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触革命与思想斗争
我1927年9月出生,江苏海安人,家住海安镇马庄村。我小时候父母双全,父亲叫常坤如,母亲叫张远凤,父亲是个老实人,母亲思想稍灵一些,她有个侄子是共产党,参加过红军。我有个哥哥去世了,那么我就成了老大,家里有一个弟弟和妹妹,还有个祖母,祖父当时已去世。我七岁开始上私塾,读私塾时成绩很差,连阿拉伯数字也不认得。上完私塾开始读小学,插班读二年级,考了个倒数第二,不过三年级以后,我成绩很好,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第一名。我没有读过六年级,念完五年级参加同等学力考试,考初中,被录为正取生。初一上完就直接跳级上初三,接着开始读高中。
1943年我开始上高中,学校叫丁许庄中学,这是个边区中学。这个中学初中和高中都有,都是三年制,高中有一个师范性质的班,读师范班公家就有补助,标准是一个月四十斤到六十斤粮食,一般都是贫苦人家吃不起饭的人。学校由于师资和设办原因,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有所删减,比如第一个学期的内容没有讲完,下学期来就不再接着讲。边区中学在抗日宣传这块的比例很大,会给我们讲中国的形势,讲中国往哪儿去,讲社会分析,学习社会发展史的简本。平时的活动也会宣传日本人烧杀抢掠的暴行,有时候还组织学生躲避日本。
我家里的情况当时可以算自给自足,属于富裕中农,不穷但是也不富,上学可以,但是很紧凑。海安当时属于农村,在农村来讲我家是比较可以的,社会阶层和经济地位的情况就是这样。1944年当兵时我是学生,上高中二年级。我为什么选择当兵,而且是选择参加新四军?这是有历史情况的。
日本人侵略中国以后,经常到我们那扫荡,这当然是敌人。鬼子到我们村就到处搜人,干杀人放火的事。我还记得1943年端午节时分,江家河有一家开染坊的姑娘,被日本鬼子糟蹋以后杀害了。国民党中央军也在我们那里,是韩德勤的部队,那时候我们传统观念比较深,认为中央军是老牌子,应该是好的。也有新四军,皖南事变以后东进,到了黄桥以后要往东台、盐城方向去,路过我们那儿,对新四军的印象十分深刻。还有一支军队呢,就是“联抗”,联合抗战部队,谁的呢?黄逸峰的。当时对黄逸峰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实际这个黄逸峰是中国共产党人,“联抗”实际上也归新四军指挥,只是以中立面貌出现,吸引更多人参加抗战。那时“联抗”是联合一切中国人抗战,所以对“联抗”也是有好感的。当时家乡的形势比较复杂,有敌人,有汉奸、伪军,有国民党中央军,有新四军,有“联抗”。因为家乡是边区,各方错综复杂,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就比较多。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我作为一个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
那时我就在想,把学好好上,高中上完了,如果有条件就争取上大学,没有条件,那么高中完了以后就可以做事了。我当兵是有很多原因的,我能丢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这其中思想斗争比较复杂。社会上流传“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国民党的教育部长也说“读书就是救国”,你救国必须读书。可是面对敌人的侵略,掠夺、屠杀、烧抢、奸淫掳掠,这些事情国民党当局基本上不讲。在我们脑海里,中央军是不抗日的,虽是中央部队,但不抗击日本人。“联抗”是抗日的,但打得最凶的、最厉害的是新四军。可是新四军究竟怎么样,在我脑子里是个问号。老百姓传言新四军的前身是红军,为什么讲这个问题,我们那个地区和红军有历史渊源,1930年时,就是民国十九年,红十四军在我们那个地区打游击,由于寡不敌众,站立不稳,后来撤了。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个好的印象、红色的印象、反抗侵略的印象。我当时很小,才两三岁,后来听父母长辈讲,才知道红十四军是好的。
1943年,我还在学校里,当时讨论过二次世界大战反攻靠谁的问题,苏德战争和中日战争最终胜利要靠谁?讨论的结果,大家认为不靠别人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那靠谁?新四军。那个时候在我们那个地区讲八路军很少,基本上讲新四军。
