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德州禹城抗战老兵董益三:19次舍命只为正义事业
2021-03-29 11:02:17  来源:抗战老兵口述中心  点击:  复制链接

  “我15岁参军,在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乐陵县第五区队当通讯员,队长是马金山。到抗日战争胜利,我一共遇到19次生命危险。”抗战老兵董益三在家中接受采访时说。

  董益三一直住在禹城市委老家属院。人民路东侧,有一条东西延伸的小巷,走到东头,便是董益三的家。推门而入,一片绿意入帘,红艳的月季在阳光下神采夺目。盛夏时节,走进屋内,并不觉得闷热。时年94岁的董益三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切开早已洗好的西瓜。

  “六派”相争,下定决心跟党走

  “卢沟桥事变之后,乐陵有六股力量并存。为了扩大队伍、增加武装力量,六派都在动员、招揽年轻人。”董益三回忆道。

  “卞维线、苗增坤、赵元顺,瞎胡混。一个占了王家集儿,一个占了杨安镇。没的吃,下了乡,要大洋,要大枪。逼得庄伙人家无急奈,联了庄,请老师安坛房。制大刀,制长枪,叫他一命见阎王。”顺口溜中调侃的卞维线、苗增坤、赵元顺三人,就是当时乐陵土匪民团的“土鳖司令”。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有地方势力趁机打出“抗日保民”的旗号,却借机四处搜刮民财粮食。“白天这一股来向群众要粮敛款,摊派车马民夫,夜间那股又来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说起当年民不聊生的情景,董益三连连叹气。

  除却当地留存的国民党军、日军汉奸队、自治联军(因身着黄色衣服,又被称为“黄狗子队”),还有一派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董益三的父亲董观政曾读过私塾,开过戒烟所,还在城里学写呈文。“有一日,我去城里找我父亲,见到了正在征兵的共产党的部队。”回忆起与共产党部队的初次相遇,董益三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他们一直称呼我为‘小弟弟’,还给我馒头吃,这让我觉得很亲切。”

  1938年初夏,中央军委派出一支八路军主力部队组成东进抗日挺进队,肖华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开赴冀鲁边区,部队抵达乐陵后,曾开办短期学校。“短期学校有位老师叫李进德,他是高文衢家,他给我上过课。学校常常开展抗日救国教育,给我们开设政治课,教唱抗日革命歌曲,接触到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这为董益三日后参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加之在平时生活中,董益三看到八路军部队纪律严明,时常帮助百姓下地收粮,他愈发觉得“共产党真心为人民,他们领导的队伍才是好队伍”。

  “我是从三个方面下定决心,跟党走的。”董益三认真地总结道:“第一,这是正义的部队,干着一番正义的事业。第二,他们为事业艰苦奋斗,积极工作。大会小会、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八路军苦口婆心地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动员大家齐心抗日,说服青年参加军队、抗日救国。第三,真心为老百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按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事。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小弟弟、小妹妹,这些称呼挂在嘴边,让人感觉多亲切啊。”

  参军入伍,深夜送信有胆量

  “受到八路军为百姓做好事的触动,不知不觉中,我一心要向八路军靠拢。”参军前,董益三常常召集村中的孩童,教唱刚学会的革命歌曲,拿着粉笔在自家大门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1938年12月12日,董益三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马金山是我的队长,他们家和我家是邻居,我管他妻子叫姑,叫他表叔。”董益三说。马金山对邻居家机灵懂事的董益三十分关心,教他战术和射击,“还教我唱京剧,晚上我们睡一床被子”。1939年8月22日,作为通讯员的董益三迎来了第一次考验:送信。“那天,马队长把我叫到跟前说,有项任务需要完成,把这封信送到县民先队队长手里。”董益三将路线谨记在心,踏上独自完成任务的抗日之路。70多年过去了,董益三仍清晰地记得当年送信路线:“当时我们驻扎在袁家,我一路向西,途径乐陵通商河的公路,到达唐家后,找到通讯站的工作人员,询问接下来的路线。根据他说的,我问着路,过了吕家桥,到了吕门楼子,县民先队队长就住在那儿。”从下午3点出发,董益三走了6个钟头,其中两个钟头是夜路,到达目的地已是晚上9点。“我胆子小,入伍前晚上去厕所要提着煤油灯,还得有个大人陪着。但为了完成这次任务,走夜路我也不怕了,心里只想着一定要完成任务。” 董益三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马队长的称赞,这令16岁的他开心不已,工作更加勇敢。

