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叫张元付,是平阴县三皇殿村的抗战老兵,出生于1921年,如今已是94岁高龄。抗战时期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负过伤,立过功,每当一说起当年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老人的思绪就像滚滚的潮水,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
声东击西潜伏杀敌靠顽强毅力
1944年,刚满23岁的张元付在家乡参军,被分配到平阴县大队六区队,后来又担任七区队的区队长,在平阴县境内组织开展针对侵华日军和日伪军的游击作战。当时,日本在南亚和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为了挽救自己日渐颓败的命运,侵华日军对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扫荡,张元付所在的县大队在毛铺、东凤等地相继开展游击战争。
“那时候咱的力量小,人家的力量大,都偷着打,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声东击西,一晚上不定挪多少回呢。尤其是地里大片大片过人高的高粱地,那可是我们埋伏杀敌的好去处!”老人说到这里,不禁回想起来那段难忘的记忆,“为了不错过每一个作战时机,夏天,我和战士们用草做掩护趴在高粱地里,任凭蚊虫叮咬也不敢移动一分。冬天,我们悄悄埋伏在田地里,任凭积雪落满战士们的全身,长时间的野外坚守,战士们的身体早已经都冻僵了,身上的积雪融化成水,把衣服都湿透了,可又紧接着结成了冰。”可就是这样,他们都一动不动地坚守在阵地。正是靠着这样的顽强毅力,张元付和战士们杀伤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在大峰山战役中,张元付英勇抗敌,不幸负伤,因为部队需要经常转移,他只能在老乡家里养伤。但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张元付被老乡悄悄转移到山洞里,每天靠着老百姓送饭养伤,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的张元付被编入侦察连。有一次,为躲避敌人正面进攻,张元付所属连队在河流两岸连续迂回伏击,一个晚上竟在冰冷的河水里跑了六七个来回。战斗结束后,张元付的腿已经被冰水泡得浮肿,但他却对医务人员说:“没事,只要能多杀敌人,我就是腿没了也值啊!”反击日军扫荡 掩护群众撤退九死一生
“我记得有一天,日军突然向我们部队驻扎的村子发起扫荡,当时我担任排长,奉命带领群众和战士百十号人向陶山转移,结果遭到六百多鬼子和伪军的猛烈攻击。”张元付回忆道,面对敌众我寡,军事力量悬殊太大的现实,张元付果断命令大家先撤退,他和一部分战士留下了来掩护。
“我们在那顶着,掩护撤退,担任掩护任务的三班战士们在日军的前几次进攻下,就近乎全部牺牲了,我和几名幸存的战士也负伤了……”张元付的拇指和食指同时被鬼子的枪弹打断。战友的牺牲,自己的负伤,并没有让张元付有半分畏惧。“我当时想,决不能当逃兵,还要掩护大家,死就死,活就活,豁上了。”后来,张元付和战友的子弹全部打光了,战士们都向投向张元付询问的目光,“没子弹了,手榴弹也打光了,怎么和敌人拼?那就用石头,来,大家一起用石头砸!”张元付回忆道,最后,他们终于等到赶来支援的四连,继续与日军开展抵抗。因为成功掩护了战友和老乡的撤退,张元付在这次战役中荣获三等功,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元付又参加了淮海、济南战役,并被授予淮海战役纪念章和济南解放60周年纪念奖章。
1952年,张元付从部队回到家乡娶妻生子,先后育有4子2女,怀着对部队的无限热爱和深情,他又把两个儿子送到了部队。老人常说“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要么
有么,吃么有么,但一定要珍惜啊,这可是当初多少人拿命换来的呀,要不是共产党八路军,我们永远也不会有现在的生活!”现在张元付老人依然健康精神,每天最享受的事就是给自己的孙女和重孙女讲那过去的故事,唱那过去的歌谣……
责任编辑:赵艳阳 最后更新:2015-11-30 10:33: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