真正见到新四军是黄桥事变以后,那一年是1943年,新四军路过我们家乡,从我们家乡奔海安、东台,印象是很好的。还有一个印象,我们家乡有个交通站,有三个人穿成便衣住在我们家,我们家条件还算可以,他们就利用这个交通站传输信息、护送人员,接收、了解社会活动情况。这三个人中,负责的人姓黄,好像叫黄柏龄,腿有点跛,一个姓耿,还有一个小陈。小陈就比我大两三岁,我那时不到十七岁,还没当兵,印象里小陈还是个小鬼。小陈每日来来往往,穿越如皋到海安之间东大河,负责交通,来回送人、送信、送东西。小陈的事迹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小陈负责传递情报,每天都要过河,早晨出门,晚上回来。那时四分区通(州)、如(东)、海(安)、启(东)是“清乡”地区,周围都封锁起来了,小陈有一定渠道进去,他通过地下党员送信。有一次出门,下午大约三四点时分,小陈正准备过河回来,河边公路上伪军的据点加强了岗哨,要查过往人员。身上的信件怎么办,查到缴获了肯定不行,保护信很重要。小陈很机灵,眼看船离河岸越来越近,他急中生智,假装招手和船工讲话,不小心身体一歪,掉进河里了。他没有顺着水流往下漂,而是假装拼命追着船,在水中悄悄把身上的信件扔在河里了,后来被船上人捞起来,自己也全身而退。
这三个人住在我家,当时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他们也不讲,晚上在一起,他们也不多话,对新四军的情况不大讲。那个时候也不能多讲,多讲的危险性大,你讲得不好就是大问题。他们平时吃饭也不和我们一起,只是借我们家锅灶自己做。刚开始和我们不熟悉,后来渐渐熟悉起来,偶尔吃饭叫他们也会过来。那个时候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比如说起早带晚的帮助我们劳动、打扫卫生,待人接物也很好,这三个人对我们很亲热,随着住的时间越长,感情就逐渐增加了。
我后来回想,为什么他们会住在我家?和我家地理位置有关。我家四周围是一条河,有个码头靠近我家。我家厨房在东面,堂屋坐北朝南,后面是猪圈,他们住在东边,厨房南面是采水的地方,人从码头一上来,厨房那里就能看见,如果有生人进来,他们可以方便撤走。此外,也有可能和我们是本分、老实人家有关,比较可靠,不会出去乱说。
十六岁上高一的时候,我的思想就有活动,日本人这样侵略下去,我们的日子还能过吗,将来还能该找到工作吗?那个时候想法很简单,出来当个老师就很不错了,我很羡慕老师,觉得到小学当个老师挺好,自己识得几个字,教教别人就不错了,当老师是我最初时的设想。可是面对现实情况,到底是读书还是拿枪去?考虑来考虑去,结合看到的、听到的,明白受人欺侮当亡国奴的日子不好过,每次日本人来,我们都要“逃日本”,躲起来,所以要起来反抗,赶走他们。汉奸绝对不能当,我们叫他们“二鬼子”,穿黄衣服,新四军穿灰衣服。帮助敌人做事也不行,什么“伪治会”,这些都不能干。帮助日本人做事,中国人不允许,老祖宗不允许,子孙后代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这期间,对日本人的仇恨思想在增加,反抗情绪也在增长,就慢慢促使自己下定决心去拿枪杆子,到哪儿拿呢?当时还不那么果断,还在犹豫、徘徊,联想到所见所闻,新四军和“联抗”是打日本人的,刚开始时对中央军印象不错,现在呢问号越来越大。所以我当新四军是有个思想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做的决定。还有个变化,就是一开始我认为新四军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新四军,一到部队里面,才发现不知道哪个是共产党,我还以为新四军都是共产党,后来人家告诉我不是一回事。连队支部书记肯定是党员,他姓葛,其他的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党员。连队里很多人打仗勇敢、冲锋在前,纪律表现非常好,这些进一步促使我加深了对新四军的感情。
我参军到部队的过程很有意思。1944年一过完春节,大概正月初三或初四时,我就跟家里讲我要离家,父母不同意,因为我是家里老大,你走了,家怎么办?这是个大问题,父母不同意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积极支持我上学,于是我就说过完年要早点回学校去,看看同学。农历二月时,家里给我准备了一套换洗衣服,一床被子,那天吃过早饭我就出发回学校了。为什么吃过早饭走,我主要是要家里放心,防止变卦不让走,别人家看到了也不会起疑心。所以,我就以上学的名义离开家乡去当兵。我到了部队以后给家里写信,都是署名在学校,到外地一年以后就变化了,不是在上学,是做生意,因为你地址在不断变化,但学校是固定的,怎么变化?当时我跟随部队南下,地址在随时变动,就说我出去做生意了,写的内容也很简单,打开一看就两三行字,最近在外做生意,很好之类,家里知道我安全也就放心。我后来想想,当个新四军也不容易,可是自己也高兴,这步棋走对了,没走错门。实际上,我是解决了敌我友的认识问题。