  反霸锄奸,钳断敌人电话线

  1940年,马金山凭借出色的工作,升为乐陵县锄奸团团长。据董益三介绍,锄奸团由从各区队抽调的50人组成,每人配备一支匣子枪,主要任务是铲除汉奸,争取中间派。

  4月的一天,一位老大爷碰到锄奸团战士,哭诉冤情:“前几天,俺在善化桥集市上卖牛,好不容易有个钱,结果被汉奸盯上了。他们非说俺是共产党,硬是上来搜身,搜到卖牛钱,说俺要用钱给共产党伤员买药品,就打了俺一顿,抢走了牛钱。俺回家躺了整整一个月啊!”听闻此事的马金山与各区区长商量,决定进行一次锄奸清扫行动。行动前,马金山详细讲解行动部署与安排,共分为三个组,每组负责一两个汉奸,叮嘱切勿伤至百姓,也要保护好自己。他还鼓舞大家要胆大心细,机智勇敢,参加动员的董益三听得满腔热血。

  第二天早晨7点,董益三跟随队伍进入集市,三个小组成功混入人群,未引起汉奸的注意。这时,两个汉奸在卖地瓜的老农面前拿瓜不给钱,不远处还有一行汉奸正在欺负卖粮食的百姓。“看到各组人员到位,马队长一挠头,行动开始。”董益三马上抽出怀中的枪,对着汉奸一枪击中,那人应声倒下。听到枪声的人群一片混乱,锄奸团战士趁机撤离。“那天,我们击毙了3名汉奸,缴获3支枪和100多发子弹。那是我第二次击毙敌人。”

  一年前,董益三第一次击毙敌人,也是在集市上进行的一次锄奸行动。据侦察员报告,官道刘家汉奸每逢农历初三、初八两天总会前往东南四华里的王家集赶集,欺侮百姓,占尽便宜。行动前,战士们装扮成赶集村民,或是背着口袋、粪筐,或是提着篮子、推着车子。“我们一组对准一个敌人,我跟马队长、董春堂为一组。”一位乐陵北关王姓汉奸出现在集市上,马金山看到后,拿出手枪对准其头部,低声说道:“缴枪不杀。”这汉奸却想要从肩上拿枪开火,董春堂早已有所准备,把他连人带枪紧紧束住,董益三抓着其臂膀,马队长对着其头部开枪。看到敌人还在挣扎,董益三也立马朝其开枪。这时,侦察员前来报告,敌人大部队正赶往集市。马金山对着天空鸣枪三声,“告诉”大家即刻撤退,董益三等人带着缴获的两支大枪、数十发子弹,混在散跑的人群中撤退。

  除了真枪实弹杀汉奸,平日里,董益三跟随部队挖公路、割电话线,开展游击战,不断给敌人制造麻烦。1939年11月,马金山动员民先队50多人破坏杨安镇到官道刘两据点间的电话线,夜间10点开始,“工作时间”为1个小时。董益三负责监视北段杨安镇敌人的情况,倘若1小时内有敌人出动,鸣枪三响为号。当晚,一切风平浪静,成功完成任务。破坏电话线后不久,董益三还跟着队长烧毁杨安镇城门。“我记得那天晚上,天格外得黑。在夜色的掩护下,我们每人背着一大捆干柴,轻手轻脚地来到杨安镇东门。”董益三等人将柴草堆积于东门外,在大门和柴草上浇满煤油,把点燃的粗香捆在柴草中,香火烧到柴火,顿时腾起一片火海。火势蔓延,惊醒了据点中的敌人。但惧怕遭到埋伏,敌人不敢出城追击,只能从城内接水救火。趁着敌人一片混乱,董益三等人又相继点燃了南门、北门。

