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代
我1923年12月生在杭州玉皇山下,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家世世代代就住在玉皇山脚。在这块叫阔石板的土地上,我家祖辈以务农为生。
我的父亲叫李东园,母亲宓文珠,在城里的清河坊开了一家杂货店。我从小住在山下,早年跟着爷爷上山打柴、砍树、种地,儿时在山下玩耍,在溪里摸过螺蛳,在水塘里捉过鱼,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可说再熟悉不过了。
我自幼对阔石板这块土地有着深厚感情。从小时开始,我就看着一群群、一队队上山烧香的善男信女,背着香袋,举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旗帜,浩浩荡荡开上山去,乞求玉皇大帝的保佑。
儿时,我在城里清坊街的高银巷小学读书,1937年,我14岁,日本人打过来了,附近的老百姓纷纷逃到玉皇山上的福星观去避难。
至今我仍记得,福星观主持叫李理山,一个和蔼可亲的道人,收了几个徒弟,对我们小孩子也很客气,非常和善。抗战时,他在山上的紫来洞里建了一个避难所。那个洞很深,里面有两层,许多难民就在这个洞里躲避日军的炮火。日本人占领杭州后,将难民们赶出了避难所。我亲眼见到日本鬼子在玉皇山上杀害老百姓,强奸中国姑娘,当时就有了抗日报国的念头。
清河坊小学毕业后,我在井亭桥附近的树范中学(今杭九中)读书。
逃离杭州
在中学读书时,有一个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叫陈迈,是“艺专”毕业生,教我们图画。
其实,陈老师也只不过长了学生几岁而已,他把我们当兄弟姐妹来看待,尤其是几个在班里比较活跃的学生,更是另眼相看。陈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讲了许多抗日救国的道理。在他的策划下,同学们偷偷到街上去张贴抗日救国标语。
有一天,陈老师突然将我们几个贴标语的同学叫在一起,说道,听学校里教日语的一位日籍老师说,警察局已经开始注意这所学校的学生了。我们不能再在这里继续读书了,否则,有可能被日本兵抓去。
于是,我们几个同学瞒着家人,匆匆忙忙到了湖滨八弄(今六公园后面)一所大房子里集合。在那座房子里,我见到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
那天晚上,陈老师与另外几个大人将我们送到湖墅一个地方的一条船上(当年湖墅还是城外一个冷僻的地方)。
次日早晨,小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杭州。船过祥符桥时,桥上有几个日本兵守卫着。虽说日本人占领杭州城区,但是城外仍是游击区。
日本兵大声喊道:“你们是什么人,到哪里去?”
好在学校里学过日语,我大声用日语回答:“我们是学生,到城外去看亲戚。”日本人见到船上只是些小孩子,也就放行了。
我们坐的船先到余杭,那里有人接应,游击队员将我们送到了临安天目山上的禅源寺。
抗战时,禅源寺是浙西天目山的抗战大本营。此时,正好黄埔军校在招生,我与几位同学听说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游击队员熟悉山区地形,将我们沿着天目山丛林中的崎岖小路,七转八拐,一直送到金华(当时金华仍在中国政府的掌控下)。
由金华到陕西的长途跋涉
1939年9月,16岁的我和同学们先乘火车到上饶(这段铁路尚未被日军破坏),下了车,大家开始步行。每行军三天,休息一天,由上饶先走到湖北宜昌,再到湖南的醴陵,然后,到桂林,最后经过贵阳到达抗战大本营重庆。
在重庆,我们休整了7天,继续沿嘉陵江边的小路,经过南充、阆中、广元、留坝,走古栈道,翻秦岭,出终南山,到了关中平原。在宝鸡,我们坐火车到达陕西西安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王曲七分校。
那次行军花了4个多月时间,途径7省,行程逾万里。到了军校,带队的教官向校方汇报了我们的情况。胡宗南主任听了,说道,大家先休整一个月,保养好身体,等身心健康恢复以后,再入伍训练。
在黄埔军校七分校
一个月休整后,进行入学分科考试,军校有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通信等科,我分在12队的步科。大家住在一个庙宇里,剃光了头,睡的是一排排的通铺。每天早上吹号起床,我们将棉被叠得方方正正,由分队长带领在公路上跑步。回来后,洗漱,吃早点。每天上午在操场上学习徒手格斗,或持枪操演的基本训练,诸如立正、稍息、变换队形、劈刺、铁杠、木马、跳远、穿越障碍物等。下午,学习军事知识与政治。夜间则不时有紧急集合。
还有军官教育,原本为3年,因为正值抗战非常时期,缩减为2年,内容有操场训练,例如班、排、连的队形变换,战斗指挥以及野外战术训练,诸如攻击、防御、实弹射击。学习的科目有,兵器学、地形学、法律学、交通学、军制学、绘图、测量、射击教法、阵地要务等。每个同学都要轮流充当值星官。毕业时,校长蒋介石到校检阅各科兵种的演习,并向学员训话。
毕业后,我被留校当教官,从少尉做起,一直到上尉区队副、区队长。我是黄埔18期学员,由此,我成为第19、20、21期的教官。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1 14:18:2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卢良鉴:上前线抗击日寇
下一篇:林锷:百岁老兵 风范不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