二、一渡长江与苏浙军区
我到部队前,青年解放团介绍我去了苏中公学,青解团是党的外围组织,先在苏中公学学习了两个月左右,苏中公学前身是抗大第九分校,边区有名的干部培养学校。苏中公学主要是时势教育,介绍国内外形势。
我从苏中公学出来以后,就调到苏中教导旅十一支队九连。我在部队干什么呢?当连队的文化教员,算排级干部。我代理过排长,但是没有正式当过排长。文化教员的工作以教战士认字为主,部队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不识字,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部队里也招过人,但是能招到中学生不多,我是从学校出去的,所以调过去就是做教育。连队的教学就是识字,比如有人站岗放哨,那“站岗”、“放哨”怎么写,你的姓名、住址怎么写,还有日常生活用语怎么写,我们就教这些内容。还有部队的宣传,到外面墙上写标语,用老百姓家里烧的黑灰,从铁锅上铲下来,用水调好了写。一般写的都是抗日内容,比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之类,有些是地区性的口号,打到某某土匪恶霸,迎合群众心理。写的内容很重要,不能写错字。第三个是宣传群众纪律,组织教育群众。“冬学教育”时,我们教群众识字,也教抗日口号,有时候也帮人写对联。一般是先商量划好地盘,这一片地区由你负责,你就下去做宣传调查。其他的工作还有组织担架抢救伤员等等。文化教员工作很重,很多事都要做,所以一提升就是指导员。
我在部队里也当过文工团员,搞过文艺工作,军区的前线话剧团我待过一段时间,赖少其当时是文工团团长。文工团组织演出,排节目,排练“活宝剧”。在文工团时间比较短,因为我对文艺工作不擅长,也不爱好,让我专门搞这个不行。我从文化教员到文工团,再从文工团干回文化教员,前后两三次。1945年9月,我们当时在浙江嘉兴打双林战役,将伪军第34师全部消灭,俘虏了对方的政工队和军乐队,要加以改造,我又被调过去服务。不过那时候一个月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
我所在的十一支队代号叫挺进支队,正式用这个代号是过了长江以后。九连连长叫王旭东,指导员叫王遐方。我到部队不到一个月就调走了,去哪儿?下江南。
那时候中央有指示,要扩大解放区。我们家在江苏中部,叫苏中军区,和苏北相连。1944年车桥战役以后,苏中和苏北两军区连成一片,我们的力量更加强大了,需要向外发展。那么中央的指示就是向南扩展,去解放更多受苦受穷的老百姓。苏中军区从粟裕的一师调了一部分人,我们分区的政委韦一平调到我们纵队当政委,支队长是余光茂,政委是张顾梅。南下以后叫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是廖政国,政委还是韦一平,政治部主任是曾如清。过长江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扩大解放区。
渡长江是在1945年初,我那时是个学生,没出过远门,接触长江还是第一次,长江究竟怎么样,不知道。当时有句话叫“海无边,江无底”,意思是长江很深,很危险。第一次过长江在扬州东南的六圩,但没成功,因为准备不成分。那时过长江和现在不一样,新四军要过长江,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怎么过?过长江时没有灯光,漆黑一片,要选择在黑夜时渡江,深夜里不准有灯火,不准说话,不准发出声音。为什么?害怕引起敌人发现。我们也没有船只,要预先征用民船,老百姓手里的船,什么船呢,是老百姓从苏北、苏中到上海卖猪的运猪船。借来一只大船,里面的味道、环境也顾不上,只要能把人装进去就行,能安全过江就是最大的胜利。第一次渡江由于准备不足,包括夜晚禁声、保密工作也没做好,所以未能渡江。后来我们撤到长江北边休息,三天以后第二次出发。这次一到江边就上船,夜里十一点多走,谁也不说话,一声不响,只有少数指导员用手电筒作为队伍的连接手段。渡江的纪律很严,要求很高,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安全渡江。但是有一条要注意,敌人不打我们,我们不打敌人;敌人打我们,我们不能马上还击,敌人是真发现还是假发现,还是引诱我们,我们要判断好,没有命令不准开枪。这次渡江很顺利,很快就到对岸,一上岸马上就跑步前进。江南有一条铁路,就是京沪路,从南京到上海,我们要穿过这条铁路。我们后来才知道,一上岸连续不停跑了十五里路。当时全身带的东西很多,如干粮袋、手榴弹、背包、衣服,全副家当都背在身上,我那时十八岁,没想到居然跑下来了。我上学时候,早晨起来到学校有六七里路,没有这个底子,行军也坚持不下来。