  泪别队长,却给日俘送面条

  对董益三而言,马金山是带领他走上正义道路的引导者,更是在困难环境中陪伴他成长的“父亲”。马金山带领队伍与敌人多次交锋,都取得胜利,更为抗日队伍补充了大量枪支弹药。敌人对其痛恨至极,称其“马阎王”,并向汉奸悬赏,活捉或打死“马阎王”者,都有重赏。一日,汉奸侦察到马金山住在杨安镇西南洼里陈家,赶忙向日军告密。拂晓时分,日军包围村子,马金山誓要带领队伍冲出包围圈。“敌人太多,太密了。东、西、南三个方向都冲不出去啊,最后,在东北方向撕开了口子,准备冲出去。”可谁知,一挺机枪正埋伏在此。马金山带头冲出时,三发子弹全部打中其胸部。许是感念马金山的英勇,第三发子弹的半截弹壳卡在了枪膛里,子弹再也推不上去,敌人机枪无法发射,马金山为战士们赢得生存下来的机会。他躺在地上,用尽力气招呼战士们:“赶紧出去,快走!”看到疼爱关心自己的队长倒在血泊中,董益三根本迈不开腿,哭喊着,硬拉着马金山,要背着他一起走。“马队长说:‘别管我了,我不行了,你带着我的枪快走!’现在想起来,我就难受啊。”说着说着,董益三忽然如孩子一般放声大哭:“马队长,我的马队长就这么走了!没留下一点血脉啊,他还不到30岁!他那么厉害,咋能说走就走啊!”一阵安抚后,董益三心情慢慢平复,缓缓地说道:“后来,鬼子把队长遗体带到杨安镇,让人们都出来看看,说这就是‘马阎王’,‘马阎王’很厉害。然后,他们就把遗体留在那儿,夜里老百姓把马队长抬回家里。”

  泪别马金山后,董益三被调至阳信县六区,任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向克的通讯员。1941年9月,日军在左家洼扫荡时,遭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堵截,严重受挫。战斗结束后,董益三组织周边村子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同志们,为战士们送饭送水,抬送伤员,押送俘虏。“有一个日本伤员,我们怎么喊他,他都没反应,也不动弹。我就朝着他头顶上方开了两枪,他竟坐起来要拿枪打我们。我们赶忙在他附近扔了颗手榴弹,趁着烟雾冲过去,缴了他的枪,把他抬到孙家后方医院。”

  按照优待俘虏的政策,董益三给日本兵送去鸡蛋面条,“那时候,我们都吃窝窝头,鸡蛋面条多么珍贵啊。”倔强的日本兵却抬手打翻了饭碗;卫生员为他伤口换药,他却用脚蹬掉,拒绝治疗,以示对国之忠。董益三压住内心要为队长报仇的怒火,坚持用行动感化日本兵,慢慢地,日本兵放下戒备和傲气,接受饭食与治疗。伤口痊愈后,日本兵被送到部队建立的日军学校,经过日军学校的教育,加入我方部队。“那些俘虏被抓后,很不理解,他们坚信,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人从水深火热的生活里解救出来。他们是来做好事的,为什么中国人不感谢他们,还打他们。我一听,就知道他们在日本被洗脑了,得送他们去日军学校。那里有人会日语,把道理讲给他们听。”董益三补充说道,“我还碰到一个日共党员,他来到中国后,不相信他们长官所说的‘道理’,就跑出来投降,也被我们送到日军学校了。”

  铁家营洼,殿后突围死里逃生

  1943年2月3日,农历腊月29日。这个日子深深地印刻在董益三的脑海里,因为,这天的战斗是他参与的“最危险、最惨烈”的战斗。

  1942年,被认为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年。《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一书详细记载了1942年前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行动:“从四二年二月开始,日寇又大举向华北各解放区‘扫荡’,‘扫荡’的方法,也较四一年为残酷。假如在四一年‘无人区’和‘并村’的办法还没有认真实行的话,那么在四二年就认真实行起来了。假如四一年的‘扫荡’主要在交通要道及其两侧地区的话,那么四二年就普遍到穷乡僻壤,进行反复地‘清剿’了。假如过去敌人使用毒气还限于在战斗中的话,那么,四二年后,敌人却进而对民众放毒,并散布鼠疫病菌了。假如过去敌人提出的‘治安强化运动’‘三光政策’‘总力战’等还在开始采取的话,那么,四二年以后便更加彻底地执行了。总之,日寇凡能想得到可以摧毁、破坏、缩小我根据地和毁灭我军民的办法,它都尽量采用了。”

