泣,有的抱在一起不停跳跃……
回首当年的峥嵘岁月,我不胜感慨,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09-29 14:51: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老兵张富荣:在战斗中死里逃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