我们这次过江曾有交待,中间穿越公路、铁路,遇到敌人,不允许开枪,以免惊动敌人,导致形势复杂,耽误南下。江北和江南一江之隔,说话不一样,语言就是个问题,比如你喊老百姓,在北边叫老乡,到江南喊老板,或者掌柜的。我们下江南是打仗不多,走路不少。我们的计划是从江苏穿过安徽、浙江,向福建北部进发。为什么到闽北?那个时候不知道,只晓得是扩大解放区。扩大解放区的方向很多,为什么要往东南走?这和世界形势有关。当时苏德战场苏联准备反攻,形势发展对苏军有利,苏军接近胜利,希特勒打了几次败仗,快要不行了。美英盟军准备从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因此我们也要有准备,但是中央对下面没有宣传这个,只说是扩大解放区。这个也是后来才知道,到了解放以后才清楚里面的原委。这也说明新四军不是孤立的,是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我们既然要到闽北生根发芽,就不能在半路上生根发芽,可是我们只走到钱塘江边上一个叫新登县场口的地方就停下来了,在桐庐的上面。这里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伪军也没有力量占领,日本人是偶尔下去“扫荡”一次,我们不去占领让别人占领就复杂了。如果我们在这里组织抗日力量那就不一样了。开始对这个没什么印象,后来才体会到有政权才有力量的含义。
大约5月份的一天,我们没有粮食,去梅溪城郊征粮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十三个人组成一个分队,背上枪夜间跑了四十多里路,通过地下党的联系进了村子,结果被当地地富发现了,敲锣打鼓说土匪来了,我们告诉他不是土匪,是新四军,他还是说是土匪。没办法,我们转了转就撤出来了。隔了一天,对不起,我们用县政府的名义发出布告,将敲锣打鼓的人枪毙了。鉴于形势,没有拉出来公开审判,而是六个人去把他家抓住,以“汉奸”的名义将他处置了。战争情况下对敌斗争不能马虎、含糊,已经亮明身份是新四军,还要敲锣打鼓,那就不客气了。有人通敌,就要杀一儆百,但是杀人也不可多,主要是告诉别人,通敌就是这个下场。这是第一次渡江后发生的事。第一次渡江,解放区扩大了一大片,创立了苏浙军区。
三、二渡长江与国共内战
1945年8月,日本人宣布投降。我们当时正在浙江新登、场口一带,一接到鬼子投降的消息,高兴地不得了。这时部队准备去进占上海,在接到上级通知以前打了一仗,就是前面提到的的双林战役。双林是个大镇,伪军34师所在,敌人有三千多人,我们有一个支队加一个营,大约四五千人,伪军34师过去在苏中如皋和我们打过仗,是我们的老对手,师长叫田铁夫。打仗中情报很重要,我们打仗那一天,田铁夫带着小老婆到上海去了,田铁夫有七个老婆,事务由大老婆负责,双林战役是我们获胜了。
前面说的政工队和军乐队就是这次战斗俘虏的,这帮人大概二十人左右,军乐队有铜鼓铜号手,还有小号手,我们军区军乐队的也和这批俘虏有渊源。部队要求改造,我去当副队长,管一个班,他们当时唱的是谈情说爱的“黄色歌曲”。我们改造得也很简单,主要就是白天训练,晚上开会,汇报各自思想情况,也介绍我们部队的性质、政策主张,天天讲,由于时间比较紧,也没来得及教他们编曲排戏。
改造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调查俘虏的个人历史,进行政治审查,是不是敌人安排人进来的。那时候收编俘虏很严格,要经过上面同意,不能自己处理,万一招了兵痞子、抽大烟的进来怎么办。选好了报批上级,上面点头你可以留几个、留谁,编进班排。后来有“诉苦”教育,进来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教育,通过谈话了解,战斗考验以后,表现合格就行了。有的人教育以后进步很快,打仗时积极勇敢,慢慢也可以提拔为班长、副班长。我当兵时还没有碰到过俘虏过来教育以后又逃跑的。
双林战役打完了才发现,解放的伪军部队里有一个人第一天晚上见过,第二天他就背着驳壳枪跟着我们指挥员一起走了。大家很好奇,这个人昨天晚上才解放过来,怎么今天就背着短枪跟着我们?后来一了解,他是我们的地下党员,是田铁夫的少校副官。所以这一仗内外夹攻,地下党员提供的内部情况很重要。主将在不在,哪个地方布置什么,哪个地方薄弱,我们有人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一点我们也很佩服,感到无话可说。
