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里救死扶伤
——抗战老兵、医学教授李仁的回忆
拿起泛黄的老照片,李仁教授回忆起老战友。 刘祥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王玉林 曹璇绚
87岁的李仁教授精神矍铄,喜欢四处走动。他说,这都是当年抗日战争期间在雪地里东奔西跑锻炼出来的。
这位老共产党员有着不同寻常的“红色情缘”。为父报仇,他13岁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随后赴苏联学医,当上助理军医在前线战场上救死扶伤。新中国成立后,他重返校园,考上湘雅医学院学习,后为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主任、湘雅医学院统战部部长。
“当年和我一起出来的十几名战友,只剩我一个人了。”8月26日,李仁教授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告诉记者,这张1945年战地记者拍下的合照,成了他那些艰苦岁月的唯一纪念。记者看到,上面穿着破棉袄戴着厚厚军帽的人,还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
为父报仇,13岁离家入伍抗日
李仁的老家在东北,父亲是当地粮站的站长,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为东北的抗日联军和地下党组织送粮送信。然而他13岁那年,父亲替地下党员送粮的事情被日本宪兵队发现,父亲被抓入牢房不幸离世。
他内心怀揣“报仇”的火焰离开了老家,上山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
回忆往事,李仁教授感叹:“要问怕不怕死,我一个小孩子,肯定是怕的,但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关头,也就把命豁出去了。”
当时李仁投奔的东北抗日联军由李兆麟、赵尚志领导,在黑龙江大兴安岭一带的山林中打游击。为了躲避敌寇的围剿搜索,战士们在同一个地方休息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冬天里战士们没有袜子,只能穿着草做的鞋子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雪地里奔波。李仁经常说:“我现在80多岁了还能走能跑,都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山中环境十分艰苦,缺少弹药,物资更是匮乏。盐是稀缺的东西,却又必不可少。
当时年龄小、个子矮、方便伪装的李仁常被上级派去老乡家里找盐。随身带着盐袋的话,随时会被日本的宪兵队拦住盘问。聪明的李仁便将棉袄泡在盐水里,晾干了再裹在身上,将盐“穿”上山。躲过了宪兵队的盘查,他穿着一身已经冻成冰的棉袄走回了部队,将棉袄放进大锅里煮出一锅盐水,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苏联学医,枪林弹雨里救死扶伤
随着战线的推移,李仁所在的队伍转移到中苏边境地区进行编整。1941至1945年,苏联负责整训东北抗日联军队伍,组织上要求能读书识字的青少年都去学一技之长。李仁的祖父是私塾先生,他跟着祖父读过几年书,上级见他有些文化,便安排他到苏联学习医术。
他寄住在苏联当地的面包师家中,开始跟着队伍里的军医学习一些简单的医术。离开了祖国,每餐只有土豆和黑面包,生活十分困苦;解剖学、生理学、外伤救护、手术原则,这些能够为战争中受伤的战士进行简单包扎与手术的基础知识,在短短6个月里被灌输到了他的脑海中。
他成为一名助理军医回到了部队,马上就将所学投入了实战中。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斩将杀敌,但他数次在枪林弹雨之下冒死拖回伤员,为他们取出弹片、包扎伤口。
也许就在那时,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为他后来进入湘雅学医打下了基础。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仁随部队一路南下,到广州不幸染上疟疾,被送到湖南医治。
常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到湖南治病,他得到了重回校园读书的机会:在永州零陵文化干校学习了两年高中文化课程后,1959年他考上了湘雅医学院的本科,进入专业学习。毕业后,他留在成立不久的湘雅二医院。
李仁说,成为一名医生,圆满了他在抗战时期就一直憧憬的“医学梦”。
责任编辑:谢妙 最后更新:2018-03-26 16:17: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联女战士刘淑珍忆抗联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