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从黄埔生到远征兵——记黄埔十六期同学林士瀛
2020-05-29 10:09:45  来源:《黄埔》 作者:丁莹  点击:  复制链接

  早春三月的一个午后,浙江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来到杭州金色年华老年公寓拜访黄埔十六期同学、中国远征军战士林士瀛老人。林老热情招呼客人落座后,慢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那峥嵘岁月……

  林士瀛,生于1918年农历7月19日,现年96岁。从小目睹列强的侵略,从军报国的念头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1937年的杭州似乎已经感应到了北平卢沟桥传来的枪声,变得躁动起来。8月13日,淞沪会战在上海爆发,会战持续了三个月。由于杭州给前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成了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于是林母带着林士瀛和他的弟妹们逃难到了诸暨。三个月后,在桂林经营五金店的父亲派人把母子几人接到了桂林团聚。但林母在逃难途中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提着行李爬火车、挤汽车,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到桂林两个月后不幸去世。母亲的离世给年仅20岁的林士瀛巨大打击,更加坚定了他投笔从戎,为国捐躯斗日寇的决心。

  1938年,到桂林后的林士瀛先去当地青年会办的高中补习班念书,于8月考取广西大学。在当时青年会一位干事的劝说下,林士瀛同时报考了黄埔军校,并被录取。在大学和军校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为国从军,成为了黄埔军校十六期炮科学生。录取后,林士瀛从军校招生办事处——鹿寨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步行到达炮校所在地——贵州都匀。据林老回忆,一路的行军很艰苦,每天行走30里路,脚上起泡,但是第二天还得忍痛继续前行。

  在炮校,林士瀛隶属三大队的第八队。大队长先后由徐白、黄幼勉担任。队长先后由高克明、徐士嘉担任。1940年于军校毕业后,林士瀛被分到了第十集团军位于宁波的防守司令部,任迫击炮连的少尉见习官。三、四个月后,防守司令兼一九四师师长陈德发召见了新来的几位军官。此后,陈师长将林士瀛调到一九四师的五八二团迫击炮连当中尉排长,一年后晋升为连长。1941年,林士瀛随迫击炮连被调到三十五师,参加了在临安、嵊县、新昌及浙西等地的作战。期间,林父透过当时桂林行营的一位高级干部介绍,想安排林士瀛到陆大参谋班学习。当时,请假离开部队很难,但继续学习可以。林士瀛离开部队到桂林后,父亲不幸去世,读参谋班的愿望也就无法实现了。

  1943年下半年,中国驻印和入缅作战的远征军条件极为艰苦,缺员很多。同时,因与英美军协同作战,对士兵的外语能力与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为弥补兵源不足的状况,改善兵源质量,迅速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国民党中央执委开展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打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青年学生报名参军,凭着黄埔军校毕业的文凭以及满腔的爱国热情,林士瀛又顺利地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同年,林士瀛被分到高射炮营,他们从贵阳坐汽车到昆明,然后在昆明的巫家坝机场坐飞机直抵印度的兰姆迦。在兰姆迦飞机场,接机的美国军官早已准备好了大、中、小号的美式军装,让他们洗澡、消毒、更衣,统一换上浅黄色的军装,“从里到外,简直像变了个人一样。”林士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在中国境内,他们叫远征军,抵达印度后称中国驻印军。高射炮营直属指挥部,总指挥为史迪威,参谋长是柏拓那,下辖两个师: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两个师合为一个军,军长为郑洞国。 时任连长的林士瀛先在兰姆迦训练学校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整训,期间主要学习使用新的武器装备,让受训者了解各项兵器的名称、性能。教官都是美国人,通过翻译讲课。管理人员有美国人,也有中国人。训练期间,也常进行实弹演练等。

  训练结束后,就奔赴前线。高射炮营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指挥部,作战阵地要随指挥部驻地而经常变动。因为当时美军空中作战能力较强,制空权已掌握在我方手里,日军飞机被我方压制住,尽管如此,林士瀛仍险些命丧战场。有一天晚上,林士瀛独自一人开车去前线找战友,由于对地形不熟,他以为一直往前开就能找到前线阵地,谁知早已开出了阵地范围,反而离日军驻扎的营地越来越近,直到日军哨兵对着林士瀛的汽车开枪射击他才醒悟过来,急忙掉头往回开,才逃过一劫。

  1945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及缅北反攻作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印公路修筑完成,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9月,林士瀛所在营经缅甸坐汽车回国。1949年12月,林士瀛随部队在昆明起义,之后复员回杭州民生药厂工作直至退休。

  如今的林老虽已年过九旬,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腿脚灵便,年前还到台湾与同期黄埔同学相聚,已有70多年未见的同学再次相逢,显得格外亲切,交谈甚欢,约定等到祖国统一那天要在大陆再相聚。平日里,林老始终坚信“生命在于运动”,天气好时就与老伴一同绕着老年公寓散步,下雨时就在自家阳台上活动活动手脚,闲暇时,爱好烹饪的他还会烧上几个小菜,林老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林老还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稷民生,晚年生活过得恬淡又不失色彩。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5-29 10:10: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金萧支队女战士吴文桂

下一篇:抗战老兵钱炳坤回忆:从复旦学生到报考黄埔军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