我们把双林打下来,接着就要往上海进军。部队到了宜兴张渚镇时,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叶飞给我们作报告,说任务调整了,不进上海,准备北上。这是服从中央布局,准备在《双十协定》签订时成立八大解放区。这是为了和平与反对内战做好准备,打算北撤。所以上海没有进,接着往北走,于是就有了第二次过长江。
第二次过长江的主题是为了国共和平,不打内战,医治战争创伤。整个北撤的过程组织得很好,撤退也很顺利。这一次过长江和第一次也大为不同,此次北渡是选择在白天的下午,坐着汽艇渡江,同时征了一条轮船,是条客船,结果这条船在离江岸四五里时不幸沉没,政委韦一平就在船上,不幸遇难,同船的一千多名战士也不幸牺牲,其中六七百人是苏浙军区回来的基层干部。坐在甲板烟囱旁边的一百多士兵沉船时由于抱住烟囱,因而得救。韦一平来自广西,水性很好,他的遇难是我参军第一次流下眼泪。(注: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位于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分批向江北转移。10月15日,韦一平率领新四军第四纵队部分主力部队,负责掩护苏南、浙东、皖南等地的新四军渡江撤离到苏北。在掩护先头部队登轮北渡后,作为最后一批北撤人员,韦一平率领第四纵队机关、第十支队两个连及地方干部近千人,登上了“中安”号轮船,于午夜时分从武进县荫沙口渡江,当轮船行至泰兴天星桥西南江面时,由于风大浪急,加之超载过重,船底漏水,轮船突然倾覆,韦一平和700多名指战员殉职。)
抗战结束,革命任务发生转换,为了和平,反对打内战,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人民打了那么多仗,吃那么多苦,不能再打。可是不打不等于不革命,这是两回事,中国的革命还要进行下去。共产党员的目标在入党那一天起就定下来了,这一点我自认为做得还不错。我正式入党是在1945年8月,正值日军投降。当时新四军里面党组织是秘密的,不公开,支部葛书记和另外一个人跟我谈话。我的家庭成分比较高,不是贫下中农,算是富裕中农,那时还没评阶级成分,后来有人告诉我你是富裕中农比较贴切。我说这个无所谓,出身是什么不决定于我,但是做什么才决定于我,成分影响人,可是不能决定人。解放战争时搞“三查三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我就如实直说。过去还比较重视家庭成分,一查你是贫下中农,好样的!也有个别像我这样成分不好的,对不对?别人问我你是怎么处理的,我说怎么处理啊,我就按照党的规定的路线,不要搞个人东西就是。
四、三渡长江与革命胜利
我们部队第二次渡江以后继续北上,到了盐城,在盐城看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戏,最后北撤到山东。原先我们部队的任务是从江南北撤以后,走胶东线奔山海关,进军东北沈阳,为占领东北作打算,因为东北战略地位很重要,不能马虎。我们部队开到胶济线时,传来山海关失守的消息,被国民党占领了,无法通过。海上也走不了,因为到了胶东时,我们把武器装备全都丢下了,光是人过去,准备到东北再拿武器,没有武器怎么走,不能去。后来我们又调到兖州,于1946年1月攻打兖州。
全国战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部队取得节节胜利,形势对我们越来越有利。
1948年当时正在打淮海战役,攻打济南。第三次过江就是1949年了,当时执行命令,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时我们已经是华东坦克部队,我调过去时坦克部队才成立不久,需要组织坦克无线电通讯,部队直接用小汽车送我们上前线,到了鲁苏边界的新沂镇直接参战。打淮海战役时我立了一等功。打过长江是为了解放全国人民,这个历史任务至今尚未完成,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回想三次过长江,第一次是偷偷摸摸渡江,第二次是阳光明媚天气下撤退,第三次是过江解放全中国,我也是感慨良多。
回顾我的革命生涯,走南闯北,用两条腿把安徽、浙江、江苏、山东这些地方都量了一遍,一路革命全靠两条腿,所以我们又被称为“测量队”,这两条腿对革命的贡献真不小。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10-16 08:58: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战老兵钟飞:行走在枪林弹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