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莫 林:与诗结缘80年
2018-11-21 09:48:01  来源:《大江南北》  点击:  复制链接

  我已94岁。人虽老,但诗心不老,如今我依然神驰诗海,填词作诗。去年我自费出版了《新声履痕》诗集、《小路续集》诗词集以及与人合作的诗评集《海上新声诗话》,加上之前出版的诗集《风雨潇潇》、诗集《金凤歌》、散文集《青山有路》、《小路集》和与他人合作出版的书,计有十本。

  诗的启蒙

  1920年,我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坝上镇的一个中医世家,取名姚世瑞。家里遵从的古训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故而迟迟不让我读书。在我一再吵闹坚持下,到了15岁时我才走进古坝小学补习班就读。在这所小学里,有一位思想激进的老师何晴波。他在课堂上为我们讲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臧克家、徐志摩的诗。我被他的讲解深深打动,被这些新诗深深吸引。

  第一首诗

  诗的种子播撒进心田,终于长出了第一片叶芽。1935年,我写了平生的第一首小诗《我或》。这首诗被刊登在《如皋导报》的“春泥”副刊上,不过短短的几句:“我不问失败/或是成功/我不问社会诅咒/或是言从/我努力思想革命/为人类灵魂除痛。”它传递出了一个青春少女不屈从于命运安排,奋力抗争,冲破封建樊篱的心声。

  隔年,我又写出了《启蒙》一诗,这是献给何晴波老师的。我在诗中写道:“你对我讲过人生的真谛/那激动人心的悲壮故事/女杰的慷慨悲歌/愁煞人的秋风秋雨/蔡公时的惨烈/廿四烈士的死/从你的谈吐中得知/我问你何去何从/你却笑而不语/可我那纯真的心/已暗暗起誓。”其时我已经察觉出何晴波老师是在暗地里做抗日救国的大事,我敬佩他,我要学习他,学习秋瑾,以身许国。

  离家投军

  “七七”事变之后,侵华日军铁蹄长驱直入,占我国土,山河虽在,国已破碎,我的家乡古坝镇也插上了刺目的太阳旗。其时我正在邱陞中学读初二,学校里也在开展抗日活动,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抗日协会”。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这一组织,写传单,贴标语,演讲,唱抗日歌曲,抵制日货。

  1940年3月,我在何晴波老师的介绍下,秘密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一天,学校里的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顾斌庄重地找我谈话,说:“根据你的表现,上级批准你入党。”随后,我在他的宿舍里举行了入党宣誓,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0年10月,在黄桥决战的炮声中,我由古坝镇乘船北上,一日后抵海安,在那里参加了新四军。我激动万分地写下了《奔之歌》:“我奔向大海/我在大海中成长/我搏浪而歌/是海上的星月/引导我走向遥远的彼岸。”入伍后,组织上送我到中共苏北区委培训,1941年,我被派到如东县丰西区区委工作,改名为“莫林”。

  是年岁末,区委机关在一次转移的夜行途中,因叛徒告密遭汪伪“和平军”袭击。我脚上穿的是一双芦苇编织的“毛窝”鞋,极不跟脚,在奔跑中鞋掉了。跑到河边,河岸的芦苇刚割掉,尖利的芦苇根刺破了我的双脚,疼痛难忍,怎么也跑不快,最后被紧追不舍的“和平军”抓住了。

  敌人把我关押在一个碉堡里,又打又骂。他们威胁我说:“年纪轻轻的去当新四军,杀头的罪。”一个小头目冲我喊道:“快说,新四军到哪里去了?”面对杀气腾腾的敌人,我毫无惧色,一言不发。那个小头目凶狠地叫道:“不说,把她给活埋了!”

  区委将我被捕的消息上报县委。县委特批卖了一百担公粮营救,家里也砸锅卖铁,共拼凑了2000块银元送去,敌人终于将我释放。

  革命伴侣

  1944年,我被调到如东县委工作。不久,从东台县调来一位同志加强县委领导班子,他叫夏光华。他打仗十分勇敢,身先士卒,对部下也十分体恤爱护,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我十分敬佩他,与他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在那个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我们一再推迟婚期。我在一首诗中写道:“相逢硝烟里,相别觅战机;相约不虚待,后会胜利时。”

  1949年大军南下,全国基本解放后,我与夏光华举行了婚礼。夏光华长期在上海市委党校任教研室副主任,1979年被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1980年,他因患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辞世,终年60岁。

  光华的去世,令我悲痛万分。在彻夜难眠之际,我连续作诗词以寄托哀思。这些哀歌并非只有哭泣伤怀,而是追忆当年的战斗岁月。今录《水调歌头·忆光华》:

  几度中秋夜,魂梦每相从。展眉舒卷南窗,有语刻怀中。昔日涛平东海,烈士东乡祭罢,长啸对西风。更是横流急,击水似蛟龙。

  月华练,天兵出,势何雄。古湾三捷,胜利之夜两相逢。旧事萦回常忆,十载英灵安在,佳节酒盈盅。梦醒枕衣湿,明月挂长空。

  诗中夕阳

  随着部队南下后,我留在了上海工作,先后任北郊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宝山县县委书记。1985年,我办了离休手续。

  卸下公职后,我满怀憧憬地跨进了上海老干部大学,选读诗词班和写作班。通过系统的学习,广泛涉猎中华诗词宝库中的经典作品,听老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艺术分析,我眼界大开,获益良多。从那以后的近30年,诗词和我日日相伴。我还和志同道合的同志共同创办了“金秋文学社”、“枫林诗社”和“新声研究小组”。

  我是夕阳,我爱夕阳。“晚晴诚可贵,岂肯妄蹉跎”。诗歌已伴我走过了80年,在今后的日子里,诗歌也将一直伴随着我。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11-21 09:48: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一炮弹”陈洪义

下一篇:嵇汝立:英勇抗敌的粮管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