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井,阜宁县芦蒲镇宁黄村人,1927年出生。 1944年初加入板湖区游击队,后没多久转入新四军第2师。 抗战时期参加过地方游击、陈集战斗等。 1949年转业到地方,曾在村卫生室工作。7级伤残。
孙学井
个子矮,戴顶破帽报名当兵
孙学井是家中老大,他们兄弟姐妹共5人,一家8口住着一间“丁头舍子”。1944年,当地板湖区游击队招人。刚满16岁的孙学井来到游击队,要当“共产党的兵”,说既可以讨口饭吃,又可以打鬼子。 由于长年吃不饱,16岁的孙学井个头矮小,又黑又瘦。来到游击队,看到来应征的不少人比自己魁梧,孙学井怕游击队不肯收他,就回家找了顶破帽子戴上,让自己显得高点。他这点小伎俩显然逃不过“老游击”的“火眼金睛”,负责招兵的队员一把把他揪了出来,“小鬼,你太小了,等长大了再来。” 孙学井一脸不服气,“我都17岁(虚岁)了,咋不能打鬼子?”看到对方一脸怀疑,他又拉着认识的乡亲来给他作证。一番折腾,他终于如愿以偿。到游击队不到20天,他就加入了新四军第3师,后转入淮南2师。
打陈集,一把火烧断新河桥
1944年中秋节过后没多久,阜宁县陈集镇来了一个排的鬼子。孙学井所在连队得到命令:打陈集,消灭这队鬼子。 孙学井带上所有武器:“脚蹬式”步枪、5发子弹、8颗手榴弹、1把洋锹、1把铁镐。随后,和战友们一起,急行军赶到陈集。“枪是汉阳造的,经常是三枪打不出,大家一急就用脚蹬,所以才有这个说法。”老人告诉记者,那时武器紧张,上级命令,5发子弹只能用2发,为了骗鬼子,他们身上背的子弹袋里装着冒充子弹的高粱梗。 急行军两天两夜,他们下午抵达陈集,措不及防的鬼子被我军团团围住。晚上,连长命令孙学井带3个人烧了附近的新河桥,切断鬼子退路,同时阻断阜宁县城的敌伪援军。孙学井4人拎了40桶洋油,浇在桥上,然后扔下一把火,新河桥上顿时火光冲天,映红了乡野夜空。风助火势,片刻,30多米长的木桥沉入火海,化为灰烬。 连长见时机成熟,发出冲锋命令。战斗极为激烈,直到次日清晨才接近尾声。“退路被切断,鬼子也急了,机关枪、小钢炮一阵狂扫、狂轰,我军伤亡也很多,结束的时候连队就剩下一个排的人,完全是惨胜。”说到这里,老人忍不住唏嘘不已。
一晚上,掩埋了上百名战士
孙学井幼时曾念过3年私塾,也算粗通文字。1945年初,他被派到位于山东枣庄的新四军2师卫校学医6个月。“那时候识字的人少,我们连就我一个。” 和他一起学习的有6个人,都是从各个部队抽调过来的,多少都识点字。到学校的第一节课,就是让这些扛枪打仗的战士饶着舌头念“ABC”,学英文。一个星期后,开始背英文单词,认药名。教他们的是“南蛮子”,南方口音很重,是战时医院的医生。 “我们这些农村娃哪里看过洋文,对那些英文药名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但这是命令,死了也要学。”孙学井学得战战兢兢,每天没日没夜地看书背药名。由于战事紧,6个月一结束,他就被分到山东前卫保战所。“时间那么少,我们也就了解些常识,认识些药名,能拿药不拿错、简单处理伤员伤口就不错了。” 1946年涟水战役,我军虽重创敌人,但伤亡也很惨重。孙学井被派去收埋牺牲的战士,没有棺材,他和另一个卫生员用白布把尸体裹起来,然后由其他人抬去埋葬。孙学井没有害怕,而是虔诚、认真地为这些死难的战友“穿”上“白衣”。一晚上,他们掩埋了上百名战士。
责任编辑:叶子 最后更新:2018-11-04 10:10: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胡吉祥: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送信
下一篇:唐钧: 见识日寇降兵的狂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