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高龄的李震亚老人很健谈,作为黄浦军校18期学生,老人家亲身经历了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
对于自己在上个世纪40年代参加的那场战争,老人一直说,“我只是赶上了战争的结尾,经历的不多,但是那段历史是应该被人们记住的。”
国难当头学生投笔从戎
李震亚老人的家乡在浙江台州,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时,他正在南京念书。
“当时并没有急着跑回家,没有意识到日本鬼子会长驱直入,直到‘八·一三’以后,眼看着日本人轰炸上海,然后是南京,我就跑回了家乡台州。一路上我们走到哪里,日本人就跟在后边追打过来,那滋味可不好受。”李震亚老人回忆,“当时只是想着不能当亡国奴。”
时间到了1940年,一个机会忽然摆在李震亚面前:黄埔军校在浙江金华招生的报纸广告吸引了他。
“一点没有犹豫,我和几十个同乡同学一起直奔金华。在那里进行了笔试和体检,考试的内容有作文和数学。后来我接到了录取通知,终于能够参军为国效力。”李震亚说。
血肉铸就的滇缅公路
在黄埔军校训练两年后,李震亚被分配到国民党第五军炮兵团。1944年8月,部队奔赴滇缅战场。
说起滇缅公路,就不能不提其悲壮的修筑历程。1937年8月抗战爆发,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应该修筑一条从昆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它的主要用途是接受国际援助。
1937年11月到1938年7月,成千上万滇西各族民工自带干粮工具,在没有任何先进机械的情况下,靠着简单的工具,敲碎石、挖土石方一寸一寸地将公路向前延伸。
一批批民工被瘴气夺去了生命,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胆怯,用他们那几十万铁骨铮铮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这一千多公里的滇缅公路。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在几乎没有举行任何仪式的情况下,火速投入使用。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指派驻华詹森大使沿路考察,大使回到重庆后说:“(修筑)滇缅公路……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则称它是“血肉筑成的”。
1942年3月,日军突然向缅甸进攻,很快仰光陷落。尽管当时中国派出了精锐的远征军赴缅甸参战,但这支部队没能挡住日军的脚步。
1942年5月,日军攻入云南境内,一直打到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5月4日,中国守桥部队炸毁大桥。从此,中日军队隔江对峙,滇缅公路就此中断。
20万好男儿反攻日军
1944年3月,随着时机的成熟,中国再次派出20万人的远征军,由卫立煌将军率领开赴怒江前线。
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偷渡水流湍急的怒江。1944年6月1日,在美军大炮一阵猛轰之后,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日军的松山要塞。
“那时候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日本人在松山山头修筑了永久性的工事,虽然只有几百人,但却易守难攻,部队几乎寸步难行。”
“当年修滇缅公路时,松山一段就是最险要的地段,滇缅公路到这里成了松山的盘山道,只有过去才能前进。当时日寇把松山掏空了,工事就修筑在松山内,机枪口就在盘山道边,战士根本攻不上去。”李震亚回忆说。
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很多士兵倒在了敌人密集的火力下。据说有一次上去400人,下来时已不到10个人。在李老的印象中,退下来的部队甚至能看到工事中的鬼子欢呼胜利大唱大叫。
最后,美军顾问想了一个非常有杀伤力的办法:挖一条直通到松山主峰日军阵地的地道,用成吨的烈性炸药端掉日军。爆破非常成功。日军在这一据点的守备部队几乎全部被震死,剩下的其他据点又经过第八军将士十多天浴血奋战,在9月7日全部肃清。
追击鬼子真是痛快
松山大捷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日军认为,在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战斗可以称为“玉碎战”,也就是日本人被全部消灭,除了缅北的密支那以外,就是松山和腾冲,而这三个“玉碎战”都是由中国人打下来的。
1944年底,取得龙陵会战胜利的中国远征军和原本在缅甸作战、夺取缅北重镇密支那的中国驻印军分头向畹町推进。此时,李震亚随左路军追击日军,直到次年2月进入缅甸。
李震亚回忆,那时部队行走于深山小路中,时常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行军,有时驮炮的骡马掉到山沟里,部队还需要再下去把炮件找回来。曾经有一次,部队早晨发现已经追赶到日军残部的前边,于是再回头攻击。
“我们后来发现已经没有日本鬼子可打了,正在纳闷时传来消息,两路中国军队已经在1945年1月28日在缅甸会师,整个缅北滇西反攻取得全面胜利。”
说到最后,李老感慨道,“当年是被日本人追得离开南京,后来参加了缅北滇西最后一战,是追着日本人把他们赶出国,直到今天回忆起来还是很痛快。”本报记者高巍
读者讲述:
鬼子用人当活靶
我今年81岁,父亲曾给我讲过两件日军残害中国人的事情。
1942年,通辽有一个地区的负责人非常爱国,从来不听日本人“招呼”。有一天,几个日本兵来到他的办公室说“你的身体太胖了,我们帮你摘摘油吧”,说完便将他拖到了医院。
来到医院,日本人用刀将他的肚子豁开,几个人在他的肚子里掏来掏去,掏出一些脂肪,就这样这位负责人被活活折磨死了。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通辽,日本人练习打靶时,抓来中国妇女,让她们脱光衣服蹲在地上当活靶子。有的人被当场打死,有的人被活活吓死。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17 11:31: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