  据董益三回忆,日本驻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坐镇德州,以数万人的兵力开始扫荡,并指令济南、天津日军在公路旁挖掘宽1.2丈、深2.3丈的县境封锁沟,又在各县境内修筑纵横交错的公路,将广大平原分成“一枪可以打穿”的片区,并建起“三里一岗楼,五里一据点”。1942年下半年,日军在冀鲁边地区挖封锁沟2800华里,筑公路8000华里,建据点岗楼840余座。“一分区平均7个村1个据点,二分区平均8个村1个据点,三分区平均9个村1个据点。你说,我们咋行动?难啊!”董益三感慨道。

  1942年至1943年初,日军多次集合兵力对一二三分区进行大扫荡,其中损失严重的有三次:1942年6月,一分区四柳林遭遇日军“扫荡”,伤亡200余人;1943年1月,日军对二分区王家楼进行“扫荡”,我军伤亡50余人;三分区铁家营洼战斗,就是那场令董益三记忆深刻的“死里逃生”之战。

  “那时,我是虎山小队的事务长,在那片活动的有阳信县政府县大队、庆云县大队和一个中队、五小队以及我所在的虎山小队。”虎山小队住在铁家营洼西南大王家,3日清晨,队员刚听到西南方有零零落落的枪声,接着便是一拥而上的日军,他们试图将我军一网打尽。正往村东姜家转移的队员,看到从村西头跑来的百姓,得知西门外早已满是日军。队长闫士正当机立断,将连队一分为二,分散活动,保存力量。董益三与队长一组,队长在前引领队伍,要经过马颊河转移至张皮肖家西南的道沟中,董益三则负责殿后。“前两天下了大雪,沟里堆满积雪、泥巴,我们顾不得冷、脏,赶紧跳进去,隐藏在沟里。还好,敌人在沟南二里处经过时,没有发现我们。我们一直躲到黄昏,才赶到集合地点。”由指导员邓文祥、事务员崔明山带领的另一组队员未能冲出包围圈,全部牺牲。铁家营洼战斗中,我军牺牲了300余人,事后才知道,战前一天,日寇调集天津、沧州、宁津、乐陵等地1万余兵力,出动骑兵、装甲队,动用200余辆汽车、轻重机枪120挺、大小炮50多门,只为将该区抗日力量一举歼灭。董益三清楚地记得那些和他并肩战斗、沉睡在那个冬天的战友们:“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专署教育科长姚思清自尽,阳信县县长武大风、秘书石庭悦,五小队队长李清寿等人牺牲,五小队指导员贾明忠被俘入狱,后在狱中过世。”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2月14日,董益三第19次直面敌人。“我当时住在商河八区张家村,敌人一早包围了村子,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进村。”紧急关头,村长张立升计上心来,要把董益三送到村西头,商河大汉奸头子田三秃子的姑姑家,敌人不敢前去搜查。张立升与董益三走在路上时,被汉奸一把拦住问道:“什么人?干什么去?”“我是村长,他是闾长,我俩去给你们找吃的啊。”张立升上前应道。“到了那儿,我跟他家的长工推了一上午磨,安全脱险。”董益三说。

  时光如水,战火的烽烟早已飘散。回看过去,董益三越发觉得,当年走上抗日道路是多么正确,又是多么幸运。“这是一份正义的事业,为了它,我愿意付出一切。看到国家现在如此富强,我觉得很开心,当年经历的困苦都值得!”

  (时间:2021年3月22日 来源:大众报业 通讯员:刘一颖、李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1-03-29 11:04: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董修正:从煤窑工到八路军

下一篇:陈永福:一辈子都是军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