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讲故事:没有武器俺们自己造
2016-06-24 10:00:38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15-07-16 通讯员:王昆/本报特约记者 熊永岭  点击:  复制链接

  我们前去采访史校民的时候,他正好在莱州女儿家里。谈起当年打日本鬼子的往事,这位九旬老人精神显得格外振奋,思路清晰地侃侃而谈,他的家人想补充几句都插不上嘴。

  “老人家性格如炸药,人称‘爆炸大王’,一辈子时刻都得有点动静……”史校民60岁的女儿笑着说,你们聊吧,我去隔壁屋休息休息,不然还会被他“炸”着。

  记者被这句话逗乐了,闻名不如一见,史校民的确是位有个性的老人。当问及老人咋走上抗日道路时,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爆炸人生”。

  “1924年,俺出生在掖县城南朱旺庄的一个豆腐作坊主家庭,家庭条件算是不错的,俺不顾家人反对和日本鬼子斗狠,这让很多人没想到!”史校民回忆说,童年时随父母下地干活,或上山放羊,捡粪拾柴,日子虽然平淡,但也算惬意。然而,14岁那年,世道变了,鬼子进了村子,好日子到头了。

  史校民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日军压迫下,掖县南邻大泽山地区到处发生暴动,抗日根据地呼啦啦就建立起来了,日本兵恨得咬牙切齿,在掖县城南的马驿、夏家堡等地设据点,也叫‘砸钉子’,同时还招纳二狗子,就是伪军,他们就是想着法消灭大泽山刚刚兴起来的根据地。”

  “哪能眼看着让他们破坏咱的根据地啊,百姓自发地拿起武器对鬼子伪军进行袭扰,正是凭着这种单枪冷炮的方式对日军进行零星袭击,打击了日军的狂妄气焰,有效保护了大泽山抗日根据地,那时俺才15岁。”

  “那么小就参加战斗,您不害怕吗?”记者钦佩地问道。

  “害怕有啥用,你打不打他,小日本都会祸害咱老百姓,反正是活不下去了,就跟他们对着干呗!”老人坚定地说,那年代,枪弹相当匮乏,得靠自己想办法。炸日本鬼子,得有炸弹才行。到哪儿去弄呀?这玩意又不是馒头,回家揭开锅就有,没有武器俺们就自己造。俺就找到关系要好的石匠王福宽商量。他说,自己造炸弹不大可能,但是炸药可以自己炒,村子里的猎户都懂。”

  “那您后来是怎么造的炸弹?”面对记者的问题,老人饶有兴致地说:“俺和王福宽商量事的时候,他正在牛槽凿眼。看着王福宽一下下在石头上凿出洞眼来,俺灵机一动,如果把炸药放置到掏空的石头里,那样炸开后的威力岂不是更大!”

  “说干就干,俺从河里挖出大柳树树根,这是炒炸药的好料。先用火烘干,再烧成木炭然后用土埋上,最后在石窝子里捣成粉末,炸药就炒成了。当然,这个工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稍有不慎就会把炸药炒爆。”史校民老人说到此处,声音变得哽咽,他说自己的一个伙伴就在炒炸药时被烧掉了一只耳朵。

  “炸药有了,俺就开始着手制作石头炸弹。虽说这个想法是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不仅把一块石头掏空要费很大工夫,而且外壳的厚薄度也很难把握。俺一连做了几次试验,只有火药爆出的响声,外壳却没有炸开,成了不折不扣的石雷。”没办法,老人说,俺又耗上王福宽,让他亲自凿,亲自教,弄出合格的石头弹壳给大家做试验。经过几次改进,还真成功了。

  “造出了炸弹,第一仗就要打响招牌!最重要的是找个好时机,很快,机会来了。1943年的农历八月十四,因为还有一天就是8月15了。朱旺庄逢大集,城里的日本兵突然进集抢东西,他们掠夺够了,开始载着物资往回返。”

  老人接着说:“得到情报后,俺就带着几个民兵在村北的青石桥桥面上埋设了三个石雷,并把埋好的石雷全部挂上引线。布置好后,俺们就在康王坟顶上埋伏着。日本兵抢的东西不少,拖着、抱着,还有用车拉着的。有些在集市上反抗的村民被抓了,日本兵用刺刀押着一队人浩浩荡荡向着县城进发。眼见日本兵到了青石桥雷区,俺就想,得先转移一下这帮孙子的注意力,就拿起猎枪轰轰放了两下。还真有效果,枪声一响,日本兵立马乱了阵脚,混乱之际,石雷爆炸飞了起来。被日本兵押着的老百姓都熟悉地形,趁乱顺着旁边沟丛跑了。被石头雷炸懵了的日本兵就像坐上了土飞机,被震起老高,然后重重摔下,鬼子兵队伍顿时乱成一团。这一下,他们再没敢沿着原路返回,而是丢下抢来的东西,钻到青石桥下,顺着深沟狼狈而逃。这一仗,鬼子兵伤亡10余人,大大鼓舞了根据地抗日士气,周边村民都抬着猪肉、花生和鞋袜前来慰问。”老人边讲解边挥舞着手,好像又回到了战场一样充满激情。

  “这一次战斗后,上级专门奖励俺们一门‘二虎炮’,这是平度抗日根据地一个叫二虎的青年发明的土炮,大大提高了俺打鬼子的信心。”

  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史校民带领他的民兵分队共发明创造架子雷、胶皮雷、连环雷等30余种埋雷方法,炸死炸伤日伪军94人,西海武委会授予史校民“爆炸大王”光荣称号,他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采访结束,老人仍饶有兴致,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和记者“掰”点精彩故事出来。作为革命的功臣,老人为国家奉献一生,我们也祝愿他能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24 10:02: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兵讲述抗战中与日本坦克肉搏

下一篇:老兵故事:开在时光深处的牡丹花 ——记抗战英雄孙辛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