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张玉君,1916年生于辽宁宽甸,1926年举家迁到黑龙江,1933年参加儿童团,历任抗日游击队战士、东北抗联第四军二团战士、排长,经历过哈达河暴动、勃利突围等大小战斗数百次。1938年随抗联第四军西征。解放后,在长山村务农,曾任生产队长。
见到98岁抗联老兵张玉君时,他正在翻阅一本发黄的旧书。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呀!
——残破不堪的封面,留着白线缝合过的痕迹,书页大都折得断了角,剩下的页角也都摇摇欲坠或是高高卷起。
这本书的名字是《东北抗日烈士传》,1981年出版。
摆在张玉君身前的另外两本《东北抗日联军名录》《鸡东抗日烽火》,情况也相差无几。
如今,张玉君老人尽管精神尚可,但听力已严重受损。采访中,记者无论怎样大声问询,他总是笑呵呵地翻书,不时地指着书上的照片,拉着记者看,“这个是朝鲜人,很勇敢……这个当过地下党……”
“邻里乡亲来了,他也给人家指,书上的谁谁,是他的战友,打过哪些仗!”老人的三儿子张宝坤说,30多年来,老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反复翻看这几本书,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1916年,张玉君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26年举家迁到黑龙江。1933年,他的父母都参加了反日会,他也成为儿童团团员,主要任务是为反日会运送物资、站岗放哨、传递信件和学唱歌曲,1年后又加入抗日游击队。
1935年,张玉君加入东北抗联第四军二团,历任战士、排长。
多年的抗日斗争,张玉君由一名儿童团员、游击队员,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抗日联军骨干,经历过哈达河暴动、勃利突围等大小数百次战斗,执行过送密信、毙叛徒、夺给养等艰巨任务。
1938年,随队西征失败后,他与队伍失去联系,就回到长山村等待部队,暗中宣传抗日思想。解放后,一直在长山村务农,曾任生产队长。
“小时候,父亲就给我们讲当年啃冰块解渴、嚼棉絮顶饿等战斗故事。后来,受再大的苦,他也不叫苦,常说和抗战时比,眼前的都不算啥。”张宝坤对父亲腰上那块伤疤的来历印象最深。1938年5月,张玉君所在部队不到300人,却被800多名日伪军围住。激战中,一颗流弹飞来,击中了他斜挎在身上的子弹袋,子弹当即在肋下爆炸,留下一块巴掌大的伤疤。
“当时,父亲被震得匣子枪都飞出去了,但捡起来仍然继续跟小鬼子们干,尽管浑身是血,却根本没觉得疼。”张宝坤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将写有“您还有什么心愿?”的纸条递给张玉君老人。他认真地看了一会,拍着身边的书喃喃地说,“让大伙都看看,都看看……”
8年前,老人曾有一个心愿——再一次穿上当年的抗联军装。经过当地政府和抗联后代的帮助,老人终于如愿以偿。
张宝坤告诉记者:“现在家里一来人,他就一遍遍地翻这些书,就是希望战友们的故事能让更多的人知晓呀!”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23 16:38: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