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纪念碑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们了,以后再没有机会了。”昨天上午,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石碑下,一名老人孤独地坐在石阶上,面对着石碑上数以千计的名字喃喃自语。阴霾的天空,乌云渐渐逼近。
他用干枯的右手拂去了石碑上的灰尘,眼睛贴得不能再近了,一个个仔细辨认石碑上的名字。
其实,老人这辈子只认识3个字。
找着找着,“王继贵”3个熟悉的字映入了老人的眼帘,他停止了寻找。“这就是我,这就是我。”他的双手不停地在这3个字上摸索着,伴着颤抖的声音,两行热泪滚落到老人的衣襟。
老人已经86岁了,抗日山上的三百多级台阶,他已无力再攀登。这次是村里26岁的村长王世龙一步一步把他背上山的。“他说他活不了多久了,这次一定要再来看看。”王世龙的语气低沉。
关于王继贵,王洪爽村有人说他是“打日本鬼子的英雄”,而且他的名字就刻在距村子5里地远的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石碑上,这座边打仗边修建的陵园石碑上另外还有3576位烈士的英名。他是个“活烈士”。
村里大部分人则从来都不知道他是个“英雄”,在他们眼中王继贵只是个已经“干不动农活”的老农。
指导员把最后一颗子弹给了自己
“安东卫这仗打得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以二连的这场战斗为例,敌人的人数是二连的7倍。”赣榆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葛莘说。
当时年仅26岁的新战士王继贵是二连的一名班长。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安东卫保卫战”结束之后,王继贵又跟着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中著名的“四平血战”,然而令他最难以忘怀的还是这场战斗。“惨啊!一个连120人,最后就剩下十几个!”
1945年5月6日黄昏时分,敌人集中了十几门迫击炮,对王继贵所在的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阵地后面的民房着了火,把他们烤得口干舌燥。在烟幕掩盖下,100多个鬼子向王继贵的阵地冲了过来。
“没子弹了,就连机枪射手的弹夹里也只有5发子弹。”往昔的回忆让王继贵分外激动,他边用浓重的乡音说话,边挥舞着手中的拐杖。
在排长的命令下,战士们作好了和敌人拼刺刀的准备。此时,烈火已烧及敌人占领的瓦房大院,敌人的视线已被大火隔断。
战士们趁着浓烟烈火,几步就冲了上去,和敌人短兵相接对杀起来。“日本鬼子就怕这一招,刺刀一见红,便马上缩回屋去。”王继贵带领战士,趁敌人慌乱之际,穿窗夺门而入,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王继贵和战士们从前院一直杀到后院,狡猾的敌人见大势不妙,慌忙钻进一间带走廊的大瓦房内,凭借房墙顽抗。王继贵他们随即潜入走廊,封锁门窗。此时火势越来越猛,断砖碎瓦从房顶上纷纷往下落。被烧急了的鬼子不顾命地朝外突围。
这时,走廊的墙壁和房梁已摇摇欲坠,好多战士的衣服已经冒烟起火。敌人试图推倒墙壁把王继贵和战士们压死,在这危急时刻,王继贵带领6名战士向屋内冲去,一阵激烈的搏斗之后,屋内的敌人全部被消灭干净。
同时,王继贵所在排已有一半以上的战士牺牲。二连身负重伤的指导员钟家全,带着连部的4名战士,扼守几座坟包,以火力掩护撤退人员转移,4次负伤后,仍与3个鬼子拼杀在一起,他用最后3发子弹消灭2个鬼子兵后,将最后一发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
据后来统计,二连先后7次打退敌人的冲锋,日寇伤亡惨重,死伤官兵360余名。由于二连坚决堵住了鬼子,消灭了大量敌人,其他兄弟部队最终在5月7日晚攻进了安东卫。
他从尸体堆里爬出,捡回一条命
“太阳像血一样红,山上、地上到处都是红的。”这是倒下之前,王继贵看到的最后一幕。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左肩,穿过锁骨,王继贵软绵绵地倒在了阵地上,他旁边是如山的尸体,这其中既有鬼子也有他的战友。
当王继贵醒来时,天已经完全黑透了,周围死一般寂静。“我想我这是死了吗?”但伴随而来的左肩剧烈的阵痛,使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阵阵痛苦的呻吟,这让他明白自己还活着。他挣扎着爬了起来,左肩无力地垂下,血顺着往下淌,右手拖着步枪,他蹒跚地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
不知道走了多久,在天朦朦亮时,王继贵终于摸到了一个小村庄。他费力地敲开了一户人家,之后便瘫倒在地。
当他再度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老乡的炕上。从老乡的口中,王继贵得知大部队已经转移。“我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找到部队,但是身上的伤让我根本动弹不得。”
就这样,王继贵在老乡家养起了伤,这一养就是6个月。这期间由于伤势严重,加上缺乏基本的医疗救治,王继贵差点丢了命。“还好我命硬,最后还是挺过来了。”
从老乡家出来后,王继贵几经周折都没找到原来的队伍二十三团,于是他又参加另外的部队。之后便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解放华中南战役、辽沈战役等。
这个时候的王继贵并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牺牲”了,他的名字上了烈士纪念碑。后来他才知道,“安东卫战”结束之后,二十三团清点人数,王继贵被列入了失踪战士的名单,见不到尸体也见不到人。部队开始派人四处寻找他和其他失踪的战士,由于战争年代联络不便,二十三团始终没有王继贵的消息,于是便以为他已经牺牲,而事实上此时他已经参加了另外一支部队。
两年后,王继贵的名字被刻在了地处赣榆县境内的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上。
7年后“活烈士”回家
真相大白是在1952年,那年王继贵复员回家了。那是他离家的第7个年头。“那天我打着背包兴冲冲地往家赶,7年没回家了!”他凭着依稀的记忆,找到了自家家门,可是除了一个破院子什么都没有了。
“我当时正在屋里补衣服,猛然觉得有个人站在我面前,一抬头,是他!心里一哆嗦,针扎在了手上。”王继贵的老伴,78岁的李大娘对几十年前王继贵“起死回生”的那一幕仍然记得很清晰。在王继贵当兵以前,他们就订了亲。
王洪爽村炸开了锅。王继贵的本家亲戚、幼时伙伴、认识的不认识的围了几十人。所有的人都在哭,有的扯着衣襟默默掉眼泪,有的和王继贵抱头痛哭,王继贵哭声最响。
这之后,王继贵就一直生活在王洪爽村。这期间他每年都要上抗日山去看看战友。第一次在烈士纪念碑上看到自己名字那次,他硬生生哭了一下午,“不是在为自己哭……”
60年前的那段经历,如今还生动地留在老人的记忆中,他说他夜里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哭醒。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01 15:47: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